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019-12-18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桐井小学,广东江门 529085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在朝夕就能够实现,而是应做好长期培养的准备。所以,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之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保持着充分的耐心,引导小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好个人的卫生,礼貌的对待他人等,这样则能够将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贯彻至小学生的平日学习以及生活之中,从而真正实现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 利用竞赛形式,初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所以其往往缺失较高的自控性以及自觉性,如经常忘了将作业带回家,随意丢弃废纸,在教室中互相打闹追逐,因而许多教师都对此现象感到头疼,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教育,但小学生在此方面的自觉性还是相对较差。但小学生也往往具备着较强的好胜心理,喜欢和他人之间进行竞争。所以,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则能够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性,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师能够借助于竞赛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参与至竞赛之中,让小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意识到何为正确的行为、何为错误的行为,以提高小学生的行为自觉性,从而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能够在班集体之中布置一个“红星角”,而后将相关要求讲述给小学生:若某名小学生在课上及课下均表现得很好,那么教师就会奖励其小红星,以便通过此方式来燃起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2 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小学生自律意识
若小学生能够具备自律意识,那么小学生就会自主去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会在其脑海之中对于事情的对错加以对比,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在此方面的思考还存在着片面性特点,缺失成熟性。所以对于上述情况,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在管理小学生的过程之中,还应做到规范小学生的个人行为,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养成行为习惯的相关需求,在开展班会时向小学生提出相关的建议,并且还要和小学生一同完善行为规范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要求小学生为自身的行为规范程度加以打分,若能够如此,小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那么则势必会约束自身,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这样就能够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打分标准来说,若小学生做了好人好事,那么可加10分,若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那么可扣5分,而每周教师都应通过开展班会,对于小学生的本周表现进行总结,对于表现优秀的小学生,教师应大力的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小学生,教师应予以委婉批评,这样不仅利于降低教师的管理难度,也能够做到提高小学生的自律意识。
3 利用荣誉,培养小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通常会更难管一些,他们的行为习惯虽较为良好,然对于某些消极现象,许多小学生均会选择不加理睬,这则难以做到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针对于上述情况,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教师还需利用荣誉,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小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并非事不关己就毫不理睬。对此,教师应向小学生灌输班级荣誉就是自身的荣誉,班级是一个整体,有一名小学生犯下了错误,那么全体小学生均应承担责任,如此小学生在平日的学习及生活之中才能够更具动力,以更为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身,进而也才能够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应注重在点滴之处来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不可过于注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其他能力等,这样才更能够使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彰显出价值。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方面,教师所肩负的责任非常巨大,所以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应做到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教师能够利用竞赛的形式,以及利用荣誉等,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小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之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