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两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

2019-12-17刘冰

艺术评鉴 2019年21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刘冰

摘要:根据刘德海、王范地两位演奏家的演奏谱和音响资料,从结构布局、演奏技法、速度与力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他们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探讨了两个不同演奏版本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琵琶曲   《春江花月夜》   刘德海   王范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52-02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是一首历史悠远的琵琶名作。有关该曲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曲源和传谱、章法结构、意境美等的挖掘,而对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器乐演奏是以特定乐器为创作工具,以演奏技巧为创作手段,对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笔者将根据具有代表性的两位演奏家刘德海与王范地的演奏谱和音像资料,对《春江花月夜》两个演奏版本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不同演奏家的演奏风格,以期为该作品的演奏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结构布局的比较

从刘、王两位先生的演奏谱和音像资料看,乐曲的段落名称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研究方便,笔者将两个版本的相同段落罗列出来统一编号。

从上图可以看出,刘版较王版更为简略,结构更加紧凑。聆听刘版的《春江花月夜》给人一种清新秀丽、一步一景的感觉;而聆听王版的《春江花月夜》,则犹如一幅山水长卷在眼前慢慢展开,古朴优雅,层层推进。然而,无论哪位先生的版本,均体现了“和”的古典之美。

二、演奏技法的比较

琵琶豐富的表现力缘于它多变的技法,因此相较于其他民族乐器,演奏者在琵琶音乐中居于更为重要的地位[1]。演奏者对同一曲谱的不同技法选择直接体现出个人的演奏风格和审美情趣。在《春江花月夜》的演奏中,两位先生选择了不同的演奏技法以表现不同的音色变化。刘先生着重通过运用泛音以及音区的转换使音乐展现出浓淡、明暗的色彩变化,而王先生则侧重于通过左手不同的推拉吟揉和右手触弦点的变化,使音乐产生动静虚实、刚柔相济的听觉感受。

(一)泛音与音区变化

在这首作品的传统演奏中,泛音往往只是作为点缀出现在每段的结尾处。王版依然延续了传统的演奏方式,仅在段尾处出现泛音;而刘版则重视对泛音的运用,突出其丰富的表现力。除了在每段的结尾处增加泛音外,还在第[5]段的开头使用泛音演奏旋律,给人一种清新明快、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一幅波光粼粼的江景图浮现在眼前(谱例1)。此外,在第[8]段中还运用了泛音和实音的相互切换,产生一种明暗、虚实的变化(谱例2)。同时,在该段结尾处还并用了人工泛音和自然泛音,增添了音乐的灵动性,使人回味无穷(谱例3)。

在不同音区音色的精准掌控上,如第[8]段中对于模进乐句的传统演绎,王版全部是在一弦上完成的,音色较为单一;而刘版则运用不同弦产生的音色效果,采用由四弦向三弦再向一弦过渡的手法,使乐句的演绎层次分明,变化丰富。

(二)推拉吟揉和触弦点的变化

在此曲中,刘版的揉弦较为轻盈流畅,没有刻意加以区分表现。王版则运用了三种以上的吟揉方式,使演奏十分细腻优雅。如第2小节的“mi”运用了每秒在6次以下,音高波动幅度不超过小二度的吟揉;第55小节的“dol”运用了每秒在6次以下,音高波动幅度自小二度至小三度,波动过程不是很快的吟揉;第4小节的“re”和275小节的“la”运用了更为复杂的吟揉技巧,前者是由静态音转化成动态音,音高波动幅度由大至小,每秒波动速率由疏至密,波动过程不是很快的吟揉,而后者则通过拉弦使音升高后再恢复至本位,速度较慢,并伴以波音的滑吟揉[2]。

在推拉弦的运用上,王版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第[8]段开头的“sol”,刘版运用了长音的轮指来演奏,而王版在长轮后还加上了连续的推拉弦,犹如水波的荡漾、心潮的涟漪渐渐散开一般,韵味十足,妙不可言。听王先生的演奏,时常会因如此妙音的出现而久久沉醉其中。

触弦点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用于连续同音的处理中。如第[1]段中,对连续的“la”音的处理,刘版采用的是左手带弦的方法,而王版则采用了右手自下(第24品和复手顶端的1/2处)而上(复手顶端和按音位置之间1/2处)单弹的演奏方法,由此带来了由实至虚、由强至弱、由明至暗、由浓至淡的丰富的音响变化,为月夜春江染上了一层朦胧的美感。此外,王版在第5小节连续的两个“sol”上,第一个在下部拨弦,第二个则在中部(第18至24品左右)拨弦,以此产生刚柔的对比。二是相较于刘版使用泛音营造出空灵效果,王版则通过改变右手触弦的位置来实现。如第[1]段和全曲的结尾乐句,王版通过右手上移,在按音位置的高八度处拨弦,音色柔和松弛,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效果。

三、速度与力度的比较

刘、王两个版本的总时长分别为460、558秒,刘版更为流畅紧凑,而王版则显得沉稳大气。如第[4]段,王版比刘版多11个小节,用时也多出了11秒。又如第[8]段,由于王版慢起渐快到高潮的加速较慢,而刘版加速较快,两个版本在演奏速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王版比刘版多出了24秒。

此外,两个版本在力度变化上亦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以下两幅是用Audacity软件测出的音频起伏的波形图。

由于录音条件的差异,以上图示仅能说明两位先生各自演奏时的相对力度变化,并不能表示两者绝对力度的大小,但可看出两个版本力度变化的区别,主要集中于第[1][5][8]段。在这三个段落中,王版的力度变化较明显、张力较大,每一次小高潮都有充分的铺垫,给人以娓娓道来、循序渐进的感受。相比而言,刘版的力度变化较小、流畅自然,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四、结语

从两个版本的比较分析可见,刘先生的演奏更为紧凑,对技巧的运用更注重创新,他“追求祖宗之活精神,不守祖宗之死法则”,以“变”求“不变”,用新的音乐语言使传统音乐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刘先生说自己是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爬坡人。他在爬坡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求变、求新,让古老的乐曲焕发出新的光彩。而王先生的演奏则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琵琶的神韵,细腻、质朴、极有风骨。他始终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不轻易改动古谱的音符,而是在汲取许多传统姊妹艺术之长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古谱句读律动、刚柔腔韵的再审视,完成自己音乐艺术的二度创作[3]。人们曾用“清澈无暇,风雅致高,一新耳目”来评价他的演奏。不过,两位演奏家风格的形成都源于他们各自的人生积淀。因此,习琴者需要凭借自身的认知和体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把老一辈演奏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林谷芳.演奏家与演奏家之外的——从中国音乐传衍的特质看王范地的成就[J].人民音乐,2003,(10):22.

[2]王范地.王范地琵琶演奏谱[M].香港:伟确华粹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

[3]任宏.德无常师 主善为师——记琵琶艺术家王范地先生[J].人民音乐,2010,(06):22.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中的情
粤教版高二选修课《春江花月夜》教学实践报告
唐诗《春江花月夜》英译比较研究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春江花月夜》赏析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
昆曲《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也谈《春江花月夜》的三重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