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艺术类本科生大学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
2019-12-13吴淑严
吴淑严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对某地方高校艺术类本科生进行调查, 从英语水平、英语学习时间、英语学习目的等方面分析艺术类本科生的大学英语学习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强化艺术类本科生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艺术类本科生 学习状况 调查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数在高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生性活泼,崇尚自由,个性张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独特的思维特性和英语学习需求。但是,长期以来,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差强人意,教学事倍功半[1]。而且目前地方高校正面临着由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学校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有所变化,如果我们不了解艺术类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现状,制订和普通本科生同样的目标和要求,势必会加大英语学习难度,打消英语学习积极性。
鉴于此,本文对某地方高校艺术类本科生的大学英语学习状况展开调查,并加以分析,以全面具体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集体访谈的形式,研究对象为某地方高校大一至大四的240名艺术类本科生,涵盖戏文、编导、播音、美术、音乐、产品设计等六个专业,研究对象所用教材均为《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平均课时为每周四课时。共发放问卷240份,在实际回收的199份问卷中,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为85.9%。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学生高考英语成绩,2.目前英语水平,3.除去上课时间外,您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4.学习英语的目的,5.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等。
问卷调查结束后,笔者针对问卷反映的情况,在被调查者中抽取30名学生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集体访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一。
就171名参与调查的学生而言,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118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75.3分,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有100分之多;14人(占8.2%)大学英语四级成绩425分及以上,91人(占53.2%)大学英语四级成绩425分以下,171人中无一人大学英语六级考过425分。
访谈结果得知,在高中阶段,大部分艺术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专业课学习上,用来学习绘画、演奏乐器或练习播音发声等,有的学生甚至“高中就没学过(英语)”,由于长期缺乏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和交际能力培养,大多数艺术生英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教材看不懂”。
另外,学生进入大学后,学校对艺术类学生按照专业编入教学班级进行授课,不同英语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一个班里上大学英语课,尽管教师以中等生的水平计划和安排教学,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会“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难度大,跟不上。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同在一个班级学习,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不利于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科学地组织教学。
(二)英语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厚。
本次调查显示,52%的被调查者学习英语是为了“满足考试(四、六级考试,课程考试,考研)的需要”,25.7%的被调查者学习英语是“为了满足以后就业的需要”,这和李英,王亚楠的调查结果一致[2]。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不会真正习得这门语言,而是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大量做题只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阅读英语文章时不是为了了解文章提供的内容和信息,而是寻求所谓的技巧。
访谈结果发现,当前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四级考试,期末不挂科”是他们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普遍认为“英语(学习)不重要”“基础太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再加上大学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有的甚至“课本(都)看不懂”,很容易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或失败。这些挫折和失败甚至会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精神状态,不能情绪饱满、心情愉悦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影响英语学习的坚持性[3]。
(三)课外英语学习时间短,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度低。
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被调查者(49%)课下根本不学英语,39.8%的被调查者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下,也有个别学生花费1小时到2小时(占9.4%),甚至2个小时以上(占1.8%)。学生如果不主动学习,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主动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没有养成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不会有意识地收听英语广播节目,单靠每周四课时,等待老师灌输,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调查发现,艺术类本科生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也不高。数据显示,43.3%的被調查者喜欢学校的英语角活动,41.5%的被调查者喜欢英语歌曲大赛,38.6%的被调查者喜欢大学生外语节系列比赛,但是,调查发现,71.2%的被调查者没有参加过任何英语课外活动。
访谈结果得知,学生没有参与英语课外活动的原因有“对英语不感兴趣”“水平太次(低),怕出丑”“都是程度高的学生参加的,我们这些(水平不高的学生)就是参与了也不一定能获奖”等,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且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另一方面说明学校现有的课外活动对艺术生来说并不具有针对性,学校针对艺术生英语能力提高的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三、结论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艺术类本科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令人担忧,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课下英语学习时间难以保证,不愿参加课外活动。但是,艺术类学生本身具有其他专业学生不具有的优点,更善于表现自我,模仿能力强,语言可塑性较强,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所以,英语教师应基于艺术生的特点,尝试以下改革:
(一)因材施教,注重梯度教学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针对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要制定出符合他们实际学习基础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4],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如课前领读单词和课文)和基本技能训练,课文讲解和练习力求耐心、细致,同时培养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要适当使用梯度教学策略,比如课堂活动或组织讨论时,教师事先按照英语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这样在课堂提问或者讨论时,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参与,水平低的可能会说单词;中等的会说词组;水平高的就会主动用句子表达。
最后,在作业布置上,我们应根据艺术类学生不同的能力分组布置作业。不同小组的学生在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上均应有所不同。对英语水平好的小组可以安排一些难度高的作业,强调作业的创造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等;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应布置一些基础知识巩固强化性练习;对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应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习题作业。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外语学习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运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在艺术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艺术生的特点,采用任务式、情景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關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5]。
比如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好动,表现欲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可采取情境教学法用短剧表演和情景对话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过程中,当某单元主题和日常生活相近时,教师可事先创设教学情境,待学生把和此情景有关的单词和词组全部熟练掌握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当枯燥的英语知识变成了表演,学生就可以在快乐的“玩”中习得语言,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而愉快。
(三)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调查发现,艺术类本科生对于学校组织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仅仅停留在喜欢的主观层面,并没有付诸实践。绝大部分(71.2%)被调查者没有参加过任何英语课外活动,原因除了前面我们在访谈中得知的信息之外,还要考虑学校的课外活动设置是否合理,对艺术类本科生是否具有针对性等。因为艺术类学生普遍个性张扬,表演欲强,虽然自身英语水平会限制他们参与英语活动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英语水平为其量身定制一些英语活动。比如在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可以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开展适合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可以设计英语诗歌朗诵、英语话剧表演、英语书法比赛、英语主持大赛、英语配音大赛、影视音频节目赏析等艺术性较强的活动,丰富活动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正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紧要关头,学校应该发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通过校政、校企、校地合作,搭建实践平台,让更多的艺术类本科生走进当地企事业、文化、旅游等单位,通过见习、实习、脱产置换、顶岗实习等形式,增加语言实践机会,提高语言应用技能[6]。
参考文献:
[1]吴永顺.增强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实效性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08(02):164-166.
[2]李英,王亚楠.关于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55-56.
[3]邹强珍.地方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148-151.
[4]詹晓燮.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教学对策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103-104.
[5]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6]张巨武.转型发展期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应用技能提升研究[J].外语教学,2016(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