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2019-12-18李洋洋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洋务运动

李洋洋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代表清政府签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等。其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我分为三个方面来论述,其一为平定起义,其二为洋务运动,其三为签订条约。

一、平定起义

李鸿章曾师从曾国藩,并和其恩师组建了一支强悍的淮军,淮军在平定起义这件事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平定太平天国运动。1862年(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投降。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发起收复苏、常的战役。经过与前来平叛的太平军反复激战,淮军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在初步扫清苏州外围后,李鸿章制订了三路进军计划,成功阻断太平军援军,于1863年(同治二年)诱杀八降将,最终于1864年(同治三年)成功镇压太平军起义。再者是平定捻军起义,历时较长,共分为三个阶段,中间因为各种原因李鸿章曾被贬,之后由于平定有功重新拔擢。正是因为这个平定事件,使得李鸿章被国人扣上刽子手,残害民众的骂名。从人道主义来讲,同是中国人我们不应该互相残杀,但站在他的角度,他只是替当权者背了这个黑锅罢了,皇帝让臣去做臣便不得不执行。何况,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真的有我们想象那么美好么?没有。起义军将士只是因生活所迫而不得已为之,并没有很高的政治、时代觉悟。再者洪秀全虽然提出了资本主义方案但其实质还是封建主义制度。郭廷以在《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一文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满地的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由此不难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终究是会走向灭亡,区别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而李鸿章所做不过执行了当权者下达的命令并且加速了太平天国灭亡的步伐而已,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这顶沉重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两次起义让李鸿章意识到了西方武器装备的优越,或许此时自强的想法在他脑中有了雏形。这可以看作李鸿章对近代化影响的开端。

二、洋务运动

十九世纪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但奈何清朝当权者不予理会,而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后,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他们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洋务派。而在这次洋务运动中贡献最大的当属李鸿章。李鸿章创办了第一家机器制造局,使中国人民不再仅靠人力做事,开创了以人为主机器为辅的新局面;他创办了第一个海军基地,我国清朝时期的海军一直是弱点,而这个海军基地的建立表明我国海上军事开始逐渐强大,除去海军基地,为了提高清王朝的海事力量,他还组建了第一支远洋海军,也就是著名的北洋舰队,这个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对日本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它曾是清王朝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同时李鸿章还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套完整的战斗装备对于交锋时的战士一定是一个极大的助力;他还创建了第一家电报总局,使得通信愈来愈方便;他还建设了第一家外文翻译馆,建设了第一条铁路,组建了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远赴海外求学。所有的这些第一次都代表着封建的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虽然这个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在运动开展过程中他一直是以维护封建主义利益为出发点,但我们也不能抹去他的功劳,正是他的这么多第一次让保守封闭的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称他为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人物,私以为并不为过。

三、签订条约

人们总喜欢在李鸿章前面加上卖国贼或者汉奸一词,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签订了太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据资料统计,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1895月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大部分都是在他晚年时期所签订,晚年时期的他更主张“外须和戎”、“以夷治夷”的观念,因而签下一个个为求短暂和平的耻辱条约。但他也在尽自己所能来护卫清王朝的利益。在签订《马关条约》时他曾一把骨头一把泪为清政府省下1亿白银,这已是他的极限。外交是一个国家地位的显现,倘若当时的清王朝足够强大,他也许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时也能挺直腰背拒绝。说到底,他只是当权者手下的一枚棋子,又怎么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他来承担。

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我只能想到一词:生不逢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然而他所处的那个年代限制了他才能的施展,一切雄心抱负最终也只能流于妥协。梁启超曾写到:“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至于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私以为积极消极都有吧,但到底是积极大于消极,还是消极大于积极,这个问题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洋务运动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昆山与太平军有关的建筑
桑德斯镜头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研究
太平军童子营:杀人放火是本业
钱穆《国史大纲》“洪杨之乱”平议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