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当归、川芎在《汤头歌诀》中的临床应用※
2019-12-17李佳琦
李佳琦 林 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 300000)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又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就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的、有用的、最终可被理解的信息,简而言之,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1]。该方法用于现代药学研究的成果显著。
《汤头歌诀》是清代汪昂选录名方运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的著作,其每首方歌涵盖此方的名称、用药、适应症、随证加减等,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便于记忆,不仅在成书之际成为一时医界的美谈,也是现今学医人士必背经典方书之一,对现代中医临床遣方用药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得到当归、川芎为所研究数据库内同时出现在一首方剂中频率最高的药物组成,两味药物在方中的协同功用及其各自功效的侧重点都具有研究价值,本文加以总结以指导临床用药,并为日后对当归、川芎及《汤头歌诀》的研究提供资料。
1 方剂来源
本文以《汤头歌诀白话解》(第5 版)[2]中287 首方歌(除该书增辑部分所载方歌)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来源
以287 首方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 建立数据表,内容包括方剂名和药物组成。用“VBA”高级程序编写宏,将已编宏应用于Excel 数据表,可得到287 首方剂中出现的所有药物两两组和出现在同一方剂中频率降序排列表(如“《汤头歌诀》药对频率表”所示,仅显示出现频率不小于20 次的药对),共得到42778 种组合方式,其中3885 种组合方式出现频率大于等于1 次,当归、川芎为同时应用于一方中频率最高的组合方式,为41 次。
表1 《汤头歌诀》药对频率表
3 研究方法
(1)运用Excel 查找功能找出287 首方剂中当归、川芎同处方的方名;(2)将当归、川芎同处方的方剂按《汤头歌诀》20 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按方剂类别分析当归、川芎的功用;(3)参考古籍、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3]、方剂学[4]和现代药物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当归、川芎在同处方中的各自功用的侧重点和协同作用。
4 资料整理分析
当归和川芎都是传统中药。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属补血药,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之功,为补血之圣药,活血行瘀之要药;川芎为伞形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属活血止痛药,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为“血中之气药”。据数据表显示,当归、川芎同时出现于表里之剂3 方,理血之剂5 方,祛风之剂5 方,泻火之剂1 方,痈疡之剂2 方,经产之剂25 方,共41 方。以下分类总结当归、川芎在各方所起功用及应用规律。
4.1 当归、川芎在表里之剂的应用 当归、川芎出现在防风通圣散、五积散及熟料五积散中。防风通圣散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医方集解》言此方用药“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归、芍和血补肝”,《医方考》中言“用荆芥、薄荷、川芎泄热于七窍”“乃当归、白芍者,用之于和血”,可知此方中川芎、当归外加白芍三药合用活血和营,助生邪热所伤之阴血,然川芎偏于活血泄热,当归偏于补血和营。所谓五积,即寒、湿、气、血、痰五积,其血积当靠当归、川芎外加芍药养血和血,调经止痛,当归、川芎皆可止痛,当归偏于补血养血益营,川芎偏于活血行气以散厥阴之邪。熟料五积散中当归、川芎用同五积散。当归、川芎在表里之剂中主要针对外邪(尤风邪、热邪)内伤肝脏及阴血之候,二者均可养血和血,当归尤著,此外,川芎尚可行气散风、活血泄热以防邪深入,共奏表里兼顾之功。二药常与养血敛营之白芍合用,归、芎单独与白芍组合频率也较高(见“《汤头歌诀》药对频率表”),不难推断《汤头歌诀》处方中三药合用之方不在少数。
