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12-10曲洪伟
曲洪伟
(蓬莱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蓬莱 265612 )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胸腹部创伤的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技术方法,包括X线摄影、超声、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随着不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多层螺旋CT因其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较强的后处理功能等,在胸腹部创伤的诊断中逐渐突显优势[1]。所以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诊的54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22~61岁,平均(38.3±7.1)岁。受伤因素包括:交通事故损伤37例,坠落损伤11例,打击损伤6例。
1.2 方法
首先所有患者采用胸腹X线平片检查,检查参数为采用电压50~85kV,电流200mA。检查时患者采取站立位拍摄胸腹部的正、侧位或采取仰卧位拍摄胸腹部的正位X线平片。然后所有患者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250mA,视野300mm,层厚5mm,层距5mm,并对可疑位置进行厚度为1mm的薄层扫描。检查时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包括胸廓入口至耻骨联合以下,扫描完成后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工作,在最终成像中实现多角度和多方位,最终由放射科的资深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阅片并得出最终诊断结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与最终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成像质量情况,按照成像质量由好到差,分为1~3级[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与最终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
54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中创伤类型为肋骨骨折的患者有11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81.8%(9/11);肺挫伤患者有9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88.9%(8/9);胸腔积液的患者有8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87.5%(7/8);气胸的患者有7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85.7%(6/7);肺不张的患者有6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83.3%(5/6);纵膈气肿的患者有2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100.0%(2/2);皮下气肿的患者有4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75.0%(3/4);腰椎骨折的患者有6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83.3%(5/6);骨盆骨折的患者有3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66.7%(2/3),所以X线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3.9%。多层螺旋CT的诊断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总符合率为100.0%,明显高于X线诊断的符合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检查方法的成像质量情况
54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检查结果中,采用X线诊断成像等级为1级的32例(59.3%),2级的有12例(22.2%),3级的有9例(16.7%),而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成像等级为1级的49例(90.7%),2级的有4例(7.4%),3级的有1例(1.9%)。所以,多层螺旋CT的成像质量明显优于X线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可发现,肋骨骨折患者的肋骨内侧存在线样性低密度影响,且骨质发生连续性中断,断端有错位,且有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气肿情况。由于X线检查的成像分辨率较低,若骨折处分离程度不高、前后有组织相连,X线不能穿过,造成无法显示骨折情况,从而造成漏检。多层螺旋CT通过进行薄层重建,并结合矢状位和冠状位,对患者受损的器官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扫描,实现更全面的检查,从而为临床医师的准确诊断、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及疾病的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的诊断总符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X线诊断的符合率(P<0.05),且多层螺旋CT的成像质量也明显优于X线检查(P<0.05),与相关专家的研究结果一致[3],说明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所以,在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可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和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