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9-12-17刘鑫

考试周刊 2019年86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兴趣诗歌

摘 要: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低年级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则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开端。经典诵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活力。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感悟,对学生的发展帮助很大。本文结合了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践经验,从提升兴趣、文本理解和感悟交流这三个方面就低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推进措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可以为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为我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撰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支持。

关键词:经典诵读;诗歌;兴趣;文本;小学生

在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中,古代诗歌文化无疑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和独特的审美价值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毛诗·大序》中所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壮志未酬的苦闷,游子思乡之愁,游览名胜的畅快,良人不归的闺怨……这种种情思都借助诗词来表达和倾诉,诗词承载着文人墨客笔下那欲诉不能、欲言又止的细腻心思。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和意境美等等。而在低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中,古代诗歌又以其精练的语言、整齐的句式及富有规律的音韵,成为学生们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的重要素材。目前课堂中的经典诵读形式杂乱无章,经典诵读的内容没有系统的规划,经典诵读材料过于单一。很多时候学生将所学内容一遍一遍反复读,口干舌燥,对经典诵读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正确经典诵读,使得课堂活力有效得到提升呢?如果能够实现经典诵读从单一课内教材内容走向系统精彩的课外读物,阅读内容能够从单篇、多篇走向整本、群书的跨越,从纯文学走向全学科的拓展。这样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将会逐步被激发。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记忆篇章、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经典诵读活动对他们今后审美素养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正确选择与判断更是具有重要的基石作用。以下是我就低年级经典诵读推进措施的一些看法。

一、 兴趣培养,不拘一格

首先,为了让学生们更大程度地参与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们的诵读兴趣是关键,而激发兴趣则需要“因地制宜”地引入新诗。在学校计划编撰以经典诗词为主题的校本教材之初,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包括课本中涉及的以及学生们课外积累的,为接下来的经典诵读做好铺垫。然后再引入拟选入校本教材的经典诗词,这样由熟悉到不熟悉、由简单到复杂,则更利于激发他们对经典诗歌诵读的兴趣,从而调动诵读的积极性。有时,我还会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诗,如《惠崇春江晚景》,有些学生连题目都无法读顺,顿时兴味索然。这时我选择告诉他们诗歌背后的故事:北宋时期,有个和尚名叫惠崇,他画了两幅画,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合起来就称为《春江晚景》。大诗人苏轼很喜欢他的画,于是就给他的画题了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之后我又借助多媒体向他们展示了这幅画,再结合诗句,顿时,学生们的兴趣就浓厚多了。

其次,为了提升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教师必须不断地以直观刺激加以诱导。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容易与古诗的内容发生直接的联系,因而利用视频、图片、音乐和示范诵读等方式创设情境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如《敕勒歌》《咏柳》《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描写景色或景物的诗歌,可以采用看图吟诵的方式:《游子吟》《长歌行》《登幽州台歌》这一类抒发一定感慨和情感的诗歌,可以先听示范诵读,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悟后,再配乐诵读;对于一些内容不易理解的诗歌,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讲解,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直观感知,之后再结合他们自己的理解诵读。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素来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那么王维的诗就最适合采用诵读与想象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想象;也可以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增添学生诵读的兴趣。

最后,延续学生的诵读兴趣是经典诵读活动的升华环节,它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诵读经典并乐在其中。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变换诵读形式来延续他们的兴趣顯得尤为重要,比如齐读、领读、分组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师生共读、多种形式的比赛读、做动作表演读等等。经过在教学中的多次实践,我发现比赛读和表演读是最受低年级小学生的欢迎的方式。因为每每这时,我总能看到一个个小脸上露出灿烂无比的笑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变换形式延续诵读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文本内涵,不可误解