4.2 当归、川芎在祛风之剂的应用 当归、川芎出现在大秦艽汤、独活汤、独活寄生汤、三痹汤、人参荆芥散中。大秦艽汤的主证是风邪初中经络,当归、川芎外合熟地黄、白芍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然当归偏于养血柔筋以护阴血,川芎偏于行气活血,又善散足厥阴肝经的风邪。当归、川芎在独活汤、独活寄生汤、三痹汤中均起到补血活血的作用,然归芎在独活汤中偏于补肝血虚,又能辛散疏风;归芎在独活寄生汤和三痹汤中偏于活血以助消风寒湿痹。人参荆芥散主治妇女血风劳,归芎作用为养血和血调经,归偏养,芎偏调,血和经自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血阴精充足,则内风无以生,若内风已生也可助其平息;气血运行通畅,则外风可随之消散,当归、川芎在祛风之剂的功用充分应用这一理论。
4.3 当归、川芎在泻火之剂中的应用 当归、川芎出现在泻青丸中。泻青丸出于《小儿药证直诀》,主治肝经火郁证,其中川芎活血散风,疏肝解郁,又合当归养血柔肝,共为佐药,为泻肝后的抚肝之药,寓有战胜扶绥之义。肝脏体阴而用阳,当归补阴血以养肝体,川芎疏肝郁以用肝阳。
4.4 当归、川芎在痈疡之剂的应用 当归、川芎出现在托里十补散和托里定痛汤里。托里十补散用于痈疡初起,托里定痛汤用于痈疽溃后血虚疼痛,痈疡体虚为二者主证,是消散、内托并用之方。内托即应补益气血,归芎即为此方和血的君药,二药又可活血祛瘀,瘀血除则新血易生。
4.5 当归、川芎在理血之剂中的应用 当归、川芎出现在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胃风汤、养心汤中。四物汤首载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方药组成为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初用于主治重伤肠内有瘀血者,现已成为临床理血要方。当归甘温质润,长于补血,兼能活血,为方中臣药;川芎辛散温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顺其血行而防血瘀,长于活血行气,与当归相伍则畅达血脉之力益彰[5]。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胃风汤均由四物汤加味所得,四方主证均有血虚证,归芎在四方中均起到补血活血的作用。养心汤主心血虚少证,当归亦入心经以补血养心,川芎调肝行气和血,使诸药补而不滞。
4.6 当归、川芎在经产之剂中的应用 当归、川芎出现在选录的20 首六合汤系列方(本组方以四物汤为主,根据六经辨证分别加入两味适当的药)、胶艾汤(《金匮》)、妇宝丹、当归散、羚羊角散、千金羊肉汤、紫苏饮子和参术饮中。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四物汤衍化为治疗妇产疾病专方,其功用为调益荣卫,滋养气血[5]。归芎在六合汤系列方中功同四物汤。仲景“四物”为基础方,加入阿胶、艾叶、甘草,制成胶艾汤,主治胎动不安,腹痛漏血,其中当归补血调血,为臣药,川芎行气活血,止血防瘀,为佐药。归芎在妇宝丹中养血和血,以缓解血虚证。当归散主治血少有热,胎动不安,当归偏于养血和血,川芎偏于养血活血。羚羊角散主治妊娠肝旺生风,其归芎活血祛风行气安胎。千金羊肉汤中归芎养血补虚用于产后身体虚羸。紫苏饮主治子悬胎气不和,其中归芎顺气和血。参术饮主治孕妇气血虚弱证,当归外加白芍养血合营,川芎偏于活血行气。
5 讨论
当归、川芎单用或组成药对均可用于内科疾病,尤以妇科疾病应用最多,此外,亦可用于外科疾病中,以痈疡、损伤血瘀证最为常见。涉及的主要证候有血虚证、血瘀证、风证(挟湿或挟热),脏腑辨证主与肝相关。当归—川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对三种血虚模型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6]中显示,与当归、川芎单位药相比,归芎药对对血虚小鼠表现出更强的补血作用。通过综合指数法对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综合,其结果显示,当归、川芎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当归、川芎配伍后的活血化瘀作用优于当归、川芎的单位药或有优于单位药的趋势,川芎单味血瘀大鼠的活血化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当归单味药[7]。除补血养血活血外,当归、川芎有止痛作用,当归治疗痛经的效果优于川芎,而川芎(上行头目)治疗血瘀头痛的效果更优[8]。现代药理研究的大多结论与《汤头歌诀》中二药的应用规律不谋而和。本文以经典著作为本,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以现代临床为照,总结当归、川芎二药应用规律供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