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血糖的改善 效果分析

2019-12-13董铁军苑博蔡翩翩刘琰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8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行为习惯胰岛素

董铁军 苑博 蔡翩翩 刘琰

[摘要] 目的 观察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血糖的改善效果,探讨适宜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该科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对照组予以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每组各90例。观察两组孕产妇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均缩短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妊高症、羊水过多、剖宫产的比例、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低血糖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可较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比率,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血糖;行为习惯;母婴安全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9(b)-0039-02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产科常见疾患之一,指妊娠前代谢功能正常或糖耐量逐渐降低的情况,该病病程较长,对于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影响[1],但是由于该病患病人群较为特殊,如何从母婴安全着手更好地进行干预是值得思考的,已有研究指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因注射方式及用量、时间的差异,而导致效果不同[2],有鉴于此,该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患者180例,將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之中,以期通过其对于血糖改善效果,探索有效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该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80例根据筛选标准符合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案经该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告知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纳入。研究对象孕产妇年龄在18~40岁认知功能正常者,均符合《妇产科学》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以及OGTT实验诊断标准[4],在排除其具有其他妊娠合并症者,有其他严重的躯体及精神疾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基础上,将其纳入研究。将所有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随机研究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对照组予以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每组各90例。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控制,在治疗期间除胰岛素外,不再服用降糖药物。按时检测血糖。对照组:予以多次皮下注射法,即短效胰岛素主要在餐前皮下注射,餐前30 min、餐前15 min各1次,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可加用,如血糖控制不佳,可调整为3次注射中效胰岛素,睡前1次;早、晚餐前15 min各1次。观察组:予以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法,即持续皮下输注联合三餐前皮下注射,将总量1 d内持续注入到患者皮下,胰岛素总量的计算方法为用量设定为0.5 U/kg,基础量是重量的一半,剩下胰岛素则三餐前进行注射。

1.3  观察指标

血糖控制情况:干预后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血糖测定,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判断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使用量。妊娠结局评价:对于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观察,包括孕妇围产期(妊高症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与新生儿并发症(巨大儿、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畸形)两个方面的统计。

1.4  统计方法

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均缩短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妊娠结局比较

2.2.1 孕妇围产期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妊高症、羊水过多、剖宫产的比例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2 新生儿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低血糖的比例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妊娠期间孕产妇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以致于生理过程复杂多变,使得部分隐性糖尿病显性化,如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产妇由于无法代偿此类生理变化而导致血糖升高,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或者加重已有病变,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普遍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种方式由于每天需要注射至少4次,依从性较差,主要与长时间注射易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并诱发感染有关,且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5],因此,临床有学者通过予以胰岛素泵给药方式,即:采用模拟了人体胰岛素的分泌方式的胰岛素输送方式,使用一根软管向患者体内输送,从而控制血糖平稳状态,该方式与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而言,胰岛素泵可模拟生理性分泌模式,该方式的药代动力学效果更好,可较好地控制患者血糖,且可避免多次注射痛苦,更方便护理操作。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均缩短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妊高症、羊水过多、剖宫产的比例、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低血糖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可较好的控制血糖,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比率,保障母婴安全。

同时,由于妊娠属于特殊时期,尤其是初产妇缺乏对该病知识的了解,一旦确诊出现情绪不稳定,较难保障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在此时予以适当的疾病健康知识教育,不仅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而且对于疾病的治疗亦事半功倍。在该次研究中发现,随着胎儿在体内的不断生产,孕期血糖控制越来越难,这主要由于孕妇及胎儿所需热能也不断增加有关,此时应纳入营养师、主管医师共同进行防治,以便于更好的根据孕产妇的血糖情况进行饮食及胰岛素用量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詹佩华.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综合管理对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4):134,138.

[2]  成海斌.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7,17(4):569-572,575.

[3]  奚润梅.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1):168,170.

[4]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

[5]  于立芹.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8,34(11):452.

(收稿日期:2019-06-17)

猜你喜欢

妊娠期糖尿病行为习惯胰岛素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