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医共体“黄州模式”

2019-12-11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0期
关键词:医共体总医院黄冈市

黄冈市黄州区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构建医共体信息化支撑体系。

湖北省黄冈市离省会武汉市不足百公里,多年来当地部分患者习惯于前往武汉的大医院就医。外转患者,除了确实有需要的疑难杂症患者之外,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对本地医院服务能力缺乏充分的认识。

为了把患者留在本地看病,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本地优质资源下沉,扎根到基层,深入本地患者中。在国家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和医共体建设的大环境下,黄冈市及黄州区两级政府从2017年开始不断探索,朝着减少患者外流、提高健康水平的目标努力。

政府推动医共体建立

尽管黄冈确实存在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但是更大的问题则是结构不优。这一点,《黄冈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也是有表述的。而且,上述规划也明确指出,结构不优主要表现为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发展要素支撑不够、信息化支撑不够等问题。

黄州区是黄冈市核心区域,2017,年黄州区外转住院人数占医保住院总人数的8%,外转患者人均医保费偏高,占医保住院总费用的24%。在医保筹资总额提升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公众实现“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黄冈市医疗改革被寄予厚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州区委、区政府陆续召开8次会议,希望能够适当解决上述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2017年底,黄冈市以黄州区为试点,成立黄州区总医院。新成立的黄州区总医院整合全区17家公立医疗机构、98家村卫生室资源,组建黄冈市黄州区数字化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数字化医共体”)。

另外,黄州区总医院提供的资料显示,2018年起,黄州区启动数字化医共体建设。黄州区与微医集团共同牵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重新构建与医共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2018年,黄州区启动数字化医共体建设之时,对现有基层医疗信息系统进行统一替换、统一升级,推出医疗卫生专网、医保专网、互联网、黄州总医院云链路“四网合一”。这样一来,全区实现各类卫生健康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均存储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防、治、康、宣、管五位一体健康服务。

数字化医共体在“四网合一”的基础上,打造智能分级诊疗工作站,覆盖基层医生所有诊疗公卫工作,涵盖家庭医生签约系统等。同时为基层医生提供PC端、移动端、云巡诊车等设备。目前,全区9辆云巡诊车、98台签约一体机、近百个远程一体机等设备均已正式投入使用。

黄州总医院急救调度及远程会诊中心,通过物联网管理技术,统一管理调度黄州区6辆急救车、9辆云巡诊车。这样的管理模式,也提升了区域内的急救能力。2019年7月24日夜间,急救调度中心接到急救电话,81岁的王先生呼吸不畅,急需救援。急救调度中心立刻派出救护车,值班医生通过远程视频与村医进行诊前沟通,了解患者病史,并指导村医进行简单救助。一小时后,王先生被送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黄州医院(黄州区人民医院),经诊断为右上肺占位,入院进行治疗。

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何必武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黄州区建立数字化医共体,打破了医疗、医药、医保数据孤岛,重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区域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希望为患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黄州总医院提供的资料指出,作为医疗集团与数字医疗平台合力打造的全国首个数字化医共体样板,推行一年多来,走出了基于数字化医共体建设运营的“黄州模式”。

黄州总医院对医疗机构实行财务、后勤、人事、业务、设备的“五统一管理”。财务设备方面,总医院对各医疗机构财务进行集中管理,成立各种临床辅助检查中心,按国家政策实行社会化,内部实行检查结果互认。

黄州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易鹏认为,“黄州模式”与其他医共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全面信息化,依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全区健康数据互联互通。纵向来看,实现了与省、市三级医院,甚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一个村诊室和社区站数据互通,横向也与卫健、医保、财政等监管部门数据相通。

医疗服务体系变化

医共体良好发展的根本,在于统一管理。2019年7月25日,黄州总医院院长邓光锐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黄州区数字化医共体在人事管理方面也实行统一管理。”

黄州区编办核定各医疗机构内设机构、编制总量,区人社局核定各医疗机构岗位,总医院对各医疗机构编制人事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后,减少行、管、后人员131人,占总人数的3.64%。

2018年以来,黄州总医院共派出下基层专家37人,占医疗专家总人数的27.01%,指定每人1/3时间服务基层,累计服务群众33800余人次。同时,全区共成立46支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88%。

黄州区人民医院是黄州数字化医共体核心成员机构之一。自2014年起,该医院每到周末,均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进行讲学、坐诊、手术示范等。近年来,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医院先后开展了“双镜联合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术”“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微创术” 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黄冈市及黄州区人民医院空白。同时,也为带动全区整体医疗水平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州区数字化医共体运行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与便捷度也同步提升。张先生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前在黄州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最近回到陶店乡卫生院康复。康复期间,护士会通过远程连接黄州区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陈裕民,协助主任床边查房,共同商定下一步的康复方案。

陶店乡卫生院院长胡彬坦言,改革之前,乡卫生院医疗能力不足,连慢阻肺患者都无法收治,需要转向上级医院。现在通过成立数字化医共体,总医院下属各医院的临床学科,建立大学科医疗服务机制。同时促进区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黄州总医院提供资料显示,2019年1-5月,全区医疗机构门诊量331647人次、住院量22673人次,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26%、24.64%。

黄州区建立数字化医共体,打破了医疗、医药、医保数据孤岛,重构医疗服务体系。

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居民已能在家门口获得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邓光锐指出,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同时,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也进一步改革优化,实现年薪制后,2018年,全区医疗机构职工平均工资比2016年增长12.90%。

数字化医共体的启动,促使黄州区的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方面,初步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2018年,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344例,区级医院下转患者25例。邓光锐补充说,政府通过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的医保支付方式,使黄州区医保资金结余500余万元。

随着医共体建设的逐步完善,黄州区医保基金逐年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付总额。同时制定考核办法,引导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并推行住院按病种付费,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预付制逐步覆盖到远程医疗、日间手术、签约服务等项目。医保基金使用渐趋合理,2019年一季度结余18%。

2019年6月,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对全市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作出批示:要大力推广黄州区经验做法,按全域、紧密、全覆盖要求狠抓落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步伐。

2019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名单”。黄冈市黄州区便是其中之一。

慢病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能促进医疗费用降低。邓光锐介绍:“2019年一季度,全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5.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57.52%,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7%、10.25%。”

2019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名单”。黄冈市黄州区便是其中之一。

猜你喜欢

医共体总医院黄冈市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我的理想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学界泰斗 德高望重——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教授程炳权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
“三八”节关爱女性健康 福能总医院开展免费疼痛诊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