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2019-12-18

赢未来 2019年3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小学生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白集小学,湖北襄阳 441129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观念的重要责任,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够使小学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加高效地融入社会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找生活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实的积极意义,利用辅助学生建立生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联系的方式促使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1 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教学质量是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创新并且能够进行优化,以学生作为主要的目标来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所以教师需要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但是,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依旧是主要内容,并没有能够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也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生在现阶段下的年龄普遍较小,思想还不成熟,性格开朗活跃,也只能够对于具象化的内容进行思考,对各种社会观念的认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本身的指导和矫正作用得到体现。教师需要能够在课程开展中引导学生深入其本质进行学习,思考道德,遵守法律,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以及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此时素质教育的重点。实际上,教师经常侧重于教科书的理论而忽略了生活的现实,虽然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是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以生活化为基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学生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与老师在实际课程中所开展的教学内容之间进行有效结合,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本质是立足于生活,并通过学习对社会发展的思考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两者的含义,不仅可以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在现阶段下的有效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深刻的体会其中的知识内容,培养高素质学生人才,树立高尚情操,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稳定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目标的准确性。

2 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

2.1 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是片面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厚的生活经验,也没有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思维,所以教师如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使用教材中的内容,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也比较困难[1]。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让学生可以从教材外的内容学习到教材中的知识。而且在丰富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内容,这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在《为父母分担》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父母表现为爱的举动给罗列出来,学生们在说到这个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当学生们说得差不多或者是说得正火热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换位思考,为什么家长会不断地阻止学生吃那么多的零食和糖果,但是最后还会买。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普及一下什么是溺爱和爱的区别,让学生们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2.2 加大案例解读

道德与法治和生活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但是小学生根本就无法对整节课程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而且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根本就达不到那么水平,因此教师就需要加大案例的解读,让学生们通过案例去理解相关的课程知识。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选择贴近生活的同时还要避免一些高大上的题材,而且例子的词语和句子也需要通俗易懂,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能够看懂和听懂。

2.3 优化内容设计

小学生的自觉性非常差,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法法,那么学生根本就无法完成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将教学关系进行改变,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体验效果以及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优化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以及思考。在进行情景内容设计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以及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2]。比如说在《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的学习中,教师肯定会教授到关于做家务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进行简单的说教,需要以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行的理解,例如播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或者是公益广告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代入感,这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相关意识,并且相比于说教的教育,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会好很多。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小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我是小学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