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反射光路图解析《伤寒论》六经体系※

2019-12-17袁涌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亚克力前驱伤寒论

鲁 瑶 袁涌昊 曲 夷*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张仲景的《伤寒论》不但向我们介绍了六经与六经辨证,更通过六经传变,系统介绍了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可惜研究《伤寒论》的各种著作中,涉及六经传变的内容很少,且多散在书中各个角落,使人难窥全貌。不用动态观点阅读《伤寒论》,不研究六经的传变,不讨论六经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不能真正掌握《伤寒论》的精髓,以此作为研发的重要内容。

此项目通过系统全面的动态展示,辅助理解中医思维与教学,通过设计并制作模型来体现和反映中医伤寒传变理论知识的应用,并能运用动态的观点和思路方便理解和进行临床教学,达到增强理解记忆的效果,加深学习中医的整体观和六经辨证等的观点。

1 《伤寒论》六经体系

1.1 六经体系中的前驱阶段 自宋时官修医书达到顶峰,对《伤寒论》相关理论体系的建设也随之完善,有提出“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这一说法。同样,凡是一组对立的相关概念,就可以用“阴阳”属性加以高度总结概括,使得“阴阳”的含义更加丰富,在八纲辨证中,依照张景岳之观点,“阴阳”二纲可以统摄其余六纲[1]。由此观之,阳可以有就表而言的含义在内。参照山东中医药大学建校八老之一李克绍先生的《伤寒论》六经“前驱期”理论,未入正经之时,处于前驱阶段,相对经病来说属于在更为表的层次,在此亦可以视为“阳”。另外,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故前驱阶段后的转归过程中自愈或表现出经病甚至脏腑病的症状,与其体质因素关系密切[2]。是以笔者在此认为,《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一句中的天数,是就六经病前驱期时长相对而言。

1.2 三阳经前驱期症状表现 《伤寒论》第7 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

依据《伤寒论》早期传本《金匮玉函经》和孙思邈于《千金翼方》中辑录的部分内容,“无热恶寒”皆作“下热恶寒”。出现这种传抄差异可能是由于“下”“匸”二篆字形相似,但“匸”意为隐藏,传抄楷化过程中文理不通,从而改作“亡”并依通假原则写作“无”,导致文本内容出现变化[3]。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下道齐桓”的说法中的含义,“下”有表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中稍晚一些的意思,故“下热”即为“后热”而并非是“无热”。阴病如少阴的麻黄细辛附子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二证,都是初起即有发热的[4]。故笔者认为此条内容,乃是就阳病不同情况下的前驱期症状表现的描述。由于阳明病之热势最盛,经络气血俱足,往往阴阳皆消耗殆尽后才进入传变过程等体系的变化中,故传入阳明病会出现十三日之久的特殊情况,且虽八正经一般表现为不恶寒而恶热,其于前驱阶段亦可出现恶寒的情况[5]。

1.3 前驱期转归判断的其他因素 《伤寒论》第186 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伤寒论》第271 条:“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这两条未见于《伤寒论》的早期传本,可能是王叔和补入的部分内容之一。其主要意义是通过脉象判断前驱阶段是否已经转归八正经[6]。若已入正经,则表现为阳明病,若没有出现典型的阳明病情况,则说明此时仍然处于前驱阶段,再经约一日将进入少阳正经,并可能进入自愈的转归[7]。

1.4 对循经传变次序的解读 依据经典的伤寒论循经传变次序,二日先中阳明,三日才入少阳,这是历来都较为难解,引发争议的情况。笔者认为伤寒之阳明虽然属里,但毕竟属阳,与阴证相对仍然属表。阳明过经后,在进入阴之前经过的半表半里转枢之处病位即为少阳。现代以为太阳病篇中柴胡证都作为少阳经病传入阳明,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这依旧属于太阳经病传入阳明经病的范畴。又综合《金匮要略》中关于谷疸等杂病的描述中,透露出一丝阳明病可能传入少阳的味道[8]。经分析讨论,笔者认为早期中医学对少阳腑尤其胆的功能认识与后世存在差异,其时主要认为胆汁是脾胃消化水谷精微而通过管道衔接输布来,并由此将其视为六腑之一。至于其后,才发现胆汁实际由肝分泌,在功能上与六腑存在区别,又兼同属少阳的三焦正体不明而将其归为奇恒之腑[9]。但胆作为六腑之一的认知,仍然对辨证论治的整体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笔者认为该种六经体系是正确的,并可用来解释临床实际的[10]。

