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与青年思想引领

2019-12-16侯劭勋

党政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想引领青年思政教育

侯劭勋

[摘 要]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发展至今的最新成果,对人类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高校教育中,使得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通过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建设、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权、推进高校人工智能技术安全系统建设等方式,促进青年思想引领和教育。

[关键词]人工智能;青年;思想引领;思政教育

思想引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延续性和持久性作用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思想引领与当前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思想的传播与引领依赖当下的信息技术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代表了信息收集、传播、接收的智能化阶段。为进一步提升思想引领与教育的效果,有必要把人工智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切实提升思想引领效果。

一、问题提出:人工智能与青年思想引领的必然联系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产、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例如:生产中的机器人操控、工作中的快递智能分拣、生活中的人脸支付、智能医疗、学习中的机器翻译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的切身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人工智能的作用。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关于青年思想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不断丰富起来。

其中包括:互联网视阈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高校党建、高校团建相关研究,李扬(2018)通过“互联网+共青团”的组织新格局,重塑高校团建工作①;索文斌、朱翰墨、唐佳奇(2019)总结出网络思政工作的工作方法、工作逻辑和工作路径②;曹竞、董时(2019)以中国青年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青年思想引领③;操菊华、康存辉(2019)把大数据的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推动数据分析、整合以及构建数据平台,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引领力④;景耀强(2018)通过对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的研究,提出借助团属新媒体平台实现思想引领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也启发了学者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如:孙晋超(2018)从实践与伦理两个方面思考对人工智能应用与高校思政影响⑥;高奇琦(2018)则认为,人工智能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但也对世界政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⑦;陈坤、李旖旎(2018)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人工智能影响下如何确立自身的角色定位问题⑧;亓振华、杨晨、任雅才(2019)探讨了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哪些是需要坚持的,哪些是变化了的,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变措施⑨;等等。因此,充分理清人工智能与青年思想引领的关系,是当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加强青年思想引领的时代背景

1.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

在学界,相关学者尚未对人工智能作出明确的、统一的定义。但是通过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维度,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多元探索,相关学科也趋向于综合性发展。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到“数据主义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在这之前,大家认为数据只是智力活动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我们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⑩。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人工智能这个名词严格地讲在今天有两个定义,第一个是泛指机器智能,也就是任何可以让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的方法,包括数据驱动方法。第二个是狭义上的概念,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定的研究机器智能的方法”。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最新产物。人工智能突破了过去单一技术或者媒介的壁垒,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等,模仿和扩展人类的智能,实现人类与机器的高度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诞生,人类社会相继进入了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三个阶段联系密切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三者皆为信息时代的组成部分,网络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成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但是,与前两者相比,人工智能时代更加关注人类与机器的有机结合,推动人类社会在一个人机高度融合的技术基础层面运行。2017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期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并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规划了蓝图,其中指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人工智能持续发展与深度应用提供强大科学储备。这就有利于促进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人工智能与思想引领的结合,推动学科交叉研究与融合。

2.多元思想文化快速传播

(1)学术文化与网络文化交织

学术文化是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术研究是高校开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术水平也是考察一个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标准。学术文化既可以通过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在校青年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高校青年在校学习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书本。书本为青年所需要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提供了条件,也是青年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来源。因此,青年的书本文化也就成为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青年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进入校园。互联网作为方便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逐渐被应用到青年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既能在学术研究方面提供世界范围内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快捷、迅速的电子智能服务。然而,这也把世界范围内的多样文化与思维方式引入到网络文化中。并且,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青年在高校生活中都越来越依赖智能电子设备,尤其是娱乐生活,例如网络直播、电子游戏等。网络文化日益充斥着青年的生活,在提供相关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观念。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前社会转型也进入了复杂阶段。不同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产业升级困境等。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生活方面,其中,转型期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也逐渐浮出水面。高校作为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应该培育青年弘扬优秀文化的意识。青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主动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应积极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与此同时,青年同样担负着学习现代优秀文化的重任,需要把所学的现代专业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当前高校中,现代文化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网络文化的形式进入到校园生活中,对青年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要素。而且,青年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具备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使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现代文化成分愈来愈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潮流。与传统文化相比,现代文化以智能、便捷为特征,以网络文化为载体,迎合了青年追求新潮、张扬个性的特征,在青年中占有广阔的市场。然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青年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青年追求享乐、泯灭奋斗意志、消极生活、丧失信念等。

(3)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共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当代青年应当坚持和弘扬的主流文化。青年在高校中接受专业知识教育与培训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肩负起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

在各大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作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青年课堂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青年思想引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与国际交流过程中,许多西方社会中的思想潮流逐渐进入到当前的中国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亚文化。亚文化也逐渐影响着青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例如嬉皮士文化、粉丝文化、嘻哈文化等,在当代青年中都一定程度上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

三、人工智能时代青年思想引领的机遇

1.思想引领技术智能化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性在于数据整合与分析、渠道互联与融合、用户连接与精准推送、开放共享与技术升级。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思想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促进跨行业发展、产业进一步升级的崭新路径。“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我国青年学生网民是全国网民占比最多的群体,也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群体,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促使思想引领在青年学生网民群体中发挥作用。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思想引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可以最大范围地了解当前青年大学生所关注的相关信息,并分析其经常浏览的网页或者软件,了解其浏览喜好及停留时间。第二,多种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和高校思政课堂互联互通,进行网络课程编排,保证课程紧跟时事和党和国家的政策。第三,根据数据处理结果,针对青年的浏览喜好,精准推送关于党的方针、政策等信息,使广大青年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当前国家大事。第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把相关教学课程与教学成果上传到網盘或者云盘,加强学生之间、高校之间、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进一步促进技术升级。

