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的演唱处理
2019-12-15徐宁
徐 宁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一、作曲家郭颂简介
《乌苏里船歌》由当代著名作曲家郭颂进行改编,在他50余年的创作、教学中,诞生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的同时培养了很多我国的作曲人才。郭颂先生的创作题材多种多样,其中既包括了民歌改编创作,艺术歌曲和合唱歌曲。郭颂先生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融合度和复杂性,既包括歌颂祖国表现思想深度的作品;也包括对于人文情怀的关注的作品,结构清晰而不失韵味。在改编方面更是为我国音乐界贡献出了大量优秀作品,例如本文所研究的《乌苏里船歌》就是郭颂先生的改编的一首经典民歌。
二、简介《乌苏里船歌》的创作背景
赫哲族在东北地区是人口数较少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语言既有地方特色,也有着很强的歌唱性。因为他们定居乌苏里江东岸,所以沿水而居的特征也就定义了渔歌、船歌是赫哲族人民民歌主要艺术形式。
郭颂先生改编的《乌苏里船歌》来自于赫哲族世代流传的曲调,他对于古老的赫哲族民歌《想情郎》与《狩猎哥哥回来了》进行了二度创作和艺术加工,于1962年改编完成了这首作品。作品本身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旋律以及风格,以赫哲族渔猎的生活背景作为创作元素进行深化,充分的表达了赫哲族人民解放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状态,勾勒出了美好的新生活画面。
《乌苏里船歌》的创作是一次新的改编以及文化建设,随着《乌苏里船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巨大影响的同时,这首作品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由此开始关注赫哲族人的生活状况,同时该曲也成为了赫哲族的一个符号。
三、《乌苏里船歌》的演唱技巧分析
在民歌演唱中拥有很多科学的机理与技巧。传统的民歌中高音较多,需要歌者非常强的声音控制力。很多刚刚学声乐的人过渡追求音高,唱不上去的时候声嘶力竭也要“喊”,这样既会破坏音乐整体性,也伤害了自己的声带。所以在演唱之前,一定要科学的加以训练,打磨演唱技巧,方能取得成果。
《乌苏里船歌》分为序唱、主体、尾声三部分。序唱是以赫哲民族传统音乐为引子的一个散板。主体部分则共有三段严谨对仗的唱词,以行板作为其速度。尾声是比较短小的虚词演唱,速度依然是散板。下面我们着重分析本曲每一部分的演唱技巧。
(一)第一部分的演唱处理
歌曲以赫哲族语“啊朗赫赫呢哪”来作为开篇。这既是一句虚词,也被叫做“衬词”。在语言功能上来说基本没有意义。在演唱时需要我们的腔体在放松的基础上快速舒展打开。演唱时一定要提前协调好器官,进行调度。对于速度,力量和呼吸的控制要求演唱者第一句的高八度假音必须向上传,形成由近而远的一个回音。我们在演唱中既要保证声音向前方更远的传递,同时还要避免音量过大破坏音乐意境。
(二)第二部分的演唱处理
《乌苏里船歌》的主体是赫哲族的古调“嫁令阔”,该调可以在其中附加各种歌词,从而表达不同的情绪。演唱前需要演唱者对于歌词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这对于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尤为重要。《乌苏里船歌》是运用了分节歌的形式将整曲分为三段,对赫哲族渔民的生活状态以递进式的形式进行歌颂。
随着前奏之后的第一段歌词,首先演唱者要控制住气息,加强泛音的同时要体现出声音的平稳和连贯性,增强延伸感,仿佛宽阔江面的空旷中一丝微澜,声音虽不大却体现出了乐曲的美感。
间奏时演唱者应随着舒缓的曲调呼吸,在松弛的前提下进入歌唱,演唱者这时不能延续之前的处理,而是应在声音点逐步加大力度,配合腔体,随之将情感进行升华。与此同时注意咬字和吐字问题,必须做到清晰准确。民族声乐艺术非常注重咬字问题,演唱者一定要准确、清楚,运用唇、舌、喉的力量将情感展现出来。随后调整好自己的气息,将气息沉到丹田,获得“积极”的歌唱状态。
第三个乐句演唱时要将音乐和情感完全融为一体注意轻重缓急。声音点不能放的过低,提供良好的气息供应,演唱者必须着重的寻求真假声混合点,演唱时再逐渐的将音量放出来。
(三)第三部分的演唱处理
《乌苏里船歌》第三部分又是一个衬词,像是由远到近的镜头切换一样。演唱者首先应控制好音量。本部分的旋律素材源于连接部分,力度和泛音的强化能让声音传出去,而且还要有穿透力。演唱时必须统一头腔的状态,将气息沉下来,在放松的基础上体现出高音的延展性以及稳定性,在演唱这个假音的同时注意根据音的强弱来做好演唱风格上的处理。
四、结语
《乌苏里船歌》将传统调式和现代的写作手法完美的融合,将民族神韵和风貌进行了大胆的整合,由不同歌唱家演绎之后形成了民族声乐舞台上一首经久不衰的作品。本文从《乌苏里船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该曲演唱技巧的解读能让更多声乐学习者对于演唱理论有所了解,多动脑思考对专业进行探索,从而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