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油画现状

2019-12-16王述友太平实验学校

艺术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伦勃朗物象

□王述友 太平实验学校

一、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风格特点

油画《父亲》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正是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历史阶段。罗中立深刻把握住了时代的脉络,通过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精细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内心世界。

整幅画面以老人的面部为核心,形成三角构图,使画面稳固而突出,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心灵震慑。从着色角度来讲,整幅图画以冷色调为主要色彩,以黄色为背景,人物皮肤为黑褐色。黄色是北方农村的主色调,是黄土的颜色,更是中华民族的肤色,同时它也暗示出了农民本初的肤色。如果说黄色是起源,那么黑褐色就是现状——生活的种种压迫与苦难,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活生生地将农民的金色皮肤熬煎成了黑褐色。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更加深刻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父亲》这幅油画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材内容上

在罗中立的作品《父亲》一画中,画家再现的是一位极为普通的中国农民形象,《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社会学价值及伦理学价值。《父亲》更像一座纪念碑,屹立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心中。撼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地把农民的“丑”真实地表现出来,才使“父亲”的形象有血有肉,更加真实可信。

(二)技法形式上

该作品构图饱满,色彩深沉富有内涵,容貌描绘得极为细腻,感情复杂、含蓄,主体形象没有被细节的刻画所影响,反而更加突出,这不仅是形式的创新,而且是主题思想的突破,显示出了画者的魄力与勇气。《父亲》开辟了刻画普通农民的复杂性格和表现内心思想的新领域,歌颂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作者只抛给了我们一张父亲的脸,写实的手法与细腻的刻画竟然让读者看懂了神与神的相通。

(三)艺术语言上

《父亲》采用了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家笔下浓厚的油彩和西方现代艺术中超写实的手法不谋而合,都巧妙地运用了特写构图。

二、中国油画写实主义画派的领军人物冷军作品的风格特点

冷军的油画作品总体上是照相式的超写实主义画风,关键是他通过这种超写实主义画风所带给受众的美的愉悦和艺术的震撼是接地气的,其通过艺术的美的形式展现艺术家对新时代真善美的讴歌,展现艺术家对人民的热爱,其代表作品为《五角星系列》。在当下中国,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而我们的艺术家也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不断奋斗,不断地以育人心目的好的作品去鼓舞人们的干劲。

三、西方油画历史上具有写实主义特色的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的作品

(一)法国画家伦勃朗的油画分析

法国画家伦勃朗的油画《钢盔》,虽然是古典的以深褐背景为大背景,主体形象亮,但画家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厚堆的颜料色彩,表现出了物象钢盔可敲得噌噌响的质感,非常动人心魄。伦勃朗在另一幅《夜巡》中,则是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当时社会治安的维护者治安团人们的各色心态,人物表现主次分明。画家无疑是运用手头的画笔表现其对所表现物象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与情感,这种表现至少在伦勃朗之前是很少有的,画家本人也因《夜巡》受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冷落,这对于画家本人来说是不幸的,但是对于整个西方的美术长史来说,他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开创者,笔者认为伦勃朗是现代写实主义绘画的起源。

(二)米罗的《拾穗者》《祈祷》作品分析

作者用心再现了当时法国普通的劳动者形象。从这两幅作品中,我们犹如身临其境地感觉到了当时人们的辛劳,也感觉到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由衷的赞美。

纵观中外写实主义油画的过去与现状,笔者认为超写实主义绘画自有它的存在价值,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不会过时。中国南北朝时期,谢赫在他的《六法论》中就强调过:“气韵生动(绘画形式因素)、骨法用笔(包含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应物象形(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随类赋彩(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经营位置(构图和构思)、传移模写”,其中的两大美学原则“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在超写实主义绘画中被体现得尤为显著。

油画作品是画家的文化修养、技法运用、绘画语言的综合表现,中国的超写实主义油画是再现社会生活的美,是讴歌我们的新时代,是一种美的形式,而且这种美是讴歌人民大众的,讴歌时代的。超写实主义油画绝不是物象的照抄(那是摄影),它是以经过艺术家的精心处理的艺术形式存在,不仅内容与形式要统一,而且形式要始终服务于内容,内容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独特的表现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内容。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伦勃朗物象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从伦勃朗到莫奈,跨越500年的艺术对话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下期主题 和伦勃朗一起画自画像
徐悲鸿及其现代性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