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忠红色文化推进高职生爱国主义教育

2019-12-13胡江华

文教资料 2019年2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高职生

胡江华

摘    要: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发展的历史传承,在红色文化中记录着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高职院校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高职生进行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本文阐述吴忠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提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以促进高职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高职生    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他说:“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2]。本文结合吴忠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做探析。

一、吴忠红色文化在高职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各界人民,在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我们党领导和建设的,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融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之优长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新文化形态”[3]。具体而言,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的基本信念为基石,以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革命的优秀传统和建设的先进事迹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我党和国家精神上一面鲜艳的旗帜,是我们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包含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道德诉求和价值观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吴忠红色文化的特点。

1.人物众多。红军西征将吴忠地区纳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区域。1936年5月,彭德怀时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统一指挥左权、聂荣臻带领的左路军和徐海东、程子华带领的右路军,分别解放了宁夏南部与甘肃东部的广大回族聚居区。彭总率西征红军总部驻在宁夏豫旺县(今同心县)豫旺堡(今同心县预旺镇)。11月中旬,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豫旺县同心城欢聚并召开盛大的“三军团聚军民联欢大会”。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人民军队的缔造者都在吴忠生活过、战斗过。红军西征纪念园就坐落在同心县县城南郊,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以红军西征为主题的纪念场所,是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

2.内涵丰富。同心城的三大军团欢聚标志着中国革命大本营最后落脚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巩固、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对选择延安成为新的革命中心,对抗日统一战线的落地,均具有重要意义。当时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做过红军西征随军采访,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中国工农红军和他在宁夏所见所闻的故事介绍给世人,其著名照片《抗战之声》,红军司令员彭德怀在马背上的照片就在豫旺堡所拍[4]。尤其是在同心创建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这是回族人民争取平等、自由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愿望的实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中国的实践,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科学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次成功尝试,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3.时空久远。盐池县,从1936年6月成立宁夏第一个红色政权,就成为抗日的前哨,陕甘宁边区的对外窗口,出产的盐、粮食等农副产品成为根据地的经济支柱。从8年抗战,4年解放战争,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改革开放到今天,红色的历史已经83年,从未中断。

(二)吴忠红色文化的价值。

吴忠市现共有38处革命文物保护遗址,具有多维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1.革命性。吴忠红色文化是在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在解放劳苦大众的斗争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诸多革命先辈身上折射出的坚定信仰、英勇无畏、矢志不渝精神时至今日仍散发光芒。

2.创新性。无论是红军西征,还是创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都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危急关头结合实际的创造性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解放思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3.群众性。吴忠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时期,始终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创造的,显现出强烈的群众意识。回族宗教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历史,回汉人民共同的战斗史,《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和毛泽东署名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等文献,都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依靠群众的精神[5]。

二、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不足

(一)内容陈旧,缺乏体验性。

仅仅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祭奠这种程序化的教育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红色文化提出的思想和目的,缺乏体验感。

(二)途径单一,缺乏普遍性。

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多局限于在博物馆、纪念馆的参观、观看红色影视、听报告,学生社团活动多是唱流行歌曲、街舞等文体类活动,缺乏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氛围。学生反馈的信息通常是简单的观后感,缺乏本人真正深刻理解的精神层面的意义。

(三)意识不足,缺乏统一性。

红色文化教育没有纳入学生日常品质教育之中。教师不能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缺少主动性。

三、吴忠红色文化在高职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一)地方政府要确立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观。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功能,每一件文物、每一块遗址都折射出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追求,不仅记录着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还蕴含着厚重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将其纳入全域旅游的范畴加强保护和开发,建设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红色文化活动,有效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院校要引导师生形成传承吴忠红色文化的氛围。

建立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体系。高职院校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目标后,應与吴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效对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感悟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体会今日幸福生活与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是分不开的,重温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立“红色”学生社团,积极引导学生自发读红色经典,看红色影视作品,提升道德水平;利用重要纪念日,组织学生观看党史图片展,开展知识竞赛、演讲、大合唱、诗歌朗诵、征文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扩大吴忠红色文化精神在校园的影响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思政教师要强化利用吴忠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学的意识。

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融入红色文化,将吴忠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口头讲解、传授中,激发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首先,教师要搜集、整理吴忠红色文化资源,与当下学生的实际心理结合起来完善课程内容;其次,教师要借助新媒体工具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如进行体验式教学,组织观看视频材料,让学生开展专题讨论等方式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将理论生动化、故事化。针对不同学习阶段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比如:一年级,刚脱离家庭管制的学生急需发展自己的能力,需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二年级,适应之后各种不良习惯出现了,需要帮助他们培养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意志。三年级,面临就业的挑战,需要增强抗压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

(四)利用自媒体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占领教育新阵地。

要发挥共青团、党支部、学生社团公共微信平台的作用,建设、利用好,发出正能量。当下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媒体发言人。“微浪潮”的兴起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许多机遇。必须以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微素养和微能力为根本,树立微教育理念,构建微体系,掌握“微话语”,占领自媒体这块高职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10.

[2]王芬.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19).

项目:本文系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团队(编号NMYK-T201901)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高职生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