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需求及成效机制构建
2019-12-13辛琦媛孟令军倪晶
辛琦媛 孟令军 倪晶
摘 要: 农村幼儿园教师从“转岗”到 “专岗”需要时间与过程,受国家和社会、自身职业适应的影响,对于培训有强烈的需求,但现今培训实施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如培训合格标准不明确、培训对象自身性质局限、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可以通过优化幼儿园教师转入来源、丰富转岗教师培训形式与内容、增加转岗教师培训的机会和时长、遴选多类型优质专家团队,形成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长效培训机制,进一步合理化解培训困境。
关键词: 幼儿园转岗教师 培训需求 成效机制
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学前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师资的缺乏、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与之相对,由于我国中小学适龄儿童减少,师资出现结构式富余。根据此现象,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可转入学前教育。”
一、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需求
国家的举措既暂时缓解了农村幼儿园师资短缺的问题,又解决了中小学富余教师再就业的问题,但是农村幼儿园教师从“转岗”到“专岗”,是一种跨专业、跨领域行为,从入职到成熟需要时间与过程,即转岗教师需要系统培训,才能更适应,才能更有发展。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需求主要受两方面影响,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幼儿园“转岗”教师本身职业适应。
(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转岗教师这个特殊职业,国家和各地区都给予了重视,并且针对转岗教师的国培计划受到了各省市教育局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方面要求转岗教师入职前必须接受职前培训,以尽快适应新岗位。而社会要求这些幼儿园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这个新岗位,尽快开展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工作,并且要求他们有优秀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必须经过培训。
(二)幼兒园“转岗”教师本身职业适应
幼儿园“转岗教师”面对幼儿园这个新岗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虽然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同属教育领域,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异,对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而中小学以素质教育为主,不但体现在课程中,而且在环境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中小学教师转入幼儿园会有多种不适应。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出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三个标准对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经过比较发现,虽然三者在框架结构上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如果中小学教师没经过培训直接进入幼儿园工作将面临问题,影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实施的难点问题
农村幼儿园由于长期以来的地域差异,在培训导向、培训师资队伍、培训专业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实施难点问题主要有:培训合格标准不明确、培训对象自身性质局限、培训内容与形式单一。
(一)培训合格标准不明确
中央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文件,针对培训经费、实施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课时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但在各省市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关于“什么是培训合格”的标准并不明确,只是笼统地说明“培训合格者方可……”,没有一个固定的或者可测量的标准,似乎培训是个例行程序的形式,合格是一个都会经历的结果。这样过于宽松的规定可能造成不合格的教师转入,可能导致与教师心理期待不相符,带来入职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目前的一些相关政策并不能帮助我们选择合格的教师,不能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岗位。现实不符合这些幼儿教师的心理预期,导致他们的工作没有办法很好地展开。
(二)培训对象自身性质局限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对象来源主要为调转和并校分流,以各基层小学教师居多。其多为中专等以下学历,虽然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与教学习惯,但是从事工作与培训内容差异较大,短期进行转岗培训,由于自身定势很难接受与吸收培训内容,并且培训对象自身接受培训主观能动性不高,多数以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为目的,抑或是基于评职称的需要,再者是迫于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参加培训,但是培训结束后并不打算转岗进入幼儿园工作,流于形式。有的中小学教师对转岗这件事情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沦落”到幼儿园或“发配”到幼儿园,是个不光鲜的事情,培训就变成尴尬的事。还有的老师面对转岗表现出极度的自卑或盲目的自信,这些教师因自身原因急需心理调适。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单一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开展的主要理论课程有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学前教育理论、学前教育研究、各领域活动设计等。但是,培训内容与形式在于课堂短期培训,多以讲座和课程进行,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刚刚转入幼儿园,对幼儿园不甚了解,应该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农村薄弱环境确定相关培训内容,并且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结合、理论实践整合地进行。除了组织统一培训以外,还可以丰富形式,避免形式单一。
