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2019-12-13秦雅茜
秦雅茜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大数据时代的带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对大数据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规避其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并深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从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建立完善的大数据法规体系,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逐渐深入,建构起面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尤为重要。具体来讲,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首先,国家针对大数据采集和使用应有针对性的建立起法律法规,其中大数据具体使用过程中的细则,如采集规范、使用范畴等都应该纳入到法律法规当中,这也是提高大数据体系逐步制度化与规范化的重要措施;其次,要推动完善的监督和防控组织体系的建立,借助对大数据使用过程的有效监管,确保其的规范运用;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数据法规体系为基础,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数据资源为载体开展教育活动[1]。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
要对大数据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进行深入挖掘,并借助其优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进行完善与创新。第一,要确保管理机制的科学化。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基于科学化管理机制对各个部门所具有的资源予以协调与整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得到有效的突破与解决[2]。第二,标准化的数据机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始终围绕具有标准化特征的数据机制来展开,可以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实现对大学生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然而,由于受到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影响,因此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存在差异性特征。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借助标准化的数据机制来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工作,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获得最优方案的重要途径;第三,预警机制。处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家教育工作还要借助预测与分析,推动预警机制的确立。同时,针对大学生经常活跃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也要充分利用起来,根据其数据痕迹准确分析出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倾向。
三、确保大数据的合理化使用,有效规避“数据独裁”的现象
大数据的出现,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正是由于大数据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为理性,然而,随之而来的数据滥用现象也逐渐突出,导致了“数据独裁”危机的出现。例如部分高校对大数据的依赖性较强,过分夸大大数据的作用,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迈入到唯数据主义的误区当中,影响了后期决策的准确性等都是其过度依赖大数据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注重大数据的合理化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紧密结合各方面因素,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后期决策过程中的辅助作用,进而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和准确性的提升。
四、立足大数据特点,建立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随着大数据的日渐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清晰了解大数据特征,并利用大数据武装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突破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定势,从而更好地运用大数据,准确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以此建构起针对性较强且完善的个案数据,并作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理化决策。此外,大数据还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重要辅助,帮助其清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结构构成与发展趋势,掌握其中隐含的深层次关系,这也是后续决策过程中避免失误的有力途径[3]。
五、建立一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专业教师队伍
要以大数据应用趋势和具体要求为依据,将教师逐渐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有娴熟技术的大数据专业复合型人才。除了需要教师掌握丰富的文科知识,还要让教育者在现有基础上向工科知识方面有所拓展,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辅助。此外,高校还可以与大数据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将大数据公司的人力资源予以整合,以此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得到有效突破。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契机与挑战。因此教育者在运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着重发挥大数据具有的优势,实现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接与整合,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