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流行歌曲《胡桃夹子》创作中的艺术性

2019-12-17苏文婷

艺术评鉴 2019年21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创作

苏文婷

摘要:当今乐坛,流行歌曲创作的艺术性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创作出既朗朗上口又兼具艺术性的作品乃广大作曲家追求的至高境界。本文以张碧晨创作的流行歌曲《胡桃夹子》为例,对其文字、旋律、整体结构安排、伴奏编配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流行歌曲  创作  藝术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10-02

流行歌曲一直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通俗易懂的内容和短小精悍的结构而广泛流传。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汇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为流行歌曲注入了更多的内涵。本文试图以张碧晨创作的流行歌曲《胡桃夹子》为例,探讨流行歌曲创作中的艺术性。

一、文字内容中的古典元素

在音乐领域,柴可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为耳熟能详的作品,该曲以德国作家霍夫曼创作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为蓝本,描述了一个小女孩玛丽作为玩具胡桃夹子的主人经历的一系列奇遇。作为同名歌曲,张碧晨版《胡桃夹子》的题名暗示了其与柴可夫斯基版本的亲缘性。其歌词内容相对抽象,全文并无具体事物名称出现,始终以代词“它”为主语,似乎描述了一个非人类的迷茫、挣扎的情绪,以及“我”与“它”之间的情感交流。歌词传递了较强的画面感,整个文字朦脓、晦涩,充满了阴郁色调。通过题名、歌词,可以隐射为玩具胡桃夹子的成长心理历程及与其主人的情感纠葛。

二、旋律中的艺术化处理

(一)引子中的古典元素

乐曲开始的引子部分,完整地引用了柴可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舞”(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的片段。块状的音乐粘贴传递出柴可夫斯基版《胡桃夹子》梦幻、甜蜜的色彩,点题的同时,引领欣赏者回归至古典的童话气氛中。

(二)“纵生横”的旋律提炼法

进入主题旋律后,并没有延续这种柴可夫斯基式的浪漫。全曲旋律基本以音阶式级进进行为主,简单流畅。但整个旋律并无鲜明特点,以和声进行为主导衍生出的横向旋律线条不断重复,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也使得旋律过于简单化、大众化,故与较多旋律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其由和声精炼出简单旋律的“纵生横”的提炼法为严肃音乐中常用创作手法。大量艺术歌曲的旋律被独立审视时,并不具备一般歌唱性旋律所呈现的委婉起伏。音调的不断重复、单音的多次反复及音阶式或半音化的级进进行并不能体现出纯旋律的美感。但配合上钢琴伴奏的和声及织体,音乐形象瞬间清晰,内容完整而极具特点。这种“纵生横”的旋律提炼法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整体思维,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这在流行音乐创作中并不多见。

(三)器乐化的模进

张碧晨版《胡桃夹子》在高潮部分出现的连续不断的上行模进,更是流行音乐创作中较为少见的用法。连续的模进可以强化巩固主题,推动情绪,但需要较宽音域,流行音乐因其广泛的参与性,强调的是大众化,所以较少运用连续模进这种器乐化的创作手法。例如乐曲C段中,连续器乐化的上行模进推进了情绪,在短短的几小节之内,连续性上行突破了一个八度,达到全曲最高音,最终也使得整曲音域达到两个八度之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三、整体结构安排的艺术性

歌曲因其篇幅所限,一般结构以单二、单三为常见,而流行歌曲追求的广泛流传性更是使得大部分作品短小精悍,易于记忆。而张碧晨版《胡桃夹子》在整体结构安排上却略显复杂。三十几秒的引子之后,歌曲进入A、B两个乐段,并常规性的以间奏引出两个乐段的重复。然而,随后情绪反差较大的C段以插部的性质直接进入,没有丝毫的过渡,增加了音乐的块状感、段落感。这个对比段落结束后,音乐又回归至开始的A段,再现了歌曲初始的意境。整体看来,全曲应为再现复二部曲式。高潮的C段为矛盾的焦点。但A、B两段之间的速度、情绪较大的对比及A段旋律的多次出现,又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回旋性。这种歌曲速度的多次变化、曲式结构的布局安排在艺术歌曲中较为常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作品的整体布局安排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的。

四、艺术化的伴奏编配

人声部分是歌曲的灵魂,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流行歌曲更是如此。随着流行歌曲的不断复杂化、艺术化,其伴奏声部担任着充实和声、丰满音响、营造气氛的作用。伴奏声部的编配也越来越重要,创作手法也日趋复杂。歌曲《胡桃夹子》一曲中的伴奏编配可圈可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在艺术歌曲中,人声只是整体音乐的一个声部,并不比其他声部更突出、更重要。而伴奏声部在艺术歌曲中亦是不可或缺的,隐去了伴奏声部的人声往往毫无特性,不成章法。当我们单独聆听《胡桃夹子》这首歌曲的人声部分时,虽不至于曲不成调,却也单调乏味、缺乏变化。由此可见其编配的重要性。

