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按摩手法治疗慢性肩周炎临床观察

2019-12-1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肩周炎患肢肩关节

刘 柳

(东港市中医院康复科,辽宁 东港 118300)

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关节囊及滑囊等软组织损伤后出现慢性炎性表现的疾病[1]。主要表现为肩关节主动和被动的前屈、背伸、外展及前后旋转等活动受限,并伴随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疼痛症状。西医治疗主要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后自我进行康复活动为主,部分症状较重者需进行封闭治疗,甚者需多次注射封闭药物。用药后疼痛虽可减轻,但药效较短,患者易出现停药后疼痛复发加重,后期自行康复锻炼因疼痛刺激导致依从性较差,病情迁延易出现关节黏连,虽疼痛可自行痊愈,但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后期需局部松解手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为患者造成巨大生理痛苦及精神负担。此病在中医学归属于“痹证”范畴,俗称“冻结肩”“五十肩”等,好发于50 岁左右更年期女性人群。《济生方·痹》记载到“倘素体虚弱,腠理松懈,风寒湿邪经肌肤孔窍侵袭,寒凝经脉、血络瘀阻,筋肉失养而痹痛。”经历代医家不断深入研究,结合现代医学在组织解剖及生理病理方面的见解,进一步明确肩周炎经络循行及诊疗方法,证实了针灸及按摩手法治疗对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应用价值[2]。我科应用针灸联合局部按摩手法治疗慢性肩周炎患者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康复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慢性肩周炎患者60 例,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 例;年龄48~63 岁,平均年龄53.8 岁。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9~63 岁,平均年龄53.9 岁。对2 组病人的基本情况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试验研究。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文纳入的研究病理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3]。(1)肩关节疼痛,以夜间及屈伸活动时疼痛加重;(2)肱二头肌长肌腱、三角肌前后缘或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3)肩关节活动受限逐渐加重,以上抬、外展、外旋及后伸活动明显;(4)日久疼痛可缓解,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缩、组织黏连等;(5)肩部影像学检查,早期无明显改变,晚期出现肱骨大节结密度增高,伴随骨质疏松。

1.3 排除标准(1)明显颈椎病、骨折及肩袖损伤等疾病;(2)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不同意参加临床实验的患者;(5)肩关节有明显的急性损伤病史者。

1.4 治疗方法2 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应理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对照组应用针灸治疗手段,选取肩髃、肩髎、肩井、大椎、臂臑、巨骨、曲池、条口、外关等腧穴,经75% 酒精棉球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通过1寸及1.5 寸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30 min,期间进行提插、捻转行针手法,达到强烈的酸麻胀感,起针后配合艾灸治疗,针刺部位进行回旋、雀啄等方式灸疗15 min,艾灸距离皮肤2~3 cm,避免单一穴位艾灸过久烫伤皮肤,灸至皮肤微红、热感即可。针灸结束后适当关节屈伸、旋转活动,恢复肩关节活动度。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按摩手法治疗,其中针灸治疗操作与对照组相同;(1)揉、、捏手法治疗:患者端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放松,充分暴露肩关节,以掌根及指腹贴于患者皮肤,轻揉按5 min。再以掌指关节及小鱼际对肩关节进行法按摩5 min,拇指点按肩髃、肩髎、肩井、天宗等穴位各3 min。随后通过用拇、食、中3 指对三角肌束和肩部肌肉疼痛病灶处进行捏法治疗,以缓解肩部的胀麻和疼痛;(2)展筋旋转法治疗:术者一手掌按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患肢反复进行缓慢的上举、外展、后伸、内旋、内收等牵拉活动,保持患者可忍受的酸痛程度,避免幅度过大而产生难以耐受的剧痛,逐渐增大患者肩关节屈伸、旋转活动程度。后术者立于患者前面,一手按压肩部,一手托住患肢肘部,将患肢前臂屈曲到最大程度,并作主动及被动耸肩活动5~10 次,耸肩后使患肢上抬至与肩平齐,作肩关节内、外旋转活动5~10 次;(3)抖动法:术者立于患者患侧,两手紧握患者大小鱼际,使患肢处于外展位,后轻轻抖动患肢1 min,伴轻微牵拉患肢。2 组患者治疗均每日1 次,14 d 为1 个疗程,中间间隔3~5 d 后进行第2 个疗程。2 组患者均完成2 组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5 观察指标(1)通过VAS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0 分:无痛,1~3 分:轻微疼痛,患者能忍受,4~6 分:疼痛程度明显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9 分:有强烈的疼痛,疼痛难以耐受;(2)肩关节功能评分:通过美国肩肘外科评分系统评估,包括肩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日常自理能力,肌力测定等方面。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3)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外展及背伸活动范围变成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针灸及手法按摩治疗后:试验组VAS 评分(1.8±0.21);关节功能评分(73.5±3.0);外展(167.3±15.8)°;背伸(45.3±5.8)°;对照组:VAS 评分(4.3±0.4);关节功能评分(52.1±4.2);外展(133.8±20.1)°;背伸(40.2±4.8)°,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慢性肩周炎患者疗效比较 (±s)

