APP下载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探究

2019-12-18陈志华

魅力中国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术课创造性美术

陈志华

(许昌市湖滨路小学,河南 许昌 461000)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指的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寻求新结论的心理取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具有创造性学习的心理要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选择学生内容。比如给学生观看部分与课题有关的作品、灯片或电影片段进行视觉刺激,以便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获取新的信息,在头脑中形成自我意识,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创作内容,引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变通性、直觉性进而形成学生作构思的求异性,绘画语言形式的选择,从而调动学生自觉性、求异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创造意识,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它是建立在本人的知识和兴趣爱好上的区别于他人的东西。例如:讲线描《我的同学》时,学生经过现实思考,讲出自己的画法思路时,教师给予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才能。

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前者求异后者求同,只有通过思维的发散,求异求新,才能从已知信息中产生新异独特的新信息;但如果没有集中思维,发散思维也将一无所获。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结合。进行一画多变,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发散式思考,一般可分三步:第一步布局求变,同一个内容,画面布局求异。第二步,采用添加的方法,丰富与充实画面。第三步色彩的变化,使学生绘画变得丰富多彩。

直觉思维和灵感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时也表现为直觉思维和灵感,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大胆想象和摸索求新,如剪纸教学,教师通过讲演剪纸方法和过程后,学生先模仿教师的方法称实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试验新的折叠方法、新的画稿,剪出新图案,这种直觉思维比一教一练丰富而活跃的多。

三、创造个性的塑造

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素质,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信心、独立性和意识力等,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的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学生绘画或手工制作,都离不开激发儿童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儿童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生的性质,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如儿童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往往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的功能有信心,从而使他们更多的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儿童的美术活动,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挚爱,在美术创造活动中生活对他们来说亲切而有趣,会使他们产生许多向往、惊奇和追求,并把这些构成千姿百态的造型。同时美术创造性的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学习和克服种种困难而获得的。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的主要是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的,由于内在动机是个体评价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程度时形成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探究性有利于形成对某一类事物的好奇——产生兴趣。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这不啻是个奇迹;因为这株稚嫩的幼苗,除了需要激发它外,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没有这种自由,它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认为洞察和探究的乐趣可以用压制的手段和责任感来促成,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③首先要让所画的形象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就是说先娱目动情,然后才能激思励志。所以很重视每节美术课教学画前准备阶段。

记得导师曾讲过这样一则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画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认为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是,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是,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当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下定决心,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教育学生在美术课上临摹,那样做只会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忽视艺术中的多元化表现,只会误人子第,为此我在实习中作出了以下尝试。在讲《感受声音》时,可以自创一首儿歌,一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来可以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尊重学生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美术课创造性美术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美术课
创意美术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