全曲的伴奏基本以管弦乐队音色为主。交响化的乐队效果既能充分调动情绪,营造效果,又直接加强了这首歌曲与古典音乐的密切联系,从整体气质上更接近艺术歌曲。

A段主体呈现的是迷茫、略带忧伤的音乐形象,其伴奏织体主要以十六分音符的平均律动为辅助,钢琴音色分解和弦的连续进行提示了和声,突出了歌唱性的旋律,清晰了低音声部线条,伴奏声部干净、轻灵。当B段的情绪转变为较柔和、抒情时,钢琴音色在与人声相同的音区里演奏下行的分解和弦,并在人声长音时辅以支声复调旋律。随着情绪的逐渐加强,弦乐和声性的长音铺垫及钢琴声部的华彩性炫技丰满了整个段落。当A、B乐段反复一遍时,伴奏的编配变化极大。钢琴声部以强而有力的柱式和弦连续进行为主,强调节拍的基本律动,连续平均的四分音符节奏形态强调节拍重音。这种织体节奏的一直持续加强了力度,使得乐曲情绪逐渐高昂。而进入高潮C段后,整个伴奏声部节奏形态密集,钢琴、弦乐、管乐、打击乐及电子音色整体全奏。在人声休止与长音处,部分声部对旋律进行片段化的复调模仿,急促、强烈的音阶下行增加了音乐不安的情绪,打击乐声部的连续滚奏引发了激烈、高亢的情绪。而之后的A段再现时,伴随着情绪的平复,伴奏声部也安静地恢复到了开始的单一钢琴音色,渐渐静止,营造淡出的气氛。

这首歌曲伴奏声部的艺术化编配完美地烘托了情绪,不同乐器音色的侧重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充分丰富了作品内涵。

五、強烈的矛盾冲突中体现艺术性

流行歌曲为了能广泛流传,一般结构简单,情绪单一。但张碧晨版《胡桃夹子》全曲情绪变化较大。强烈的矛盾冲突性,大大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性。

引子中引用的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的“糖果仙子舞”的片段营造了浪漫、梦幻的气氛。A段略带忧郁的曲调与密集的伴奏织体,延续了引子的浪漫气质。4/4的节拍在Adagietto小柔板(  =68)的速度下,充分展示了复拍子的多个重音关系,伴奏声部以十六分音符的平均律动连绵不绝,逐渐勾勒出一个无助、略带彷徨的音乐形象。进入B段后,旋律基本走向与乐句落音相较A段基本未变,和声进行也重复A段的连接方式,但速度却转为Moderato(  =100)。速度的提升使得基本乐风大转,整个曲调流动性大大加强,再加上节奏形态上的弱起的运用、附点节奏的重复及叙事性歌词的配合,旋律更加舒缓、柔和。伴奏声部织体律动刻意放缓变宽,以长音的声部持续代替了A段中急促的连续进行,故整个B段速度虽有所提升,但音乐情绪实则转变为安静、轻柔,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两段重复一次之后,毫无过渡直接进入高潮C段。具有插部性质的C段呈现出与A、B段截然不同的气质。从情绪上看,C段高昂、激进。以传统旋法中最具力度的四度上行开篇,不断上行级进、模进,把旋律层层推向全曲的最高音。在此高音区域,连续长音以宽阔的舒展节奏不断重复、节节攀升。旋律小调特有的下行原位Ⅵ、Ⅶ级也刻意处理为升高半音的Ⅵ、Ⅶ级,整个音乐带有明显的大调色彩。当情绪激动、热烈地爆发之后,旋律突然戏剧性地暂停在导音上,之后委婉、回旋地缓慢下行,古典式的祈求音调以自由的方式华彩性地展示。整首歌曲塑造了几个完全不同的音乐形象,强烈的情绪对比更加丰富了作品的内容,矛盾的不断冲突使得歌曲的艺术性大大提升。

六、结语

这首歌曲《胡桃夹子》从创作角度来说综合了诸多古典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整个作品内容丰富,较好地结合了艺术性及可听性,融入了一定的时代感,其艺术创作手法与流行音乐基本特点的结合为流行音乐的创作、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创作思路。

参考文献:

[1]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郭鹏.流行音乐基础和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

[3]潘永峰.即兴基础[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左手右手一起抓
开发流行歌曲,丰富课堂资源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小艺术家大创作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
创作失败
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
幼儿与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