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情志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2019-12-17马丽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七情情志情绪

付 辉 王 平 马丽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滑翔院区肿瘤二科,辽宁 沈阳 110021)

恶性肿瘤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中,恶性肿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2008 年,发展中国家的恶性肿瘤患病人数占全部的56%,至2015 年几乎有900 万人死于恶性肿瘤[1]。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250.03/10 万[2]。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数字,如何做好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值得人们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更加重视对患者的人性化,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层面的健康,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层面的健康,即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中医素来重视整体观,在中医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护理,是“辨证施护”的体现。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及健康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8 年4 月恶性肿瘤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2 组,各60 例。研究组男38 例,女22 例;年龄38~75 岁,平均年龄50.53 岁;胃癌25 例,肺癌14 例,乳腺癌11 例,肠癌10 例。对照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36~78 岁,平均年龄51.63 岁;胃癌23 例,肺癌19 例,乳腺癌9 例,肠癌9 例。2 组临床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时间<3 个月;(2)伴有精神异常;(3)有视听说及认知功能障碍等。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限于肿瘤科患者常规心理护理与宣教,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方法为:(1)心理评估:患者入院后主动与其进行沟通、评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制定个体化的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方案。同时向患者大概讲解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意义,争取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及提高其配合度;(2)常规宣教:采取“一对一”或讲座的形式,通俗易懂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手段及预后等,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积极为患者解疑答惑,尽量消除患者的顾虑;(3)中医情志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绪状态,因人施护。比如,对于忧郁的患者,运用中医“七情相胜”的原理,多向患者讲笑话或鼓励患者多看一些喜剧电影,或是与家人朋友回忆过去种种的美好时光,“喜胜忧”,开心喜悦的事能够克制忧郁。现代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能够改善人的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并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力[3]。对于易怒的患者,则运用“五声疏泄”的原理,教会患者掌握腹式呼吸法,鼓励患者在发怒前反复进行腹式呼吸,有利于保持心境舒畅,减少怒气的发作。对于恐惧的患者,则指导患者以呻吟的方式释放恐惧等。对于意愿未遂的患者,则运用“顺意法”的原理,尽最大努力满足其意愿。对于癌痛患者,则运用“移情易性法”的原理,鼓励患者做自己爱好的事转移注意力,或是倾听音乐分心怡情。

1.4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采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与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同时调查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健康行为,包括戒烟戒酒、控制情绪、合理休息与运动、科学饮食、遵医用药、不滥用保健品等内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前后SDS、SAS 评分比较2组护理后的SDS、SAS 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前后SDS、S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2 组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前后SDS、S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2.2 2 组恶性肿瘤患者健康行为比较 研究组戒烟戒酒、控制情绪、合理休息与运动、科学饮食、遵医用药、不滥用保健品等健康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恶性肿瘤患者健康行为比较 [例(%)]

3 讨论

恶性肿瘤给人带来的打击与伤害是巨大的,最显著的便是绝大多数患者长期放疗化疗后机体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或者便秘,脱发等外观形象改变。此外,部分患者还伴有癌性疼痛,病情加重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等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很多患者会因此而一蹶不振,整日忧心忡忡、焦虑、恐惧、悲伤、无望等情绪交织,不仅心理上发生变化,同时受癌性疼痛、病情进展等因素的影响,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对于大部分的患者来说,要轻易调整好情绪是很困难的,毕竟死亡带给其的恐惧要胜过一切。不良的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促进病情恶化,还会加重患者的癌痛程度,降低治疗的依从性[4]。随着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得到强调。目前主张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应强调人性化,护士应充分重视起通过多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途径来调节患者形神失常的病理状态,而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性方法。中医把“怒、喜、思、悲、忧、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称之为七情,七情是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不同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为人之常性。中医一贯强调整体性,中医情志护理是基于中医理论而形成的护理方法。情志是躯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七情通于五脏,即喜通心、怒通肝、忧思通脾、悲通肺、恐通肾、惊通心肝[5]。以此为基础,针对不同情绪的患者使用相对应的干预方法,将有助于从内而外地对患者进行干预,不只是限于“表面功夫”,既舒缓了患者的情绪,又调整了脏腑,并形成良性的循环。目前中医情志护理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在中医医院中开展。本研究主要运用了中医情志护理中的“七情相胜”“五声疏泄”“顺意法”“移情易性法”等原则,结果显示,2 组护理后的SDS、SAS 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的健康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患者情绪改善后,心态更加乐观,生存的欲望更加强烈,治愈的信心更高,从而可激励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

综上所述,在对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及健康行为的护理中,应加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的作用,以中医因人,因时,因地的理论为指导方向,采用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辨证施护方法,增强恶性肿瘤患者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因而必要将中医情志护理纳入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规护理中。

猜你喜欢

七情情志情绪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论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
北海之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