1.5 特殊情况 《伤寒论》中并非所有包含日数的条文都包括前驱期日数,经笔者分析讨论,认为不包括前驱期日数的条文,基本为本经正经病的六日左右内情况不变、不入脏腑,也不继续转属的。且《伤寒论》体系中并非所有日数都有传变意义,也有为了说明病势缓急的,如为说明不大便日久救急先承气的,或者通过时间长度说明一经的病还没有过去,另外的病就已开始的并病情况等。此外,就像常道“三阴递进”一样,病在三阴常常症状错杂,不宜表现其具有前后一致的整体性,故笔者在此不加赘述。同样,笔者还注意到,伤寒论六经体系中的转属,往往是由于误治引发。于东汉末年的实际条件所局限,深受《内经》因势利导治疗观念的影响,认为在表皆可以汗,在上皆可以吐,在下皆可以通过下法攻逐邪气。该思想在临床中确有一定意义,金元四子中张子和的理论亦发源于此。但此种情况中出现的一些误治法,导致了无法明确具体日数。对于少数明确日数的条文,笔者认为是对当时诊疗实际情况朴素记载的医案性质的文献[11]。

2 设计原理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对于两个相互平行平面反射镜,当一束光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束会沿着相反的方向出射,一条平行于轴线的光线,在经过反射镜的来回反射后,传播方向仍然会沿着轴线,如果两个平面镜不能绝对平行,或者绝对垂直轴线时,就会使得光线在腔内来回反射多次后逸出腔外[12]。谐振腔对于频率一定方向一致的光可以实现最优先放大,而把其他频率和方向的光加以抑制。对于不沿着谐振腔轴线的光子很快就会逸出,而沿着轴线的光子会在腔内继续前进,经过两个反射镜的反射不断反射产生振动,运行中与受激粒子相遇产生受激辐射,并沿着轴线运行的光子不断增殖,在腔内形成传播方向一致,频率和相位相同的强光束[13]。

3 模型制作

3.1 导光材料的选择 激光灯射出的光是可见光,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 nm。为显现出光亮明显的光路,白色圆柱体采用了各种导光工具作为尝试。

3.1.1 透明亚克力棒 光通过有色玻璃会显示出光路,它能选择透过特定波长的光线,能从不连续的光谱中分离出单一谱线;或由连续的光谱中滤出一定宽度的光谱范围或均匀减弱白光的光谱等。有机玻璃还具有很好的切割性能,可以在量好尺寸的清况下通过激光切割进行加工,简单质量高,这个特点是玻璃都不具备的,这也是在一开始时选择有机玻璃的原因,将直径为15 mm 的红色、橙色、紫色、绿色、蓝色、无色透明亚克力棒分别切割成一个、两个、五个、六个、七个、二十个高为40 mm 的圆柱体放于桥状突起中,有色亚克力棒相当于前驱期,无色亚克力棒相当于疾病已入正经。但经过亚克力棒的散射后,激光密度下降而不能形成较长光通路[14],激光灯光路只能在前两个亚克力棒中显现,后面的亚克力棒中没有光线通过。

3.1.2 橡胶 运用丁达尔效应表现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这是使光路明显的常见方式。选择外直径为15 mm 内直径为5 mm 长度为40 mm 的空心透明橡胶圆柱体放在桥状突起中,使激光光柱从空心部分穿过,预测从外面可以看到光路,但因为激光灯单向性极好且光柱较细,散射入橡胶中的可见光太少,光路并不能很好地显示出来。

3.1.3 半透镜 通过调整激光灯光柱直径(由激光灯本身结构决定)和激光灯源与模型底板的相对位置可使激光柱通过底板的反射较明显地显现出来,但光柱显现不均匀(主要由于桥状突起最低处与底板连接部分高出底板1 mm 而发生光路的反射,激光柱本身由于长度的延长也会增宽),桥状突起部分光反射过于强烈。在激光灯源处树立一半透镜,使透射光强减弱,同时半透镜和镜子的存在又使模型内部构成类似谐振腔的结构。所以对光强变化的影响存在着两个对立的因素:一个是激活介质中光的增益;另一个是端面上光的损耗。可通过适当的调节激光器的效率,增加激光的能量可以提高器件效率[15]。

