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激励性评价探究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策略

2019-12-17顾丹华

考试周刊 2019年85期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转化学困生

摘 要:学困生转化历来属于教师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便属于其中典型。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基本策略、激励性评价在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路径,并围绕初三数学学困生的激励性评价转化开展深入探讨,希望可由此充分挖掘学困生内在潜能,推进学困生转化。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一、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基本策略

(一) 强化学习动机

为有效实现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学习动机的强化极为关键。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发育阶段,其叛逆心理往往较为严重,且对外界变化存在较高敏感度,由此结合初中生特点,即可通过培养进取个性、强化学习动机的方式逐步实现数学学困生转化。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困生情况的关注,并基于平等交流理念真正成为学困生的朋友,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前提下,学困生便能够在各类新型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推动下真正对数学学习提起兴趣。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关心学困生,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距离方可有效缩短,在数学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下,学困生将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以往对数学学习的厌恶和恐惧也会随之不断消除,最终实现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

(二)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必须得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支持,因此教师在向学生理性分析科目重要性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科目喜好,以此基于合理引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教育可较好服务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这一教育的开展需重点关注长期以来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的偏见,并结合学困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配合精神上的鼓励、知识上的指导,学困生便能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并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三) 确定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中学数學学困生的形成与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存在一定联系,在缺少学习目标的影响下,学困生往往无法分清主次,而由于本身缺乏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往往会随着学习深入而日渐混乱,并导致学习热情、积极性降低,厌学情况也往往因此出现。因此,学困生的转化需重点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基于教学内容与学困生实际,明确教学目标,以此解决数学教学难理解、抽象性较高催生的一系列问题。为明确教学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加强与学困生的沟通,以此了解其学习状况,并针对性制定学习目标,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均可由此实现长足提升。

二、 激励性评价在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路径

(一) 赏识激励法

作为激励性评价的典型应用,赏识激励法可基于赏识教育有效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学困生的成长和发展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初中数学学困生存在的失去信心问题,以此最大化发挥赏识激励法效用。基于赏识激励法进行学困生评价,学困生即可逐步认识到自身的发展前途,并正视自身进步,其数学学习信心可由此实现长足提升。赏识激励法在应用中可基于一次次评价,使学困生认识到自身在教师心目中属于好学生,由此产生的增值感可称为其学习数学的动力,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由此大幅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基于赏识激励法改变自身的教育及评价方式,并基于赏识评价逐步替代批评、斥责,树立“信铁能成钢”的信念,由此不断给“铁”加温,即可通过表扬、鼓励发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闪光点,辅以合适时机的肯定评价,赏识激励法的效用即可实现最大化发挥。

(二) 帮助激励法

教师可采用帮助激励法进行激励性评价,以此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结合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为学困生提供简单的教学目标,学困生即可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帮助激励法的应用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结对子”教学模式也能够发挥较为积极作用,基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帮助激励法应用要求教师为学困生提供更多发言的机会,并通过帮助、引导、鼓励逐渐培养学困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基于“结对子”教学模式的帮助激励法应用中,教师必须向优秀生传递“成绩差不代表智力低”的理念,由此优秀生便可以为学困生提供学习方法讲解、课后跟踪辅导、学习效果检查等服务,教师则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激励性评价,以此保证优秀生和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均可实现一定提升。

(三) 信任激励法

教师必须以炙热、真诚的情感去信任和关爱学困生,在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后,激励性评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结合美国哈佛大学“罗森塔尔”的实验结论,激励性评价的应用需以教师对学困生的信任为前提,只有真正相信学困生能够有所作为,学困生才能够更好树立起学习信心。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如学困生在回答问题时遇到困难,教师应投以信任的目光并辅以微笑,以此通过鼓励的话语打消学困生的气馁,增强其信心,学困生可由此真正认识到“我还行”,并更为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言、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可由此实现长足提升。同时,教师还应结合信任激励法更多向学生传递信任信息,通过教师的言行表情,即可逐步在学困生心目中播下自信的种子,学困生也能够由此逐步成长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 分层激励法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思想具备较高反复性,其学习兴趣也往往具备不稳定性特征,因此鼓励性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把握将直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如评价存在不正确、不及时等问题,学困生很容易再一次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本文建议采用分层激励法开展学困生转化,以此基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绩,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困生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激励性评价可由此保证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均能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能够直观认识到自身在数学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分层激励法的应用还应关注学困生的自我评价,以此引导学困生正视自身进步、明确努力方向,即可有效增强学习自信心。总的来说,教师必须分层次经常性地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功和进步加以表扬和肯定,不断提升其学习热情、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性自然可得到较好保障。