2.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效缩短开展相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降低时间成本,能够节省出更多时间对信息进行智能化地收集、分析、整合和输出,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第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进一步提升青年思政教育的精细化水平。得益于信息的整合分析与精准推送,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受教育者的外部形态、课堂表现以及浏览偏好,掌握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特征,区别其共性与个性,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最终整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人工智能时代青年思想引领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与世界万物一样,皆有两面性。人工智能技术的独特优势给青年思想引领带来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对青年思想引领带来了巨大挑战。

1.人工智能技术增强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

思想引领的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传统的青年思想引领方式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授课,而且思想政治理论主要来源于相关理论著作。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青年的单向灌输过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语音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深度学习等功能被广泛应用到青年的教学和培训过程中,从而对学生培养、教育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年通过学习由人工智能技术所设置的教学课程,在课堂上实现了人机互动、平等开放的学习过程,冲击了单一的“教师-学生”的单向联系。而且,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广阔,能够在庞杂、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抓取自身喜欢的内容,冲击了学生从书本中获取信息的传统途径。

2.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增加了监管难度

人工智能技术依赖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网络已经开始部署,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8秒1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10倍以上。在这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更上一层楼,但这也从技术上留下了一个困境,即提高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难度系数。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思政教育后,内容选择的机器自主性将导致教育内容的混乱。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思政教育后,教学内容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借助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汇集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这就会不可避免地汇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异的内容。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思政教育后,人工智能系统的不可控性导致技术缺乏稳定性。例如,有瑕疵的编程代码、安全漏洞等,都给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造成了技术困境。

3.人工智能技术过度扩大了青年的自主性

青年是当前社会中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一代,其勇于接触和接受新鲜事物的特征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力。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青年是其最先体验者,在很多方面也是其受益者,如提高了青年的自主性。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的另一个弊端,恰恰是会过度扩大青年的自主性。第一,过度扩大信息选择的自主性。人工智能时代,汇集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在系统里流动,青年抓取信息的自主性大幅提高。而且,由于不同社会思潮冲击着主流价值观念,因此,青年也获取了相关信息的自主权。第二,过度扩大表达观点的自主性。互联网的诞生为人们表达观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青年表达观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然而,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性、速度快、可控性低等因素,某些人工智能系统成为部分青年过度表达自身观点的空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五、人工智能时代加强青年思想引领的路径

1.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建设

(1)继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创新

第一,继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理念与应用上的创新,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硬件升级。2018年4月,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继续推动相关领域和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为人工智能范式变革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大数据、语音识别、云计算、深度推理等核心领域进一步发展,促使相关领域技术迭代升级。第二,继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强青年思想引领的技术支持。思想引领的技术支持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创建人工智能信息传播平台,能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大青年大学生中影响力,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提升思想引领效果。

(2)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合作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出台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高等学校教育相结合提供了行动纲领,这也为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交叉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高校处于人才优势和科技创新的结合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具有深厚的基础。高校思政教育是促进高等院校发展的政治保障。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长久合作与深度融合,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在高等学校中的领导,促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思想引领方式变革提供新方式,从而引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示范,带动我国人工智能总体实力的提升和青年思想引领成效的提高。

2.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权

(1)塑造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理念认同

第一,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的领导是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稳定有效的根本途径。高校党委要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人工智能建设,并在教学、科研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第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也应紧跟人工智能时代潮流,提高自身对于人工智能知识及技术的理解,增强参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基本素养与技能。第三,创新人工智能时代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与方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人工智能时代具有更加复杂的互联网特征,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既要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要求,也要切合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青年大学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引导他们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参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保护。

(2)畅通新型思想引领智能传播途径

第一,加强人工智能监管技术的研发与升级,增强对人工智能系统的监管。只有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监管技术的研发与升级,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中过滤和屏蔽不良、有害信息,保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人工智能系统。第二,优化高校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高校意识形态传播工具,积极优化、开拓高校思想引领的传播途径。通过把校园网、企业号、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及国家人工智能监测平台相结合,形成统一的人工智能信息网,既能够多方位传播信息,拓宽信息的产生及接收渠道,保证高校师生相互交流,又能及时掌握相关思想动态,保障高校意識形态安全。

3.推进高校人工智能技术安全系统建设

(1)加强高校人工智能安全制度设计

高校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使用必须具备完善的制度设计,才能保证人工智能系统有效、安全、高效运转。第一,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强人才培养。只有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强人才培养,才能在人工智能安全竞赛中凭借雄厚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人才优势占据先机,保障高校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与人才安全。第二,提高系统安全预警和事故应对能力,保障高校人工智能系统数据安全。人工智能技术依赖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因此,数据信息安全是人工智能技术安全的核心内容。加强对高校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预警与事故应对能力,既能够“防患于未然”,又能够“亡羊补牢”。

(2)增进各项校级管理制度、机制的有机协同

高校人工智能技术安全不是一个或者多个部门的责任,是高校内全体部门的责任,也是学校之间的责任,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人工智能技术安全不能仅仅依赖于其主管部门,这需要全校各单位,全社会各高校间的通力合作。第一,高校内部应出台高校人工智能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健全相关运行机制,推动全校各部门相互协调,通力合作,保障校内人工智能技术安全。第二,全社会应该形成共同维护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安全的共识,发挥全社会中不同行业内优秀人才的力量,既增强高校之间的技术与学术研究交流,促进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性能提升,又增强全社会之间交流,发挥普通民众的智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全社会推广,共同维护人工智能技术安全。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大学生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编号:2019EKS008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青年思政教育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