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方言的声调格局及声调变异的实验语音学分析
2019-12-12史慧丽
史慧丽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愈加频繁,各方言区之间的交流也在逐渐深入,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越来越多,方言研究也迫切需要增加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语言接触下的方言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探索地方方言的发展演变及普通话对其产生的影响,这既有利于地方方言的保护,也有利于普通话工作的推广,方便当地人制定针对性的普通话学习策略。
一、西华方言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西华县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张启焕(1993)把河南方言分为5大方言片,其中西华方言属于河南方言的第二片淮阳片,并指出西华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其调值分别为24、53、55、312[1](P289~297);贺巍(1985)将周口方言分为蔡鲁、郑曹两片,认为西华方言属蔡鲁片[2];贺巍(2005)将周口方言分为漯项片和商阜片,西华方言归漯项片[3](P136~140),今多认同西华方言属漯项片这一观点。
关于西华方言的论述散见于一些论著之中,很少有专门的研究,我们从中国知网、中国万方数据库共检索出6篇对西华方言的直接研究。其中4篇是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其中,《西华方言的几个时间副词》(胡卫2012)[4]、金晓栋(2016)[5]从语法化角度对西华方言中的个别词进行分析,分别对西华方言中的几个时间副词和多功能词“给”的用法和语义进行简单分析,指出了其语义演变过程。《西华方言副词研究》(胡卫2012)[6]、《西华方言代词研究》(白净义2016)[7]这两篇硕士论文对西华方言类别词进行分析,前者对西华方言副词系统进行历时与共时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西华方言副词的特殊表现和演变规律;后者对西华方言代词的形成、用法进行描写分析,展现了西华方言代词的全貌。语音方面的研究只有1篇小论文和1篇硕士论文,缺乏西华方言声调的专门性研究成果。高向阳(2011)结合《汉语方言调查字表》对西华方言声韵调进行了简单描写和拟测,使我们对西华方言语音有了初步了解[8];高向阳(2012)加深了对西华方言语音的研究,在历时层面将西华方言与《广韵》《中原音韵》《中州音韵》进行对比分析,在共时层面与普通话以及周边方言进行比较,总结归纳了西华方言的语音特点和演变规律。该文指出西华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将调值分别记为24、42、55、312,并提出在西华方言中有部分去声字读作31,但没有揭示其语音条件及产生原因。[9]这为我们了解西华方言语音提供了材料,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口说耳辨”方法来获取方言音值,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方言语音进行描写,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难免会由于人的感受程度有限,可能会使研究结果出现一些偏差。
总的来说,对西华方言的直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皆有涉及,但还有很大可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关于声调的专门性研究尚为空白,需要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方言调查研究;语音研究主要以传统方法为主,还需要科学实验研究的补充佐证。本文运用现代科学设备对新老派西华方言声调及普通话声调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试图描写出西华方言声调格局特征,探索西华方言去声调出现两个变体的语音条件,并分析在与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西华方言声调产生的变异。
二、西华方言、普通话声调格局
本文选择两名老年发音人作为老派西华方言代表,选择四名青年发音人作为新派西华方言代表,与老派西华方言声调进行对比分析。新老派发音人均为西华本地人,常年居住在西华县域内,没有持续三年以上的长期外出经历,日常交流用语为西华方言。另选择一名普通话2级甲等的西华发音人为普通话代表,发音人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发音人情况一览表
本文在选定实验例字时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查字表》[10],结合西华方言实际使用情况及语音实验要求,兼顾各种声韵调类型。为防止发音人误读,在选择例字时避免多音字;由于擦音在语图上的复杂表现,本文尽量避免擦音声母字。本调查所用字表如表2所示,由于读作曲折调的去声字较少,只选择5个例字。
表2 西华方言声调实验例字
本研究使用新科数码专业录音笔进行录音,将其设置为单声道,10025hz;然后利用Adobe Audition CS6将错读、发音不清的读音及杂音剔除,选择清晰合适的材料用于实验,并将每个单字音切分开来,按照调类整理保存为wav格式。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剪辑好的单字音进行标注、去除弯头降尾,提取每个单字音在10个固定测量点的基频数据,再利用石锋(2006)[11]提出的T值法对基频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数据相对化、具有可比性,从而得出老派西华方言四声调及普通话在各个测量点的T值,据此生成西华方言声调格局图和普通话声调格局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 西华方言声调格局图 图2 普通话声调格局图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本人调查初步发现,西华方言的调类与普通话一致,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但其去声较为特殊,有降调和曲折调两种不同的条件变体;其他三个调类具体表现特征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以去声1表示去声中的降调变体,以去声2表示去声中的曲折调变体,具体分析如下。