关于诵读,南宋朱熹先看法是:“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气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快慢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然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于严苛,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我一直秉承的观点都是“直面经典,不求甚解”。由于学生们对古诗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也不可能一下子领会古诗的内涵,因而在诵读的水平上,我也一直坚持“只鼓励,不强求”的原则,只要学生们能读、会读、愿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会背成诵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认为诵读经典可以不求甚解,但是对于一些含义较深刻或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帮助学生体味,这对学生的文本诵读也是大有裨益的。比如“诗圣”杜甫写诗讲究炼字,亦如他自己所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且他的诗大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需要联系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揣摩,因而品味他的一些诗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绝非易事。这时,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下作者和诗歌创作时大致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体会个中内涵,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诵读时发现学生对诗歌的文本内涵理解有误应及时纠正。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次”本意指旅途中暂时停宿,在本诗中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是山的名字,因而正确停顿方式应为《次/北固山下》。而在实际诵读中,很多学生读成了《次北/固山下》,这实际上就是对文本内涵的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我认为这时应及时纠正,否则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形成惯性的错误认识,长此以往,必将对以后的古诗文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更是影响其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所以,诵读经典可以“不求甚解”,但万万不可误解。

三、 感悟交流,不可或缺

通过大量诵读,学生们走进经典诗歌,直接与诗歌的内容对话,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些个性化的独特诵读体验和理解,因而不同形式的感悟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感悟可能更多的是包含在背和诵之中,随机点诵就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交流方式。通过集体诵读、男女生合作诵读、小组比赛诵读,抑或者是个人展示诵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表达出来,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无数种体验和灵感碰撞出五颜六色的火花,这对他们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具有极大帮助,同时也是对他们每个人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尽管他们声音稚嫩,感悟力有限,有些学生甚至发音也不那么和谐标准,但他们的表现却总是让人惊叹不已。有时,当学生们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或是特别有感触的诗句时,总是不由得改变语调,调整语速,甚至会情不自禁地伸出自己的小手做起动作来。比如在诵读曹操的《观沧海》时,有不少学生都会自发地提高语调、放慢语速,仿佛他们真的置身于北茫大海边,吟咏诗歌,指点江山。其实很多学生根本不理解这首诗歌的具体意思,但是他们还是这么读了,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

为了更深入地推进经典诵读活动,我校每学期都举行经典诵读竞赛活动。在此基础上,各班每月也都举办一次诵读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教师会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有些学生擅长口语表达,那就请他们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谈谈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诵读出来;有些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那就让他们挑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来演一演;有些学生既不善表达也不爱表演,那就动动笔吧,请他们画一面、写一写。虽然学生们的年纪还小,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准确凝练,在情感表现上还不够丰沛在表演安排上也不够合理精彩,但是只要他们愿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并为之而努力,我想他们就已经获得了熏陶、获得了提升,經典诵读活动的意义即在于此。推进经典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不断为之探索。以上从提升低年级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到在诵读活动中“不求甚解,不可误解”的理解以及及时交流诵读感悟等都是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践经验和粗浅看法。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低年级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则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开端,也承载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希望,我也想在这个开端中尽自己的一份力,让这份希望于我而言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四、 总结

小学的古诗词吟诵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古诗词读准确、读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古诗词内在的情感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小学古诗词吟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但是小学阶段教科书上要求读、记、积累的内容较少,我们作为教师,只有把这些古人留下的精粹都积累下来,并把它们系统化然后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会丰富,语文素养才会提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采用吟诵教学,能有效微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在实践中获取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真正从能力层而习得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从小学阶段开始践行对我国基础教育及国学传统文化传承亦有重大意义。

小学生年龄小,古诗词吟诵教学仅要求学生能在鉴赏吟诵中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情感,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为特色,并未对吟诵能力作要求。语文工作者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通识,具备古诗词吟诵的鉴赏能力,同时需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构生实践型课堂,自觉为学生构生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悄感体验,习得能力层而的鉴赏、审美技能。

参考文献:

[1]邵雪华.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2.

[2]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J].小学语文,2008(4).

[3]冉小平.浅谈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作用[J].科教文汇(旬刊),2015(8):81-82.

[4]周敏.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旬刊),2016,13(9).

作者简介:

刘鑫,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江洛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兴趣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