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赫小提琴协奏曲创作手法分析
——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

2019-12-17张雨洁

黄河之声 2019年14期
关键词:呈示部大调协奏曲

张雨洁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协奏曲(Concerto)是音乐体裁的一种,原指竞赛,16世纪时意大利具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曲,17世纪后半叶多用来形容多件伴奏乐器和一件主奏乐器相互协同合作的器乐曲。小提琴协奏曲多是以独奏小提琴和协奏的小提琴或是其它乐器相互竞奏的创作形式。

巴赫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他所生活、工作的环境制约,使得他的作品较为严谨、规整,生怕在作品中体现他对于社会的不满情绪会使他丧失工作或者被统治阶级排斥、挤兑。除此之外,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也受巴洛克时期音乐演奏受器乐种类和数量的限制,相对于现在乐队规模而言,巴洛克时期的乐队规模小,乐队编制中常见的形式多是由一架古钢琴、两把小提琴、大、中、低音提琴各一把组成。

巴赫三首小提琴协奏曲最受欢迎也最为著名的是《E大调第二协奏由》,该作品不仅继承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意大利音乐风格,也继承了其在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上的技法特点。《E大调第二协奏曲》第一乐章属于快板部分,音乐主题在3下槌击(分解大三和弦)之后开始展开。这一乐章是规整性、方整性的ABA结构三段体曲式,中间部分以对比性的音乐表现手法发展了乐曲叠句的音乐内容。第三段部分是对于第一段的再现,再现第一段的音乐风格,也是音乐主题的再现,以音乐动机的再现、加强来渲染音乐主题,为第二乐章的发展做铺垫。第二乐章,属于慢板音乐篇章,这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中最为悦人心、动人情的乐章。第三乐章,是速度加快的快板,第三乐章的创作技法采用了意大利复调演奏重复的形式和法国芭蕾音乐中回旋曲式相结合的复合形态,在第三乐章中,音乐主题出现了5次,加强了对音乐主题的渲染和说明。4次的小提琴独奏演奏出了华丽旋律独具风味的色彩,随后小提琴独奏部分不断的发展、升华,最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E大调第二协奏曲》采用独奏小提琴和重奏小提琴交替进行的技法,主题在重奏的两把小提琴声部中加以变化,而在独奏小提琴旋律的发展中也不断的发展。

在第22小节,乐曲调式关系开始由E大调转向其关系大调——B大调上,在第22小节的最后一拍,其和弦使用的是E大调和B大调的共同和弦,将乐曲完美的由E大调自然而然的转向其关系B大调上。在第23小节开始就开始使用B大调的和弦为旋律进行而服务,在其和声构成和和声走向中,并不是只为主旋律声部服务的,巴赫注重和声各个声部的旋律线条,除了主题鲜明的主旋律声部外,其它乐器所演奏的声部也是具有旋律性的。乐队与独奏小提琴相互竞奏、相互媲美,进入了争相斗艳的最高境界,随后在第34小节达到了乐曲的高潮,进而转到A大调上。主题音乐材料在协奏的乐队上出现,独奏的小提琴的主题音乐材料在乐队出现之后的两个小节出现,像两个相互竞争赛跑的运动员,毫不逊色的展现自己的风采。当乐曲发展到第41小节的时候,又回到了主调——E大调上,随后结束了复三部曲式的呈示部部分。

《E大调第二协奏曲》展开部的开始在第53小节,在展开部中,巴赫多用乐曲临时升降记号来不断的变换乐曲的调式调性,在音乐色彩、音乐节奏、音乐情感、表现力度、调性关系等上都和呈示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第82小节中主题材料开始以明显的趋势在协奏的两把小提琴中出现,并于钢琴声部相互呼应。

在经过不断的调式转换之后,在第101小节,乐曲又转回到主调——E大调上来继续述说乐曲发展的故事,刚进入到E大调不久,就又开始在第107小节转向了其它调上,像是在回忆一段美好的、深触人心的故事,不想回到现实的残酷之中,所以在转回原调——E大调之后,乐曲又开始了调性的转移。乐曲使用收拢性的曲式结构结束在升g小调上,结束了呈示部中对于音乐无限想象性的发展,进而又回到结束部。虽然再现部和呈示部的乐谱是一样的,但是在小提琴协奏的演奏中,可以将再现部演奏采用力度对比来展现乐曲的情感色彩,以此来与呈示部相互区分又相互呼应,将小提琴协奏曲的乐曲风格、情感色彩穿过人们的耳朵,沁入人们的心房。

巴洛克时期对于巴赫音乐的创作的影响是无可厚非的,这在巴赫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巴赫以不同的视野从音乐作品中曲阐述德国人民在巴洛克时期对于生活、对于艺术等的畅想,将音乐艺术于哲学理论相结合、将生活常态于文学艺术相结合来进行音乐创作,使得其作品富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将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及的顶峰领域。

猜你喜欢

呈示部大调协奏曲
G大调随想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G大调小步舞曲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