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2019-12-13王晓艺

法制博览 2019年16期
关键词:赔偿义务赔偿法赔偿金

王晓艺 王 冉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0

一、我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一)1986年第六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具体明确的规定了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以及法人的名称权、荣誉权、名誉权列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二)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并于1995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虽没有对国家精神损失赔偿作出规定但奠定了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基础。

(三)2001年3月最高院公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与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我国民事侵权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做了一些明确具体的解释。

(四)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是中国现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

(五)2010年4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将精神损害赔偿首次纳入到了国家赔偿范围,但修订法并未对具体的精神赔偿标准作出规定。

(六)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国家精神赔偿没有具体的赔偿标准出台《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金额得到了确定。

二、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河南省高院于2010年5月8日对赵作海作出的再审判决宣告赵作海本人无罪,赵作海领到50万元的国家赔偿金和15万元的困难补助费总计65万元,但是遗憾的是赵作海领到的赔偿金中并未体现出有关精神赔偿的部分。

(一)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宪法原则的基本要求

我们都知道宪法作为我国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正是依据宪法而制定出来的。人格尊严权是每位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人对侵犯公民人格权利并对公民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要承担赔偿责任。赵作海一案中,赵作海在押期间受到了当地民警的刑讯逼供,其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应当受到合理的赔偿,同时也符合我国宪法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尊重人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

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仅对受害人进行物质损害的赔偿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物质损害赔偿远不能对案件受害人及其近亲属精神心理上的通过加以弥补。因此,在国家赔偿法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尊重人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尤为重要。

三、如何正确地适用有关精神赔偿的规定

(一)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金适用的法律规定准确理解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有本法第3条或者第17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对于国家机关来说人民之事无小事,赔偿义务机关在对受害人进行相应的国家赔偿时,一定要准确理解把握法律中关于适用范围的具体规定,应当适用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要积极适用,必要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被害人支付国家精神损害抚慰金。

(二)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金的适用要全面把握

应当严格把握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一是致人精神损害,二是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国家机关在适用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时应酌定其相应数额。一是要综合考虑赔偿义务机关在案件中的过错程度;二是赔偿义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权行为的场所、方式、侵害程度等具体的情节;三是考虑赔偿义务机关的侵权行为造成的侵权后果;四也行考虑到赔偿义务机关所在的地区的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依照最高法出台的相关意见,精神损害赔偿原则上是不超过人身自由赔偿金和生命健康赔偿金总额的35%,最低不少于1000元。依据该意见,各省已通过对本省实际情况的调查出台了相应的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规定,使得各级法院在适用法律时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要重视"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责任承担问题

对于该条的适用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可以口头进行,也可以书面进行。但是对于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责任承担应当公开。

(四)要重视刑事赔偿案中工作人员的追偿追责问题

对于刑事赔偿案中的工作人员追偿追责应严格依照《国家赔偿法》第30条第1款进行。

四、结语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一次一次的修订完善,不断彰显着法治的完善,法律的进步和人权的保障。确立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不单单是尊重人权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同国际法治社会正式接轨的必经之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相关法律会更加完善,中国定会成为真正的法治国家,在精神损害方面更好地保护受害者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赔偿义务赔偿法赔偿金
民法典视域下的职务侵权行为
浅析过失相抵原则的适用
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及其在我国的现状与完善
国家赔偿法修改之我见
国家赔偿
案名:马某琳申请死亡赔偿金再审案 主题:尽主要扶养义务的非直系亲属能否领取死亡赔偿金
二审发回重审后不起诉案件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
BP漏油赔偿金或再增20亿美元
精神损害被纳入赔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