通过图1和图2,并结合T值与五度值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普通话阴平调为平调,调值为55;西华方言阴平调则呈现出了明显的升调特征,其声学空间大致在1.5~4之间,其调值可记为24。普通话阳平调为升调,调值为35;而西华方言阳平调与之相反,呈现出下降态势,其声学空间在4~1之间,调值可记为42。普通话上声调为曲折调,调值为214;西华方言中上声调前两个测量点的T值曲线呈下降态势,但下降幅度较小,且后八个测量点T值基本一致,其声调曲线呈平缓状态,整个上声的声学空间都在3~4之间,我们可将其调值记为44。普通话去声为全降调,调值为51;西华方言中去声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调值,一种为降调,记为去声1,其声学空间在4~0.5之间,可记为41,与普通话去声相似。西华方言去声1与其阳平调略有相似,但也有所差异,比阳平调声学空间更为广阔、下降幅度更大,表现在听感上主要是去声更为干脆。另一种为曲折调,记为去声2,与普通话上声略为相似,但升降幅度不同,其起点为3.25,尾点为2.75,折点为0.75,其调值大致可记为413。西华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异同,如下表3所示:
表3 西华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对应关系表
西华方言与普通话虽然在语言类型学上是两种差异较小的语音系统,但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语音系统的声调表现特征还是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最为明显的如,二者的阳平调调型呈现出一升一降的截然不同态势,其阴平调和上声调调型也有很大差异。部分普通话去声字在西华方言中读作曲折调,如热、月、麦、蜡、袜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入声的分派有关。现代汉语普通话去声字主要来源于古去声字、全浊上声字及部分入声字,本文考察《方言调查字表》(1981)[10]发现,字表中的例字在西华方言中读为去声2的共计90字。其中上声只有“社”字,去声有“姓、距、裕、态”四字,入声字85字(其中清入声20字、全浊入声5字、次浊入声60字)。也就是说,西华方言去声2主要来源于古入声字。据此,本文认为西华方言去声2的产生与入声字的分派有关,且主要与次浊入声的分派关系密切。
三、西华方言声调变异的声学实验分析
本文利用现代声学仪器及语音分析软件对新老派西华方言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能够更加客观明确的反映出西华方言声调的变化情况。为使数据更具代表性,我们取4名新派发音人的T值均值,结合上述老派西华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声学数据,作出新老派西华方言和普通话声调格局对比图,如图3所示。
图3 新老派西华方言和普通话声调对比图
为了能够更为清晰地展示出新老派西华方言及普通话各声调的异同情况,本文将图2中的各声调对比拆分开来,如图4~7所示。
图4 新老派及普通话阴平调对比图 图5 新老派及普通话阳平调对比图
图6 新老派及普通话上声调对比图 图7 新老派及普通话去声调对比图
通过上述图4~7可以看出,西华方言上声的变异最为明显。新派方言的上声曲线保留了老派上声曲线前部小幅下降的基础上,从第6个测量点之后有了明显上升的趋势,曲线尾点的T值由3.24上升为3.84,虽然上升幅度比较小,但上声调曲线整体已经具有了曲折的趋势,比老派西华方言上声更接近普通话。这表明西华方言上声调受普通话影响较为显著,出现了向普通话上声调靠拢的趋势。其他调类虽然在调型上基本保留了老派方言的特征,但调值和调域跨度发生了一些变异,如新派方言去声调1的调域跨度增大,其最高点(首点)五度值达到了5,调值由老派的41变为51,与普通话去声更为接近;去声调2虽然保留了老派去声调2的曲折调调型,但具体特征发生了变化,起点变低、尾点变高,由原来的起点高于尾点变为起点低于尾点,与普通话上声调更为接近,其调值大致可记为214(或215)。阴平调和阳平调保留了老派方言的大部分特征,调型基本没变,调域跨度略微增大,这一变化可能是受生理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所致。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西华方言声调变异,本文将受普通话影响最为显著的上声曲线图单列,如图8所示:
图8 普通话接触过程中西华方言上声调的变异
综上,在与普通话接触过程中,新派西华方言声调保留了老派声调的部分特征,但也发生了明显变异。但这种变异在各声调中的表现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其中上声调变化最为显著,其次为去声1,阴平调与阳平调的变化较小。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社会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及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普通话已经进入到了社会的各阶层、各领域,各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接触也日益频繁。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接触过程中,强势语言必然会对弱势语言造成影响、甚至产生同化。普通话作为国家大力推行的通用语言,在与地方方言的接触及互动融合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必然会对地方方言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西华方言与普通话接触对西华方言声调产生的影响,我们就可以从上述新老派西华方言声调及普通话声调的对比分析中找到有力证据。西华方言上声调从老派的平缓到新派的曲折这一变异现象有着明显的向普通话靠拢趋势,这反映了作为强势语言的普通话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对西华方言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新派西华方言声调保留了老派方言的很多特征,也从侧面展现了西华方言作为一种独立语音系统的内部稳固性。
四、结语
本文在对西华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比的基础上,对西华新老派方言进行语音实验对比分析,探索西华方言在与普通话接触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现象,希望能丰富西华方言语音描写,方便当地人制定针对性的普通话策略,既有利于家乡文化的保护,也有利于普通话推广。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西华方言去声调有降调(去声1)和曲折调(去声2)两种变体,其中读为去声2的字主要来源于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尤其以次浊入声字为多;在与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西华方言声调虽然保留了老派方言声调的部分特征,但也可以明显看出,西华方言声调已经受普通话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变异,且这种变异在各声调中的表现呈现出不均衡状态,其变异程度略有不同。其中,上声调的变异最为明显,出现了由平调向曲折调发展的趋势,逐渐向普通话上声靠拢,这体现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地位的强势影响力。另一方面,西华方言阴平调和阳平调保留了老派方言的大部分特征,没有出现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侧面反映了西华方言作为一种独立语音系统的内部稳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