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民歌非遗价值及保护实践的概述
2019-12-13张琴
【摘要】左权民歌作为山西省优秀传统民歌的一支,有着语言通俗干脆、音乐形式简洁朴实、内容情感贴近生活等特点,早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其非遗价值这一角度入手,分历史、社会、学术、艺术四方面探之,并以此为提示,整体分析左权民歌现有的保护实践。
【关键词】左权民歌;非遗价值;保护实践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李凯尔特曾说过:“我们用价值来思考世界,价值是生活的命根,没有价值,便不复生活;没有价值,便不复意欲和行动,因为价值给我们的意志和行动提供方向。”在非遗左权民歌中,存有多种重要的价值,这些价值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对研究当地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这些非遗价值又是其保护的方向、行动的引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一、左权民歌的非遗价值概述
(一)历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生动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发展轨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左权县作为太行山革命老区,在抗战时期,当地的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将左权民歌化作“战斗武器”,宣传党的进步政治策咯,激励广大人民,打击敌人,唱出了抗日强音,跳出了战斗的旋律,形成了特有的抗战文化。例左权民歌《大烟袋》《左权将军》等歌词中,反映了抗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后,左权民歌的继承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连续性,谱写了新的篇章。笔者整理了一些相关左权民歌,从其歌词内容中可以看到老百姓对日本鬼子侵略行为的厌恶仇恨之情、百姓与八路军的军民之情、包括抗战胜利后老百姓建设家乡的热情等真实历史,这对现在研究抗战时期的左权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具体见下表:
(二)社会价值
对非遗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继承,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地区关系,社会关系乃至国家关系。左权民歌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寄托,歌唱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哼唱农田趣事、反馈社会现实、表达爱恨情愁、谱写崭新乐章等等,老百姓那淳朴至真的性情通过民歌显现了出来。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关注社会,逐步成为左权民歌的主题,例《妇女四大恨》《平天台》等曲目,便是社会变革的真实烙印,集中显映明清动荡社会现实,展现民众的艰难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价值。
(三)学术价值
左权民歌在传统音乐届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有130余首入編《中国民歌集成·山西卷》,丰富多彩的主题内容和富有特色的形式结构,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非常珍贵。多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省歌舞团等单位和部门以左权为基地,多次深入到乡村间进行艺术采风活动,有的还以民歌为基础,进行改编、创编、作曲、填词等音乐创作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术价值。例如《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曲子被不同的词曲作家改编,现存有多个版本,经整理,笔者将下面三个民歌版本表达如表2
(四)艺术价值
左权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民间音乐特色,唱词多以方言取韵,具有当地田野憨实淳朴之美;曲调优雅婉转、细腻华丽、情深味足;歌词朴实自然,稚拙天真,充满山土情味,其中虚词、衬词的运用,使音乐的表现力张弛有度,惟妙惟肖。例左权民歌中常出现的“小亲格呆”“亲呀亲呀个呆呀格呆”“啊格呀呀呆”“依儿呀儿,哎哈呀儿”等虚词,既彰显了左权本地的方言特色,又将民歌中所含的俏皮亲切的情感表达了出来,使音乐的文学内容更加丰富,艺术效果更上一层,别有一番韵味。
二、左权民歌的保护实践概述
(一)政府方面
左权县政府把握文化强县的总体思路,积极将左权发展为文化艺术之乡。每年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县政府会拨款用于节日文艺活动,供老百姓观看;拨款建立专业艺术演出团,例“开花调”艺术团等……在政府一系列的资金支持下,民歌得到了有效宣传及保护。政府还要不断更新制定保护政策,完善监督体制,为左权民歌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保护主体方面
左权县现有的主要民歌保护机构是文化馆和民歌研究中心,主要承担着民歌相关课题研究、民歌收录保护、组织文艺演出活动等工作。近年来,民歌活动数不胜数,2017年的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太行精神”为主题的“太行民歌会”,2018年的太行明珠杯民歌大赛,2019年的“左权民歌汇·国际民歌赛”、民歌讲堂等,让左权民歌逐渐走向世界。在民歌收录中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刻录了《羊倌歌王石占明专辑》《冀爱芳民歌》等具有欣赏保存价值的光盘;出版了《左权县文化志》《左权民歌精选》等书物;建立非遗传承人专项资料库,完善民歌分类建档工作;拍摄以左权民歌为题材的音乐电影、故事片,例《桃花红·杏花白》等。在基本工作中,保护主体要分工明确,特别是对民歌的收录工作,要重视真实性,保证质量,科学分类整理。
(三)传承主体方面
左权民歌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政府、各机构的主体支持,更离不开传承人的演唱教学等传承活动。各级传承人在民歌学唱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力量,比如在幼儿阶段,学校会播放左权民歌,定期请传承人表演歌唱,使娃娃们耳濡目染,从小培养对民歌的兴趣;在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左权民歌作为县中小学校的音乐特色课程,国家级民歌传承人会亲自参与课堂,使用特色民歌书籍进行授课。但是,还应注意对传承人的综合性培训学习,及时了解民歌学术界新动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根据自身演唱实践经验,合理创新改革民歌技术手法,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合理分配的传承人队伍。
(四)传承项目自身方面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原来流传于小村落的原生态民歌被慢慢遗忘,民歌的生存空间、流传范围被不断压缩,环境恶化。近年来,西关民歌会、辽阳镇民歌研究会、北街村民歌研究会等城区代表性民歌村的建立,红都民歌村原生态民歌传承基地的建成,都为左权民歌的保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相信已建成的保护村会逐步带动建立起其余的保护村,改善硬件设施、生态环境和活动条件,民歌会在新的生态环境中焕发光彩。
三、结语
左权民歌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在实践中落实为具体的保护、继承行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其被列为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左权民歌非遗价值这个方面入手,分析民歌列为非遗的缘由所在,在具体保护实践活动中加入这一思考,有助于民歌的健康传承。
参考文献
[1]张沛.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9).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
[3]王占文.流转千年的歌舞[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11).
[4]何健.山西左权民歌的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王彩鹏.从审美艺术的角度看左权民歌[D].太原:山西大学,2010.
作者简介:张琴(1995—),女,山西省左权县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