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2019-12-13石秀莲杨圣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8期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糖尿病

石秀莲 杨圣明

[摘要] 目的 探析糖尿病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内应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该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所有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出7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围手术期均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观察患者血糖水平与术后情况。结果 70例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接受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空腹血糖为(6.51±0.64)mmol/L,餐后2 h血糖为(8.02±0.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59±0.63)%。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以上7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其余患者手术情况良好。术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通过减少围术期引发感染的不利因素,实现预防感染、促进康复的护理目标。

[关键词] 糖尿病;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9(b)-0092-02

糖尿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代谢性疾病,发病后以血糖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经相关研究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进展显著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率[1],由于糖尿病老年患者各项机能逐渐减弱,再加上骨质疏松,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因为外力因素而发生膝关节或股骨颈骨折的情况,需要尽快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然而,糖尿病作为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疾病,可增添患者手术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且在治疗期间缺乏专业护理与指导的情况下,患者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或假体松动等并发症[2]。因此该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70例糖尿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所有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出7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血糖、尿糖与糖耐量试验等相关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且患者均为外伤导致骨折;②患者符合人工关节置换术指佂;③患者知情并自愿加入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心、肾与肝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②合并认知障碍或疾病疾病患者。7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各为37例、33例;年龄范围在4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8±5.65)岁。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股骨颈骨折36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暂停服用降糖药,分别于2:00、6:00空腹状态以及三餐后2 h后测量患者血糖,并依据血糖水平对胰岛素用量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患者空腹血糖低于7.88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11.1 mmol/L,在患者身心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开展手术。

手术治疗:35例患者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严密监测病情与血糖,合理控制饮食,予以抗感染等处理。

1.2.1 术前护理  一般护理:在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尿常规、血常规与凝血4项等相关检查,叮嘱男性患者禁酒、戒烟。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宣教与健康咨询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以及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以便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同时,术前协助患者充分做好手术治疗的身心准备,确保手术地顺利开展。

心理护理:手术通常会引发患者的焦虑与紧张等负面情绪,为避免负面情绪对手术的开展与疗效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可向患者分享相关的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自行缓解负面情绪,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1.2.2 术后护理  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生异常遵医嘱进行处理,尤其是重点做好预防低血糖或酮癥酸中毒的护理工作。

疼痛护理:告知患者术后出现的疼痛症状属正常现象,针对无法忍受疼痛的患者,可依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镇痛泵,为患者减轻疼痛。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动作缓慢与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

患肢护理:术后抬高并摆放患者患肢呈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内收或外旋。予以患者局部冷敷,为其患肢穿上弹力袜,借助弹力袜的作用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回流速度的提升,避免静脉淤血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此外,术后根据患者患肢的恢复情况,指导家属按摩与揉捏患者患肢小腿,加快患肢的恢复速度。

伤口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切口引流管状态,保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引流液情况,其中包括引流液颜色与性质等,针对引流量较多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暂时夹闭引流管,在引流量恢复正常后再开放。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中含有较高的糖量,不仅适宜细菌繁殖,而且血糖持续升高将会降低患者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的移动能力,极易引发微血管病变的现象。此外,在老年患者皮肤血供发生障碍的情况下不易修复损伤,难以对感染症状进行控制,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积极做好感染的预防工作,随时检查患者伤口情况,保持敷料干燥,严格遵循无菌操定时更换敷料,并且在更换过程中观察有无过敏现象发生,避免过敏导致皮肤溃疡或感染。

血糖控制:在患者骨折与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与胰岛素抵抗增加等多种因素,患者胰岛素会逐渐缺失[3]。因此,该次研究,该院护理人员在手术治疗后予以70例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分别于2:00、6:00空腹状态与餐后2 h对患者血糖进行测量,必要情况下术后第1天每隔2 h测量1次血糖,详细记录测量数据,适当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若患者血糖高于11.1 mmol/L,及时告知医师,并依据血糖水平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同时,合理使用胰岛素剂量,在进行抽吸前再次核对医嘱,确保抽吸剂量准确无误,并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皮肤护理:由于患者术后切口疼痛会使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并且患者术后不便更换体位,在長时间处于同一体位的情况下可对皮肤造成挤压,进而引发压疮延长患者患肢的恢复时间。因此,预防压疮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需要护理人员定时巡视病房,保持患者床铺与衣物的干净与整洁,在巡视过程中协助患者更换体位,经常擦洗并按摩患者受压的皮肤,每天晚上认真清洁患者会阴部及臀裂部皮肤,避免汗液、分泌物等引发皮肤溃疡或湿疹[4]。

预防并发症:患者术后机体呈应激状态,在病原菌入侵的状态下极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5],需要护理人员予以高度关注。针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每隔2 h巡视患者病房,协助其更换体位,指导患者正确呼吸与有效咳痰等,控制室内温度,避免患者着凉或肺部感染。针对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叮嘱患者多饮水,每日早晚为患者擦洗尿道口,并更换尿道,避免尿路感染,术后依据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训练膀胱功能。针对术前合并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术后高度关注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康复指导:术后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作用及必要性,在讲解过程中示范功能锻炼的正确操作,直至患者与家属掌握。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收缩股四头肌与臀肌,并进行背伸与足趾曲等活动,促进髋部肌肉力量的增强。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情况。

2  结果

70例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后,空腹血糖为(6.51±0.64)mmol/L,餐后2 h血糖为(8.02±0.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59±0.63)%。同时,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其中,2例切口感染(2.86%),3例切口表皮坏死(4.28%),2例内环境紊乱(2.86%),以上7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其余患者手术情况良好。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见表1。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机制低下,再加上人工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临床一致认为在患者围术期应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是提升疗效并预防感染的关键。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提升护理责任感,时刻予以患者高度关注,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围术期间可对患者疗效与预后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则是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满足患者身心方面上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与专业指导,确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范萌,杨希,谢琰,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149-150.

[2]  孔令芝.糖尿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35例围手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147-148.

[3]  李翠云.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50.

[4]  梁娇.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4):312-313.

[5]  黄丽娟.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5):10-12.

(收稿日期:2019-06-21)

猜你喜欢

围术期护理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炎的护理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腹主动脉瘤75例围术期护理思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