表1 2 组慢性肩周炎患者疗效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3 讨论

由于肩关节在全身各关节组织中活动范围、幅度及频率等最高,且肩关节盂较浅,需周围软骨及关节囊包裹增加关节稳定性,因此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劳累程度的加重,肩关节及周围肌肉、肌腱、关节囊及滑囊等软组织发生黏连、萎缩及囊下皱襞损伤的几率也随之增加[4]。传统西医治疗以口服止痛药及局部封闭治疗为主,激素等药物虽对病灶区组织炎症水肿具有一定缓解作用,此时患者因疼痛缓解,进行肩关节康复锻炼时可有效恢复关节活动度,但药物代谢后多数患者极易出现疼痛反复或加重的状况,造成后续康复阻力增加,且部分患者封闭治疗效果不佳,需多次局部注射药物治疗,为患者造成额外痛苦,以上因素均可延误患者进行及时、有效、连续的康复锻炼。虽然肩周炎具有一定的自愈性,通过自行休养、热敷及用药后肩关节疼痛可明显好转,但病灶区疼痛缓解前肩关节活动度未康复至正常范围,此时肩关节周围腱鞘、滑囊、肌腱黏连程度较重,肩关节互动度严重受限,常规功能康复锻炼已经无法恢复关节活动度,需外科松解手术松解肩关节黏连组织,将对患者身心及经济负担造成二次损害,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接受[5]。随着机体内分泌紊乱及劳损的反复加重,肩周炎迁延久不愈将导致组织纤维化、滑膜增厚、肌腱及软骨钙化等表现,肩关节功能障碍间接造成局部缺乏锻炼而造成的肌肉萎缩及骨骼钙质流失,为后续康复治疗增加阻力及负担。

中医认为肩周炎为风寒湿邪汇聚筋骨、经脉所致的痹证,多以本虚标实为主,并夹杂不同程度风、火、瘀、痰等邪气。中老年人群年老体虚、正气损耗、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经脉骨节筋肉失气血精津濡养,或动后汗出当风,邪气经腠理毛孔而入,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寒痰内停、化瘀阻络、脉道闭塞而致痹痛。治疗当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祛湿止痹为主。传统针灸对局部病灶区及远端经验效穴进行针刺及艾灸,可发挥疏通经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起到调和气血阴阳、平衡营卫、疏通腠理的作用,对肩周炎镇痛及康复锻炼效果明显。但单纯针灸治疗难以充分解决筋肉挛缩、僵硬及关节禁锢的症状,仍需配合按摩手法的按、揉、↑、捏和局部弹拨、分离,以起到疏调经络、协调脏腑、行气活血的功效。针刺联合按摩手法可直接刺激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充分松解肌肉、肌腱、腱鞘、筋膜等,缓解软组织挛缩、松解滑囊黏连并舒缓关节僵硬,最大程度恢复肩关节的屈伸及旋转活动,有效避免局部黏连及组织钙化的进展,间接抑制肩关节钙质流失并促进钙质的积累。按摩手法以揉按皮下组织为主,局部筋膜摩擦可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提高病灶区血氧供给,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及炎性组织的吸收,减少关节及软组织间摩擦,恢复局部肿胀及软组织弹性,活动范围明显增大,活动功能也明显增强。

以本文选取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于我院康复科病房收治的慢性肩周炎患者60 例,应用针灸联合按摩手法康复治疗,结果证实该方案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肩周炎患肢肩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