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培育策略

2019-12-12李海毓

山西农经 2019年18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李海毓

摘 要:阐述了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分析了乡风文明建设潜在问题,提出了加强乡风文明培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乡风文明培育;乡村振兴;农村文化事业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8-001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逐渐受到关注。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作用。乡风文明培育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严重影响了乡村地区和谐发展。

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乡风文明培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驗,但整个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扶贫带来新生矛盾、思想道德建设错误表达、传统文化负面因素制约等。这些问题影响到乡风文明培育有效进行,难以发挥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结合乡村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改善,探究乡风文明培育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利支持,从而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1  乡风文明培育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1.1  有助于农村民主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农民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是实现农村民主的前提。在遵循农村基层党组织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集体公共事务,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就实际情况来看,农民缺乏民主意识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难题。要积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农民主人翁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循乡规,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村集体公共事务中,逐渐形成依法办事、民主办事的氛围,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提供有利支持[1]。

1.2  使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现代社会中,农民群众更加迫切地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氛围、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及先进技术成果。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民群众精神力量得到强化,促进农民整体素质发展,为乡村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3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动力

农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提高农民集体素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培育良好乡风文明,发挥其浸润人心、凝聚力量及规范行为的作用,能够帮助农民群众转变自身思想观念,使其摈弃落后习俗,坚定其朝着更好方向不断发展的信心。

培育良好乡风文明,能够促进农民思想文化水准提升,使农民群众的“精、气、神”得到提升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育良好乡风文明,还可以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及创造性,促进农民群众团队合作,使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2]。

2  乡风文明建设潜在问题

2.1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我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渐完善,但受资金方面限制,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多不足,乡风文明培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乡村地区娱乐方式单一化,常以小规模打牌、打麻将等活动为主,甚至存在赌博等情况,严重影响乡风文明建设。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由于缺乏娱乐方式,赌博成为村民联系情感的一种途径,这显然不符合乡村文明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时,赌博造成家庭矛盾、致贫问题及社会治安问题增多,给乡村文明长远发展带来风险[3]。

2.2  扶贫新生矛盾较多

我国十分重视乡村脱贫攻坚,乡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进行脱贫攻坚工作时,由于村民对扶贫政策了解不足,以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产生较大矛盾。部分非贫困户对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的情况产生嫉妒心理,甚至认为政府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方法存在问题,这给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一些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存在过于依赖政府扶贫专项补助的情况,在务工、务农上缺乏积极性,导致政府扶贫工作的实效性不大,很容易出现返贫情况。这些扶贫工作带来的新生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乡风文明培育工作难度显著增大。

2.3  思想道德建设表达存在错位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乡村思想政治环境得到改善。

但村民对先进思想教育的接受能力比较有限,无法紧跟时代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年长年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大部分是儿童、老人及妇女,人口快速流动情况造成了原本淳朴的乡风文明出现错位表达状况,给开展村民思想道德培育工作带来较大挑战。比如“美丽乡村建设”被错位理解为“豪华乡村建设”,部分富有农民将住房建设得十分华丽,以奢侈、铺张浪费为主基调,对传统古朴的乡村风情造成严重破坏[4]。

3  加强乡风文明培育的具体策略

3.1  做好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在乡风文明培育过程中,要重视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爱护及关心。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将政府投资向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以促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使其能够满足乡村发展需求。增加对乡村文化室的投入,完善乡村文化室,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减少不利于农民健康成长的娱乐活动,使村民精神文化建设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证社会治安稳定,还可以助力脱贫攻坚,使农民群众以积极心态参与到生产活动中,避免思想问题影响农村地区和谐发展[5-7]。

3.2  以扶贫政策为导向,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培育

近几年,脱贫攻坚成为我国各地的首要任务。精准扶贫工作是保证扶贫政策有效落实的关键内容。首先,要以对象精准为前提。做好基层走访工作,详细收集群众对贫困户认定的意见,以科学、公平的方式确定扶贫对象,以保证精准扶贫的说服力,缓解非贫困户与贫困户因识别不清而造成的矛盾。只有保证对象精准,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乡村邻里关系。其次,要实现精准到户。深入了解不同贫困户出现贫困的原因,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以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产业带动贫困户,避免出现甘当贫困户等不良现象。

3.3  加大乡村特色文化推广及传承力度

在乡村特色文化推广及传承中,要对接省、市与中央的文化扶贫政策。许多民间风俗习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干部群众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精华提取出来,实现批判性的继承。人才是乡村特色文化传承及发展中的重要因素。要实现乡村特色文化推广及传承,必须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科学合理的措施吸引人才,使其加入到基层文化机构。强化人才培养力度,发挥人才在乡村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为乡村特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3.4  健全激励机制

受各种社会事件的不良影响,农民对做好事存在较大顾虑,这显然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要积极提高对道德模范的激励力度,在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提供政策激励,激励群众勇做好人好事,为社会健康发展构建有利环境。

发动志愿服务团队及文明单位进行“一对一”帮扶,使道德模范的生活得到保障。优化和完善道德模范激励机制,建立专门服务于道德模范帮扶工作的基金,通过专项资金对道德模范进行帮扶,以促进道德模范帮扶工作的有效进行[8-9]。

3.5  做好乡村法制教育工作

在乡风文明培育过程中,乡村法制教育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乡村法制教育是培养农民守法和用法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乡村发生的各种案件进行分析可知,许多犯罪活动都是“争强斗狠”的冲动行为。部分农村依旧存在“村霸”“地头蛇”等,导致乡村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要提高乡村法制教育力度,以实现乡风文明培育。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强化农村干部法治观念,使其能够懂法、用法,通过劝说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水平提升。其次,强化农民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对村规民约的认知程度,使其正确识法、合理用法,在学习和使用法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乡风文明法制建设水平。

4  结束语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乡风文明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和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充分了解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难点,以合理有效的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梦玲,刘子玉.乡风文明培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9):104-106.

[2]张颖.试论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运用[J].农家参谋,2019(13):30.

[3]王梅波.培育乡风文明  助推乡村振兴[N].楚雄日报,2019-05-15(3).

[4]冯俊玲.培育文明乡风  助力乡村振兴[J].甘肃农业,2019(5):52-53.

[5]金朝荣.繁荣农村文化  培育文明乡风[J].学习月刊,2019(3):38-39.

[6]黄国杰.培育文明乡风  推动乡村振兴[N].张掖日报,2018-11-29(3).

[7]任晓红,魏旺拴.城镇化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7):222-223.

[8]王琦琪.河东乡村劲吹文明新风——山西运城乡风文明建设纪实[J].农村工作通讯,2019(8):14-17.

[9]李静.乡风文明建設路径探析——以辽宁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3-59.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