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OPPS 模型结合翻转课堂的伤寒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9-12-17王保华方剑锋李赛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伤寒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王保华 方剑锋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405)

“学经典,做临床”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和路径。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伤寒论》理法方药完善,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思维,兼具基础和临床学科性质,是中医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和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随着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实施,过分注重单一接受性学习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方面效果欠佳。目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线上线下课程的兴起,学生的学习形式也在不断多样化,如何在新的社会教育背景形式下,合理利用资源,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有效培养学生六经辨证体系的诊疗思维,提高经典教学效果是大势所趋。

起源于加拿大、以有效教学设计著称的BOPPS 是北美诸多高校教师非常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型[1],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式学习,为课堂教学提供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流程。近年兴起的“翻转课堂”采用“课前传授+课堂内化”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根据伤寒论课程的特点,笔者尝试基于环节清晰的BOPPS 模型框架,适度引入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伤寒论课堂教学设计,总结如下。

1 BOPPS 教学模型内涵及特点

以人注意力维持的特点为依据,BOPPS 教学模型[2]将课程分为导入(Bridge)、目标(Object)、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Assessment)以及总结(summary)6 个模块。导入阶段引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标阶段明确教学目标;前测阶段对课程的预备知识进行评估;参与式学习阶段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后测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总结阶段简要总结课程内容,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也采用类似的过程,但BOPPS模型更重视这6 个阶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在教学组织实施层面遵循“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活动—教学评估—教学目标”的教学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课程教学,给学生提出明确可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全方位参与教学进程,获取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特点对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伤寒论课程非常有帮助。

2 BOPPS 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

BOPPS 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参与式学习,教学环节清晰,逻辑性强,但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避免课堂教学内容量下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近年来兴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3],颠覆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2 个阶段,即将教学任务中最容易的部分移到课堂外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内化则通过充分利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积极互动完成[4]。“翻转课堂”能够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在保证足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率。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是保证翻转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不同理解层次的学生尚需要教师及时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而调整教学环节。

因此,BOPPS 模型与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一致[5],方法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在教学设计中有机结合可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BOPPS 教学模型框架下,融入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可以帮助教师重新审视教学内容的分配,教学方法的选择,做出角色转变,从以教师为主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并且更为合理地把握教学环节,以更为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BOPPS 模型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BOPPS 模型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

3 BOPPS 模型结合翻转课堂的 《伤寒论》课堂设计

为激发学生学习伤寒论的热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中医临证能力,在伤寒论课堂教学中引入BOPPS 教学模式,同时融入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我们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平台,根据授课进度将教学资源发布到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点和最容易的部分,完成知识传递。课堂上,老师按照BOPPS 模式的环节实施教学进程,在保证教学内容量的基础上,减轻课堂压力,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并根据后测和课堂后学生反馈的普遍和典型问题进行讲解,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

以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为例,此汤证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是伤寒论的学习重点与难点。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引入了BOPPS 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见表1~2。

表1 BOPPS 教学设计(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

表2 参与式学习环节设计(结合翻转课堂)

4 讨论

在伤寒论课堂教学过程中,BOPPS 模型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环节清晰,课堂效率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机械套用,应该理解精髓,逐步完善形成符合伤寒论课程特点的设计。

4.1 精彩的导言与明确的目标 简短、精彩、与主题相关的导言的在授课内容中发挥起承转合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增加学生关注度。根据授课内容,可以采用案例、图片、动画、视频、故事等方式导入。

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是学生明确学习、研究方向的前提,也是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的标准。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应当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例如,麻黄汤证,除了让学生掌握“麻黄八证”的病机以外,还应让学生明确如何用“汗法”拓展治疗外感、水肿、皮肤病等能力目标,进而与大、小青龙汤证、桂麻各半汤证等贯穿理解,在临床实际中触类旁通,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情感目标。

4.2 课前自主学习+多元化教学方法是保证参与式学习效果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是参与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需要学生变得活跃,主动交流而非被动接受,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借助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在课堂前完成知识传递的内容,如条文预习,基本概念的解析等,在课堂上就可以更多的注意力参与到互动中,实现深度学习,培养临证思维,增强团队协作的合作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源,善于采用各种合理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思维共享,个人或小组报告,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混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6-7](PBL 教学法、TBL 教学法等),发挥各种教学方法所长,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调动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交互式学习的真正效果。

4.3 课堂前、后测试和总结是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师生密切配合为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奠定基础。教师通过提问、小试卷、条文背诵等进行课堂前测和后测,了解到班级学生课前学习的落实程度,调整课堂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并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学过程设计,完成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而言,了解自己的差距或需求,协助老师调整教学步调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

通过总结,升华课程内容,促进知识点的深度理解。总结可以通过文字、思维导图等形式,解决普遍反馈的难点问题,用精炼的语言总结课堂知识点,脉络清晰,重点难点明确,层层递进。

5 结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完善、细致的有效教学设计。BOPPS 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伤寒论》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简洁、清晰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和具有吸引力,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临证思维,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而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相长,优化教学内容分配和课程设置,提升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可对该模型进行个性化的合理调整,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与方法,实现更加灵活、高效、可行的教学过程,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伤寒论课程体系,并经典教学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伤寒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