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时代的《草地上的午餐》

2019-12-17程启任利民

艺术评鉴 2019年21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

程启 任利民

摘要:作为西方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百年来曾多次被艺术家挪用、甚至被商业摄影所模仿借鉴。笔者从时尚广告中注意到,法国时装品牌YSL在1998年發布的秋冬系列广告与Dior在2013年发布的《秘密花园2:凡尔赛宫》,这二者皆是对《草地上的午餐》这幅名画的再创作,但细细研究就会发现,三幅作品所处的时代与传达的观念皆与女性主义发展的时间线所重合。本文意在对三幅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三个时代的作品中对女性主义观念的不同传达,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时尚广告。

关键词:《草地上的午餐》   女性主义   时尚广告   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185-03

在做对比研究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女性主义有一定的了解。女性主义,也可译为女权主义,是直接针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父权制社会而展开的一场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在欧洲大陆,妇女运动的源头一般被认为来自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影响。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且延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明显的活动期,被称为三波浪潮。

“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从19世纪中期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目的是争取妇女政治平等权利,尤其是选举权。在这期间战争给女性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女性外出谋职。由于女性从家庭逐渐走上工作岗位,迫于需要,女性们的服饰开始引用男装的功能性。而这一次斗争最终也以女性获得选举权而告终。“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虽然女性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如选举权、工作权与受教育权等,但是实际上造成女性受压迫的社会根源并没有消除。女性主义者认为所谓的女性温柔细腻等气质不是源于自然属性,而是男性社会对女性长期压迫所造成的,并认为女性应努力发展自身的男性气质。在这期间,由于女性急于摆脱从属地位,具体到服装上就是开始反传统、强调个性化,出现了女性服饰男性化的现象,这一点YSL功不可没,下文会对此具体分析。“第三波”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产生后逐步形成的一股新的女权运动。这一时期女性主义内部分化更加严重,理论也更加多样,女性们开始关注种族、阶级、宗教等女性内部的差异问题。到了21世纪,两性气质二元对立消解,两性气质双向流动融合。女性们更加关注于自身,努力发掘自身的特质,从服饰上的表现就是女性不再一味去模仿男性而是从自身出发去选择喜欢的服装。

一、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印象派之父”爱德华·马奈创作于1862至1863年间的一幅布面油画。画中一位裸体女性坐在两位西装革履的男性面前,他们正在进行“草地上的午餐”。这位女性名叫维克多莉娜·默朗,是马奈最喜爱的一名模特;画中的绅士是马奈的妹夫费迪南和马奈的兄弟欧仁·马奈;画中的树林草地指向法国巴黎的西郊公园,白天的公园环境优雅,气氛怡人,而夜晚就变成了人尽皆知的红灯区。《草地上的午餐》暗指法国巴黎西郊公园的卖淫活动,但没有人真正站出来制止和责备[1]。

此画在官方的沙龙展中落选,后来在拿破仑三世下令举办的“落选者沙龙”一经展出就成为了焦点,同时也受到了公众的攻击。只因为画中的裸女不是神话里的神,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女性,马奈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古典绘画派的规范。在马奈的画中,裸体女子坐在衣冠楚楚的男性面前,这直接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男女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但是,我们却可以很明显地从画中感受到一些新的东西——裸体女性看向画外,仿佛在凝视着看画人,不再如《入睡的维纳斯》《达娜厄》《苏珊娜与二长老》等前人作品中的女性完全处于被观看的位置。从时间线来看,19世纪60年代,正处于“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早期,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因此我们不能否定马奈想要表达的观念中或多或少带有女性主义的倾向。此外,19 世纪末开始的几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都曾宣称从马奈的画作中受到启示与鼓舞[2]。在马奈其他画作《酒馆女招待》《奥林匹亚》等中皆有类似女性主义思想的呈现,在此我们不一一赘述。或许早在女性主义的萌芽时期,马奈就是先行者之一,这也许就是马奈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先驱的缘由之一吧。

二、YSL《草地上的午餐》

法国时尚品牌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在1998年秋冬系列宣传广告中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枫丹白露画派的《埃斯特雷姐妹》等十几幅作品进行了经典重现。在此,我们重点分析《草地上的午餐》这一幅作品。YSL的作品采用了原作的构图,在影棚内布置出类似野餐的场景,男女模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唯一改变的就是模特的服饰,原作中衣冠楚楚的两位男性在此作品中脱光了衣服坐在西装革履的女模特面前。原作中裸体的女性处于被观看的地位,而现在欲望的视线从女性转移到男性的身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颠覆。

YSL品牌的初期合资人皮埃尔伯格曾说:“Chanel令女人得到身体上的解放,而Yves Saint Laurent则让女人穿上男人的衣服变得更加强势。”YSL品牌的市场定位由此可见一斑。YSL品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此时正是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的高峰期,女性急于摆脱从属地位,强调男女生活上的平等,穿着叛逆、凸显个性,YSL在这一时期凭借标志性的“Le Smoking”吸烟套装一战成名,成为了第二波女性主义的代表者。在它的广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穿着西装的女性摆出各种男性化的姿势。而1998年的这幅模仿《草地上的午餐》的广告,借用了原作的故事背景,妓女与嫖客身份的反转,更像是宣告第二波女性主义的胜利。由于女性主义是连续不断的运动,三个阶段之间是有交叉部分的,20世纪80年代是第三波女性主义浪潮的开端,但这并不代表着第二波女性主义思想的结束。直到20世纪末第二波女性主义才正式落下帷幕。

