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舞的演变及影响

2019-12-13肖洒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演变影响

肖洒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楚舞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文化融合的渲染,尤其是从楚地传往中原地区之后,在吸收了中原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特点。不仅对中国传统舞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也体现了我国的民族融合。本文从楚舞的演变开始谈起,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楚舞演变的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楚舞;演变;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楚文化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向外扩散,其文化内容颇杂,而且大多受其当地的神话、巫术影响,再与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形成的混合文化。楚舞是楚文化在发展中诞生出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因为文化融合的缘故,楚舞也从楚地开始向中原传播。逐渐形成了“长袖细腰”的舞蹈形态。楚舞不仅融合了南方特色文化,还经历了中原文化的洗礼,对后世舞蹈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很多古典舞、蹈折腰等都是从楚舞中演变出来的,他们都是对楚舞参考和借鉴后,取其精华,然后再融入现代文化而形成的舞蹈。

一、楚舞的形式

(一)巫舞

楚舞最早也不是一种供人娱乐休闲、锻炼身体的舞蹈,是一种巫族男女在节日祭祀的时候,手捧鲜花,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来祈祷神明的保佑。巫舞属于宗教舞蹈中的一种,主要就是巫掌神权的年代,为了表达对神明的信奉和尊崇。最常见的配乐就是九歌,然后以鼓合奏。

(二)宫廷舞蹈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西周的统一之后,楚地就以王的形式来对其分封下去的地方进行统治,所以传统部落中的巫舞开始消退,另一种在宫廷之上,以表演为主的楚舞开始出现。宫廷舞蹈下的楚舞不仅更加专业,而且其特点是气场宏达,且使用乐器较多。

(三)鼓舞

鼓舞也是楚舞的一种形式,简单来说,就是以鼓来作为舞蹈的主要配乐。一般这种舞蹈都是祭祀中常用的,是由巫女脚踩鼓点,来进行奏乐,然后在进行舞蹈,当然也可以一边舞蹈,然后在舞蹈的过程中进行踩鼓点,也就是将舞蹈步伐的节奏,融入到鼓点的节奏当中去。

(四)文舞

楚舞在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一种文舞,简单来说就是舞者在进行舞蹈表演的时候,手上会拿旄、羽等道具。因为使用的道具不同,所以舞蹈的名字也是不同的。文舞同样也是宗教舞蹈当中的一种,是宫廷中祭祀祖先的舞蹈。这种舞蹈风气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关,鸟羽为文人士子所喜爱之物,楚舞也根据这种情况,进行自身的转变,这也是文舞形成的一种原因。

(五)武舞

武舞又名干戚舞、大武,相对比文舞来说,文舞中舞者手持的是文人士子所喜爱的羽毛,武舞则是舞者手持将军战士所喜爱的兵器来进行的舞蹈。这种舞蹈在战场上运用众多,在将士凯旋而归的时候,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来进行的舞蹈。

二、楚舞的演变

(一)远古

最早出现楚舞,是由远古的祭祀舞蹈中演变出来的。远古时期,人们相信,利用舞蹈能够与神灵沟通,从而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所以原始的楚舞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当时社会还是以部落为主的群落,部落当中除了首领之外,还有巫师、巫女等,当时人们对于巫师格外崇敬,相信他们具有跟神沟通的能力,所以人们才会对他们的行为和动作进行不自觉的模仿,在这种模仿之中,巫舞开始向后来的楚舞演变,舞蹈的作用也开始从祭祀等与神沟通的活动中,流向大众。到了周代这种舞蹈开始形成固定的装束,楚舞从民间开始走向宫廷,到东周时期,这种宫廷雅乐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形式。

(二)先秦

楚舞发展到先秦时期,已经吸收了西周时期的宫廷乐舞中的精华部分,融合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乐舞的一些特色,取长补短,经过融合之后终于形成了最早时期的楚舞。当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也离不开当时社会空前开放的原因,各种思想文化在那个大时代不断的碰撞,也给楚舞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汉

随着时代的交替,楚舞的发展也终于来到了汉代。楚舞到了这一时期,特点也已经基本形成。楚舞将各种东西南北的文化全部融合在一起,在传统舞蹈界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当然楚舞在这一时间发展较快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权者的推广,让楚舞的“长袖罗衣”可以尽情地发挥,形成了汉代楚舞自由、畅达的审美特点。

(四)唐

说起舞蹈,唐代是各种舞蹈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作为当时的世界经济文化中心,因其兼容包并的特点,导致许多外来优秀文化开始涌入国内。这时的楚舞,已经成为宗师级的舞蹈,对其他舞蹈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以唐宋时期的一种绿腰舞为例,是与女子独舞为主,具有楚舞的自由、畅达的特点。

(五)近现代

楚舞发展到了近现代,其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当中。楚舞的传播范围减小,也是因为在汉族,封建祭祀文化的消退,使得楚舞再也不能发挥其实用性,更多时候这种舞蹈只存在于表演當中。现在比较常见有摆手舞和踹堂舞两种。有文献记载,苗族人每遇到节日,男子就会吹笙敲鼓来奏乐,然后女子紧随其后,举手顿足,跟着节奏,开始缓缓起舞,而表演的舞蹈就是踹堂舞。摆手舞则只有在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五或初六的晚上才能见到土家族的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随着锣鼓声,一边唱一边跳。当然在湖南、贵州等地还存在着“鼓舞”,主要的伴唱曲目有《踩鼓歌》等。另外在鄂西北的山区,有一种名为《端公舞》的民俗舞蹈在当地是家喻户晓,而它也是楚舞演变的一个分支。不过因为地方文化略有不同,《端公舞》的场次数上也有差别,但是这种舞蹈都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最早的祭祀文化的内容,例如“铺坛”“请神”“安神”等祭祀中才有的场面,带有十分浓郁的楚文化遗风。

三、楚舞的影响

(一)对后世舞蹈的影响

楚舞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楚舞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主要跟其博采众长的特点密不可分,在发展的过程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来为自己所用,所以学习楚舞可以为后世舞蹈的开创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再加上楚舞自由、旷达的特点,可以静若处子,也可动若脱兔,可以在后世舞蹈中搭配使用。以现代舞蹈剧中的经典曲目《楚韵》为例,全剧以统一的楚式风格,并营造出浪漫主义的舞台氛围,使得舞台上的表演极具观赏性,舞姿上来运用了湖南、湖北两省十几个地方的“手诀”,也就是巫舞的手势。在该剧中,还将巴东的跳丧舞用到了求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禹步”。《楚韵》将“手诀”与“禹步”结合,创作出了非常具有楚文化韵味的舞蹈形态。可见,楚舞对后世舞蹈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借鉴的重要影响。

(二)对文化融合的影响

楚舞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然后又在后世发展中不断吸收南北方文化的精髓,使自身能广泛的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楚舞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南北方文化融合的代表产物。楚舞经过千年演变,最后的遗存之地仍是当年的楚国故地,经过历史风雨的雕琢,它仍不失自身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底蕴,在兼容包并的融合之中,缓缓影响着民族的融合以及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那长袖细腰的舞蹈姿态,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象征。

四、结束语

楚舞的演变和流传也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从最早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然后再到现代社会,就像一根线一样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贯穿起来。楚舞是一种舞蹈,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在我国文化演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燕.楚舞的演变及影响研究[J].兰台世界,2015 (13):132-133.

[2]张冬琦.试论楚舞的演变及影响[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猜你喜欢

演变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