三、 实例分析

(一) 案例情况

本文以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初三数学学困生转化实例作为研究对象。受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影响,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规模不断扩大,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因此进入城市,大量随迁子女则涌入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中学就读,受多种因素影响,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存在数量较多的数学学困生,学困生占比超过50%的初三年级便属于其中的典型。考虑到激励性评价在我国各级院校均有着较为广泛应用,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初三数学学困生转化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以此增强学困生学习信心,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内在潜能可由此实现充分发掘,最终初三数学学困生转化取得了较为优异成果。在激励性评价支持下,初三数学学困生的情感与态度出现较大变化,数学学困生比例大幅降低,数学学习得以形成“兴趣-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近年来该校初中数学中考成绩也因此实现显著提升。

(二) 具体运用

1. 基于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中,教师基于长期以来学困生受到忽略的教学问题,针对性采用激励性评价创建了和谐融洽的数学教学氛围,学困生由此得以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并更为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主要围绕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利用作为试点,如在二次函数y=a(x-h)2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困生思考二次函数y=-12x2与y=-12x2-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關系,并将简单介绍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等概念后引导学困生对抛物线开展更深入分析,最终保证学困生逐渐掌握采用描点法画出y=a(x-h)2二次函数图像的技能,具体教学的重点在于以往知识点的简单直观介绍以及新学习知识点的直观传达,以此帮助学困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同时对学困生的勇敢和进步给予鼓励,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求知欲和自信心即可有效增强,学困生将真正感觉到数学学习存在“自己也有听得懂的部分”。如面对简单的问题学困生存在回答错误或不够完整问题,教师需首先肯定学困生思维中的合理部分,以此给予耐心的引导和适当的提醒,基于源源不断的赞誉声、激励生,学困生将较好领悟到教师给予的信任和鼓舞,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困生将逐步完成自身蜕变,实现数学成绩的长足提升。

2. 基于作业的激励性评价

结合学困生数学成绩,教师采用层次性教学法布置数学作业,学困生仅需要完成相对简单的作业,如学困生的作业存在较多错误但按时完成,教师必须基于多角度给予一定肯定性评价。教师允许学困生在作业中留白,但需要在2天时间内将空白处补充完整,由此即可避免学困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乱抄一通的问题出现,并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请教老师或同学。配合鼓励为主的“评语式批改”与“面批”,并适时采用“延缓式批改”,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和作业的畏惧程度将大幅降低,其纵向发展特点也能够得到有效突出,并真正认识到自身进步,实现学习热情的激发。

3. 基于测验的激励性评价

开展总分为150的单元测试,其中120分为题目较为容易的基础分,并保证题目在平时开展过反复练习,由此学困生即可通过分数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自身数学成绩的提升,并获得“只要努力了,数学也能及格,甚至能达到优秀”的成就感,日常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重点提及中考侧重考查数学基础内容的特点,以此更好提升学困生自信心。在基于测验的激励性评价开展中,可适当联合开展家长激励评价,如定期在微信群中向家长回报学生的单元测试成绩,并重点传达学困生的学习进步,家长即可参与到激励性评价中,更好激励学困生不断进步。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激励性评价可较好服务于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围绕城乡接合部中学实例开展的研究也具备较高借鉴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基于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基于作业的激励性评价、基于测验的激励性评价等内容,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路径。为更好实现学困生转化,因材施教、心理咨询、兴趣培养等教学要点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史荀香.以心待之 以情感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209-210.

[2]陈英.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8(32):46-47.

[3]许晓勤.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25.

[4]陈松.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6):89.

作者简介:

顾丹华,中学一级,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激励性评价转化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效能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