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卫道情戏》的音乐特点

2019-12-13王晓芹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发展研究

王晓芹

【摘要】道情最初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弘扬和宣传道教文化和理念,争取更多教徒而诞生的文化形式,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后,这一文化形式深受众人喜爱,最终促进道情文化得以昌盛发展。本文对《中卫道情戏》的音乐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卫道情戏;音乐特征;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中卫道情戏,也叫中卫渔鼓戏,是常年流行在中卫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赵相如老师在音乐上的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中卫道情才得以从上下两句的皮影唱腔逐渐发展成为今天这样具有完整的板腔体系的地方新剧种。从整理的几部道情曲目中,笔者粗浅分析了中卫道情音乐的几个特点。

一、道情音乐融入民歌元素

中卫地区曾有许多民歌流行传唱,如《十二月蔬菜》《王哥放羊》《打夯歌》《打场曲》《下四川》《秋风吹来》《寡妇务农》《十月怀胎》《哭亲》等,从中卫道情的部分唱段和音乐中可以嗅到来自民间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民歌风味。下面这首只有两句的民歌《王哥放羊》的旋律中可以一窥道情中苦音及麻黄的音乐基础。

道情中的四眼苦腔:

五眼麻黄:

四眼麻黄:

民歌《王哥放羊》通过上下两句结构完成叙事抒情需要,我们将它与中卫道情戏麻黄及苦音进行音阶的变化比较,可以看到最后一小节都是以二度下行句落在sol上,麻黄是中卫道情音乐的骨架,在民歌音乐元素中加以发展、演化,使它成为中卫道情音乐行腔过程中的基调素材。

再如《李双双》选段《小菊儿睡得甜又香》其慢板前的“牛牛哥”就是根据当地群众打场时吆着牛所哼的曲调(5  5 1 5— 5  4   2  1—  2  1 6  5 5 —)改编的。这样的创作充满乡土气息,之所以能和“慢板”融为一体,是因为慢板的旋律中同样含有场歌——牛牛哥的成分,如“自从妈选上妇女(者)队长”一句,就完全是场歌的线索,这其实就是一种极为当地群众熟悉并喜爱的地域性的音调。

《龙王坝》选段《月昏黄星不明凉风阵阵》首句“月黄昏”三字的甩腔融入了当地民歌《绣荷包》的音型。从《天上一声春雷动》和《说唱歌来就唱歌》两段唱也可以看到中卫道情与民歌的水乳交融和不可分割。

不难看出,中卫道情戏虽然以板腔为主,但也不排除民间小曲的插入,她以当地易于上口、广为流传的民歌为营养,不断地滋润并发展着,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二、“麻黄”是中卫道情戏的灵魂和支架

在地方戏曲中,板式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不同板式的曲调多样变化,成为构成大型的戏剧性音乐结构的手段。我们从中卫道情戏《李双双》选段《端起碗不由我泪流满面》中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地方剧种所必须具备程式化的架构已经完成,她在音乐和唱腔方面由四四拍子的慢板到四二拍的中板(二流),再到四一拍子的快板(垛板)已基本形成。

唱腔中“麻黄”的变化使得音乐极富戏剧性,如第二句“端起碗不由我”中的“泪流两腮”四个字,就是通过“麻黄”的渲染,使人物情绪和戏剧矛盾骤然激化。

另一方面,“麻黄”在唱腔中还起着板式转换的作用。如“哪一点做错了”一句中“我好不明白”五个字,就是用了变化了的“六眼麻”再次将感情激化,同时提示了由慢板转为 “二六”的板式转换。

高潮处理部分,如“公社本是大家办,都不管,都不问”一句中“岂不垮台”四个字就是再次用“十眼麻”将李双双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操,推向了高潮。

这段唱腔中还有一个(用二音,即高八度假声的)“五眼苦腔”,“心眼好,守本分,方圆传开”一句即是。它与“麻黄”的不同是,一般不用帮腔,故没有“麻黄”的磅礴气势。除了表达伤感的情绪外在板式的转换、避免唱腔单调以及渲染情绪等方面,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无论哪一个剧种,她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依靠其程式化的运用。中卫道情戏的全程发展中,麻黄起到了音乐发展的主导作用。如十眼麻用于掀起高潮;五眼麻用于段落分层或提示转板等等,不一而足。她的音乐表现程式化随着“十眼麻”“六眼麻”等的完善也不断地完善起来。每一个板式的变化都是为了适应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跌宕多变,各种人物和各种情景下的人物感情变化,都能从程式化的唱腔和板式里找到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演唱者就是根据剧情的发展,自由地对其所需要的板式和唱腔加以设计,毫无拘束地充分运用和尽情发挥,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三、说唱结合,运用帮腔烘托气氛

帮腔即后台(包括文武场面)的帮唱,用以衬托演员的情感,烘托舞台气氛,这是中卫道情独有的特点。它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感情需要唱出想表达的情感,感染观众的情绪,在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对剧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卫道情和秦腔一样,有苦音(表达悲苦的情感)和花音(表达欢快的情感)两种唱法 。两种唱法都有不同的后台帮腔,如《李双双》一剧孙喜旺唱段“走一洼来又一洼”后面帮腔“哎呀嗨…”;“洼洼里头好庄稼”后帮腔“哪一呀哈……”等等,就是喜悦和欢快气氛的烘托。李双双选段《端起碗不由我泪流两腮》和“都不管,都不问”“岂不垮台”等句后面的帮腔就是人物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操的烘托。

传统的中卫道情,是常年流行在中卫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所谓说唱,是指她原有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前边大都是以说间或半说半唱,而到了高潮处便出现帮腔,就是演员与乐队成员全都加入的满台子吼的全长十小节的帮腔。这也是中卫道情一个重要的特点。因为是满台子吼,便有了呵道情的说法。呵道情,一开始只盛行在皮影班里。旧戏班里有一句行话,叫做“开台影子倒台戏”,意思是刚开始演出的皮影戏不好唱,很难提起观众的兴趣;戏班的大戏,每到一地开始演出,都十分卖力,开台演出的头两场,必须是该团体内的具有实力的角儿演出他们各自的开门好戏,只有这头两场的开场炮打红了,演艺团体才能立住脚,才能赢得更多的观众。这种帮腔常會便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增加舞台效果。

四、大量衬词衬句的加入使音乐和人物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衬词是无具体含义的虚词,虽然没有确定的含义,但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音乐起到渲染,衬托的作用。可以加深情感的表现力和形象化以及乐思的充分抒发,以及活跃气氛、调节节奏的作用。

中卫道情戏中很多地方使用衬词衬句,如《李双双》选段《走一洼来又一洼》中“走一洼来又一洼来”后面帮腔衬词“哎呀嗨,哎哎嗨,哎呀哈”;“洼洼里头好庄稼”后帮腔衬词“哪一呀哈哎嗨嗨,哎嗨呀哈哎嗨嗨,哎嗨呀”。大量衬词的运用表现戏剧人物的乐观、诙谐和幽默,这里衬字的加入使整个歌曲的节奏和情调显得格外热烈, 烘托一种喜悦、欢快的气氛,极富音乐美。还有《龙王坝》选段《天上一声春雷动》中“天上一声春雷动,哎哎衣儿哟,哎来哎嗨咿呀嗨,龙王坝平地起蛟龙,哎嗨哎嗨哎哎呀嗨”。通过衬词表现了万众一心,齐心合力的群众场面。这种常见的艺术处理手法对于表达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加强语气和烘托气氛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威.晋东南地区说唱音乐现状分析与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发展研究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