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程序初探

2019-12-14袁俊健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被申请人异议物权

袁俊健

(751908 宁夏消防救援总队吴忠市支队太阳山开发区大队 宁夏 吴忠)

一、关于实现担保物权的申请主体范围及管辖

“新人民起诉法”第196条规定:担保权利的实现申请应由担保权益人和其他有权在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财产所在地实现担保权益的人提出。担保财产权的所在地是根据物权法的法律登记的。人民法院成功了。该法明确规定了两点:第一,管辖法院包括级别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第二,申请机构的决心。包括担保权益持有人和其他有权要求实现担保权益的人,这些主体主要根据物权法的法律确定,即物权法等实体法的明确规定适用。据统计,适用的实体法包括:“物权法”第195条第2款(抵押权人申请抵押品拍卖),第220条第1款(出质人申请质押拍卖),第237条(债权人动产留置权适用于拍卖保留财产)和第286号合同法(建筑工程承包商申请拍卖建筑物)。这些条款阐明了实现担保权益的申请主题。

在司法实践中,提出了级别管辖权:如果抵押物过大,基层人民法院是否有管辖权?笔者认为,在特殊程序中申请实现担保权益的规定,立法意图不是根据担保物的价值确定的,而是由担保权益确定,征收诉讼费用的程序按件收费。因此,标准管辖范围的规定不适用。

关于有权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主体,司法实务界的争论层出不穷。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下,新民诉法的上述规定仅是对物权法等实体法中规定的相关实体权利的实现作出程序性规定,依据来源于实体法,应按照物权法等实体法的规定来确定实现担保物权的申请主体,即前面所述的抵押权人、出质人、动产被留置的债务人、建设工程承包人,不宜作扩大解释。但是从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角度考察,抵押人、质权人、留置权人、建设工程发包人应当然被赋予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权利。物权法等实体法只规定了抵押权人、出质人、动产被留置的债务人、建设工程承包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情形,是基于担保财产不在其占有控制下,双方就实现担保物权又未达成协议,法律保护弱者的原则。其担保物权相对人虽然已占有控制担保财产,拥有实现担保物权的优势,但在双方未达成实现担保物权协议时,就证明双方发生了分歧,其为解决矛盾,依靠人民法院的公信力,申请人民法院以公权实现担保物权无可厚非,法律应予平等保护。因此,建议在民诉法司法解释中予以确认抵押人、质权人、留置权人、建设工程发包人亦可作为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主体。

二、关于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审查标准

新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实现担保物权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当事人依据该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规定审查的标准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里涉及几个问题,即被申请人是否有权提出异议?对异议要不要审查?如何审查?

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被申请人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就应该裁定驳回申请,告知当事人另行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不得对异议进行任何审查。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对被申请人提出的异议结合担保物权的成立、效力及主债务的履行情况等进行综合审查,依据新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七条审查裁定。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有不妥。在申请人民法院实现担保物权的过程中,若被申请人一提起异议就裁定驳回申请,大多数被申请人会滥用异议权以规避法律,导致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形同虚设,有违立法的初衷。若对被申请人提出的异议结合担保物权的成立、效力及主债务的履行情况等进行综合审查,实际上相当于对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审理。如果依据新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七条审查后驳回申请,当事人还可以提起诉讼。一旦审查后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因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规定在民诉法特别程序中,一审终审,不得上诉,致使从合法程序上事实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救济权。有人认为在此可设定申请复议权。笔者不以为然,理由是特别程序中所作的裁定一审终审,不得上诉,这是诉讼法律的原则规定。设定申请复议权,事实上相当于上诉权,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

对于被申请人提出的异议,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应该进行审查,审查的标准为该异议是否属于民事权益争议。新民诉法特别程序一般规定中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本案属于民事权益争议的,应当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可以另行起诉。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程序作为民诉法特别程序当然适用此法条。在受理审查申请实现担保物权过程中,被申请人若对担保物权的成立、效力、灭失等提出实体权利义务主张的,属于民事权益之争,为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只能终结特别程序,由当事人另行提起一审诉讼;不属于民事权益之争的,按新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审查办理。

三、关于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操作

新民诉法规定申请实现担保物权适用特别程序,实行一审终审,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重大疑难的案件组成合议庭审理,审限三十日,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但是人民法院受理实现担保物权的申请后,是否必须向被申请人送达通知书,履行告知义务?被申请人外出下落不明情形下,能否公告送达?新民诉法对此未作出规定。笔者认为,申请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作为特别程序,意在提高司法效率、便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该程序的设定,建立在担保物权法律关系较为明确,一般无民事权益争议的基础上。因此,该程序的操作应直接通知被申请人,保障被申请人的知情权、异议权,从而更加准确地判定担保物权的合法存在,为进一步实现担保物权提供依据。若无法直接送达被申请人,则可比照督促程序的规定,裁定终结该程序,告知申请人可以另行起诉。既不宜公告送达通知,更不能缺席审理裁定。故建议在民诉法司法解释中将上述想法予以确认。

猜你喜欢

被申请人异议物权
物权效力及其法律定位分析
注销异议登记的实务探讨
异议登记只能破解善意取得
对反诉申请有何规定?
异议登记的效力
航次租船合同争议案
欧专局改革异议程序,审结时间缩短至15个月
企业法人分支机构作为用人单位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事实物权:理论困境与出路
未签订劳动合同法律之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