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 运用能力的策略

2019-12-13张晓平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运用能力语言文字语文教学

张晓平

摘 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这样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在课堂上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立课内外活动小组,加强语言实践。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此,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抛砖引玉,以求指证。

一、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开发其潜在能力。让学生明确,语言知识必须转换为语言技能,同时让学生明白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的。

(一)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教师:小学生的知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意知觉。由此可以看出,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学生才会学得更有兴趣。如在教学《玩儿得真开心》一课的习作时,笔者把学生分成五组,让他们选择各自喜爱的游戏。如:捉迷藏、丢手绢、钓鱼、传球、猜谜语等,让学生痛痛快快地玩。做完游戏后,笔者趁机引导学生:刚才的游戏太精彩了,大家把刚才看到、听到、想到的用語言表达出来。由于学生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又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会特别深刻,语言运用起来也就轻松自如了。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中教师要抑制自我意识,应建立民主和谐、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做到多接触学生,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自信才可形成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乐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抢答竞赛等,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同时给予“小红花”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演一棵大树》时,笔者让学生看图并分组讨论,然后口述,最后表演整个故事。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张图片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长期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在课堂上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

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每一位学生如果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便会激发出健康向上的情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加强心理交往

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让学生敢说,在说中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例如:在批改作文时,无论写得好或不好,笔者都会批上:“只要努力,你就能写出更好的作文!”“老师相信你的下一篇作文会更精彩!”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会语言,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鼓励,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学生答错题时,笔者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都要说:“老师相信下次你一定会答对,因为你是一个认真努力的孩子。”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敢于发言

教师要重视建立宝贵的师生共同交流的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说话的气氛,让他们敢想敢说,激发自身的语言积淀,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自主课堂中结合学生个性、生活实际,精选话题,让他们即兴口头表达。笔者根据学生的个性提出相应的要求,激发他们说的才能,要求说得流利、有内容、无病句。通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三、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积累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更能感受到我国语言的魅力。笔者每接到新班级时,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作文书、一本新华字典,还可以去买几本跟教材有关的书籍,以备随时查阅。除课文出现的生词外,笔者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报纸、杂志或看招牌,关注国内新闻,碰到生词时,要求查阅字典,将该词的读音、含义及造句都积累起来。笔者还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把一些好词好句记下来,并尽量运用在写作上。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或跟教师说说国内的新闻,告诉学生要大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节课笔者都安排几个学生上台讲个故事或背诵积累的句子、诗句。笔者充分鼓励他们,还积极表扬他们说得好。学生得到表扬后,就更能积累语言,并自觉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积累和表达的过程中受到语言思维的熏陶,培养了语感。

四、设立课内外活动小组,加强语言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设立了课内外活动小组。在活动小组中,笔者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课内活动小组每六人一小组,在课堂上进行问答、对话和表演,笔者及时进行表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小组,笔者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在课后组织朗诵、讲故事、猜谜语、成语接龙,举办语文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又可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敢于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敢于放手给他们活动的空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运用能力语言文字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方言在幼儿民间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利息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