三、Dior《秘密花园2:凡尔赛宫》

法国时尚品牌Dior推出的2013年秋冬系列时装广告《秘密花園2:凡尔赛宫》,是以印象派画家马奈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为灵感,身穿Dior秋冬系列的超模们在小提亚侬宫附近的迷雾森林中进行新式的“草地上的午餐”。这一次马奈原作中的两男一女全部被替换成了女性,其中取代男性位置的两位女性眼睛上都戴着彩色的纱网。从尼采与巴赫金对面具美学意义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面具遮掩了表面的差别,使人与人达到了内在的相通、共通。因此这里的纱网我们可以理解为不在意身份性别的交往。除去红衣女性和两位黑衣女性之间类似原作的关系,穿着黑衣戴着纱网的两位女性之间似乎也有着若有若无的暧昧。她们的服饰不仅有裙装也有西装,但这件西装区别于YSL男性化的西装,有着深V领口的设计变得更加女性化,搭配的鞋子也从皮鞋变成了高跟鞋,表明这个时期的女性已经不是在模仿男性,而是自身男性气质的发掘。Dior在这幅广告中表达了更加多元的女性形象及关系,包括男性气质的女性与柔美的女性的呈现、女同性恋、三角恋关系等等。女性已经不再纠结于男女的性别差异,也不再想要尝试着去取代男性、控制男性,她们更加关注女性自身,这些“新女性”不需要男性也能自娱自乐。

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概念,它标志着女权主义的最新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性革命、同性恋解放运动等使得人们对性和性别角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进入21世纪,后现代女性主义日渐壮大,呈现出多元共生和更具包容性的态势。此时的女性不再强调男女的对比、想要去取代男性,而是努力寻求男女和解,男女气质双向流动、互相融合,呈现了更加多元的形式。包括社会上各式各样新形象的出现,女汉子、女强人、同性恋等等,这些以前不被接受的形象在后现代的时代中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存在。结合女性主义的新发展趋势,我们也就不难理解Dior这幅广告想要传达的信息了。

四、三个时代《草地上的午餐》对比研究

将三幅作品放在一起,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主流思想。三幅作品也在不同的程度打破了父权社会中积淀的所谓的“女性气质”。马奈的作品可以解读为女性主义的觉醒,YSL的广告宣告着第二波女性主义的胜利,Dior的广告则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呈现。两个世界著名的时尚品牌在不同的时间段选择了同一幅经典画作进行挪用,一是因为经典是标准通用语言,通过经典语言去表达当下新的思想观念,是比较直接有效的方式,更何况三者同属于一个国家,作品会更具社会认同度;二是品牌营销,通过社会观念的表达以吸引目标消费者。

时尚品牌广告的创作除去受到女性主义不同时间段不同观念的影响,其实也是与品牌自身定位有关的。YSL的创作在迎合社会观念的同时更多地是在强调自身的品牌定位,品牌在创立之初就以标志性的 “Le Smoking”吸烟套装出名,是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它的品牌定位是获得经济独立、生活自主的新兴职业女性。在第二波女性主义胜利的时代,顺势借用马奈的名画塑造了一个强势、支配男性的女性形象去迎合自己的目标消费者而做出了宣告胜利的姿态。而Dior则是在品牌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为了拓展新的消费人群而去迎合女性主义观念做出的品牌战略。Dior的品牌定位是性感奢华、华丽优雅,是为因二战失去奢华生活的上流社会重建新时代奢华的时尚品牌。品牌本身并不具备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在21世纪,当女性主义不再是小部分人的斗争,而是已经完全融入了所有女性生活的时候,Dior品牌要发展就必须去迎合时代,迎合这些女性消费者。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时尚品牌广告的设计核心是表达时代的时尚观念,换句话说,时尚广告就是一面镜子,照出的就是社会观念。因此读者在解读时尚广告的时候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的一些形式语言上,我们需要结合社会文化思潮与品牌定位去挖掘它真正想要表达的时尚观念及其内涵与形式。

参考文献:

[1]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00.

[2]周渝.马奈裸体画中的女性主义倾向[J].艺术百家,2006,(07):210-211.

[3]杨先顺,潘莹耀.被凝视的女权奇观——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权广告解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2):25-29.

[4]王欢.论法国后女性主义的主体性解构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58-59.

[5]王博.二十世纪以来女性主义的发展对法国女性服饰演变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6]张翘楚.从被凝视到反抗:西方视觉艺术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年.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重新回到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原点
走向后现代主义的现代语言学探讨
后现代主义设计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
碎片与游戏
后现代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