3.2 结构设计 在对六经传变、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掌握的基础上,以光学基本原理为手段,通过光的折射反射等原理显现出特有而多变的动态光路,一条或几条光路错综复杂以代表疾病日数的发展变化。选取红色和绿色两种不同颜色的激光灯分别用于阳经和阴经疾病的表示,通过摆放不同方向的镜子使激光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并由此表示不同经的病变,从而形成六经传变物理模型。通过桥状突起表示患病天数,既有效地保证了光从突起的低处通过使其传播途径不易改变,又能明确某一经病的患病天数,可以定性定量地控制模型的有效尺度、形状,以及模型内部光路的明显程度、起止及内部路线等物性参数分布,建立满足动态性及向异性特征的模型。经实例验证,该建模方法可以实现六经传变性质及天数的定量化,制作过程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此模型基于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建立了一种用于伤寒六经辨证的物理实验。

3.2.1 底板的构造 整体由桥状突起和米字缝构成。每一个桥状突起代表一天,表示邪在此“经”时,伴随天数的增加,疾病随之发展。底板厚5 mm,上面刻有米字缝,用来放置4 cm×4 cm 的镜子,使镜子恰好卡在米字缝中,根据入射方向,入射角与反射角夹角为90°或为0°。由此光线长度和方向可根据临床疾病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见图1~3、表1~2。

图1 底板的构造

图2 米字缝

图3 桥状突起

表1 米字缝的主要参数 (mm)

表2 桥状突起的主要参数 (mm)

3.2.2 激光灯 底板左侧放置激光灯,决定激光位置,可在模型中随病位所在经随意调整。激光的路径代表“经”的传导。为使激光光柱在白天显示明显,在激光灯前树立一半透镜。

3.2.3 模型整体观 模型外观如图4 所示,此六行依次代表《伤寒论》原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将前驱期依次分为不同颜色:阳明经病至厥阴经病前驱期依次为红色、棕色、紫色、绿色、蓝色突起;白色突起已入正经。太阳经病首行的首个米字和最后一个米字用红色画出,以便对《伤寒论》中最重要的太阳经特殊标识。

图4 模型的整体观(以太阳经传变至阳明经为例)

4 使用方法

4.1 传变、直中与合病 见图5。

图5 用模型展示传变、直中与合病

4.1.1 传变 红色激光光柱代表:本为太阳经病,三日后转入阳明经并于五日后痊愈。如《伤寒论》第248 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4.1.2 直中 蓝色激光光柱代表:最初发病时为太阴经前驱期,于第六日进入典型症状期,即进入太阴经正经,于第七日疾病自愈。由于病邪初起不从阳经开始,而是直接表现出三阴经的症状,称为直中。如《伤寒论》第278 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数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4.2 并病 太阳经病三日后又现阳明经病,太阳经病于第五日自愈而阳明经病通过服用大承气汤直至第八日病愈,此为太阳阳明并病。如《伤寒论》第220 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见图6。

图6 用模型展示并病

总的来说,六经辨证所能够表现出来的疾病形式多种多样,本模型依从动态转变的原则,能够表现出多种疾病相互转化。

5 存在的问题

5.1 镜子不够稳固 镜子插入不利为了使镜子顺利插入米字缝中,特意将米字缝做宽,这会导致镜子不够稳固,从而导致光路反射需要仔细调整才会出现理想光路途径。所以可将底板做厚,米字缝部位使用可伸缩结构,使固定在伸缩结构上的镜子深入底板中或伸出底板。这样模型也可以树立起来,作为教具也更加方便使用。

5.2 激光灯位置不够精确 为了使激光灯显示的激光柱相对水平不歪斜,特地使激光光柱沿着米字缝水平线传播,但依然需要调整激光灯位置。所以使用固定外形的激光灯配合固定底板结构,打开激光灯即可看到光路传播,模型更为高效。

6 结语

在伤寒“时、位、性”三个维度中,病位的不同原本就对病性起决定作用,而综上可知该项目又将病位与时间之间的变化联系动态地结合起来,使其整体性得到更为直观的展现,进而解析了六经传变体系的次序和前驱期的情况,并选取了半透镜作为合适的导光材料,对理解伤寒六经传变体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猜你喜欢

亚克力前驱伤寒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无穷远有多远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亚克力材料雕塑创作研究
化学气相沉积法从MTS-H2-N2前驱体制备碳化硅涂层
Mg2SiO4前驱体对电熔MgO质耐火材料烧结性能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浅析亚克力材料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SRSF2、HMGA2和Caspase-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其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会走路的杯子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