三、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成效机制的构建
农村幼儿园教师从“转岗”到“专岗”,合理化解培训困境。可以通过优化幼儿园教师转入来源,丰富转岗教师培训形式与内容,增加转岗教师培训的机会和时长,遴选多类型优质专家团队,从而构建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成效机制。
(一)优化幼儿园教师转入来源
各省市在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中应严把三关,严格把握转岗教师的准入条件,对转岗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即:限年龄、限学科、限比例,挑选一些性格开朗、喜爱幼儿、有过育儿经验或对学前教育感兴趣的中小学老师转岗到幼儿园,优先选择一些具备弹、唱、跳、画技能的中小学教师转岗,以便更快地投入幼儿园工作,较快地完成职业适应。在选择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德才兼备的教师,对这些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好转岗教师的第一关,形成幼儿园转岗教师准入制度,只有从一开始就把握准确,才能有效地控制幼儿园教师转入合理与有效。
(二)丰富转岗教师培训形式与内容
结合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特点与实际工作需求,在培训中应采取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倡导参与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使学员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艺,进行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结合,理论实践整合。在培训内容设计方面,做好前期的培训调研工作,契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遵循缺什么补什么、不会什么教什么的原则整合资源。除了组织统一培训以外,还可以丰富一些其他形式,比如组织参观考察,观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观察幼儿园老师日常工作,交流观察结果,开展问题沙龙,分享观察中的疑问,请幼儿园老教师进行专业解答和经验交流,做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还可以采用传统师徒制的方式,作为转岗教师培训的一种延伸形式,让丰富经验的幼儿园老教师收新转岗的教师作为徒弟,在日常工作中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转岗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和工作融入自然而然地转变为在岗教师。此外,还要对转岗教师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强化职业理解与认识,增强专业理念与师德,帮助转岗教师摒除“没人要”“发配边疆”的消极感受,真正让参训教师通过培训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实现专业知识的成长、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在专业领域受用。
(三)增加转岗教师培训的机会与时长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职前培训的几天,适当增长培训时间,适当调整培训形式,贯穿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生活。适当增加培训机会,幼儿园管理者经常关注国培、省培、教育局培训、园所内部培训等,不应局限于集中到固定地点接受培训,可以请专家入园,组织转岗教师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相关政策解读,增强职业认同感,结交全国更多的转岗同仁,增强自信心,在众多培训机会中获得交流经验,一步步适应新的岗位。
(四)遴选多类型优质专家团队
各省市建立“学前教师培训”专家库。培训单位要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不但聘请知名度高、有学前教育专业影响力的教授担任首席专家,而且聘请一线优秀幼儿园教师进行指导,更可遴选优秀的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经验分享,既有首席专家的专业解读,又有一线优秀教師的经验引领,还有成熟转岗教师的成长示范,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远离孤单,获得陪伴,顺利过渡。优质的专家团队会带来优质的培训课程资源,通过专家团队的开发整合,形成特色的“国培计划”资源库,有效开发适用性强的新资源,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和利用,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对于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是幼教人队伍的壮大,是学前教育行业的顺势演变与相机而为。牢牢把握培训的需求,找到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问题内核,严把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准入关,建构合适的培训契机、培训内容、培训团队。找寻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内在之需,通过培训增加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乐为之举,在内外兼顾的培训中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无形化育,水至而渠成,濡染而渐变。
参考文献:
[1]刘明远.别让转岗教师成为幼儿园“鸡肋”[N].中国教育报,2011-10-28.
[2]高闰青,乔冰梅.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2).
[3]李宏堡.我国幼儿园转岗教师政策影响下的转岗教师现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4]崔新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5]孟令军.学前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吉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实施难点问题研究(GH181 059)、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2017年滚动课题: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运行机制研究(G20180111)、2017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基地项目: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需求及培训成效研究(XQJY2017-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