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9-12-10饶碧玉刘艳慧邱金亮杨艳清

关键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毕业

饶碧玉,杨 蓉,王 静,刘艳慧,邱金亮,张 瑞,杨艳清

(云南农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用来衡量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否达到该专业所制订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一种合格性评价体系,是工科毕业生达到专业培养要求的制度保障[1];同时专业认证既是实现学位互认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又是当前新工科发展的需要,故开展专业认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

专业建设是高校本科教学中基础性、持续性、引领性的工作,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建设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认证建设重要精神,云南农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第一批专业认证建设的专业,以专业认证建设为契机,促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发展,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在挖掘专业现有基础条件潜力下,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指南,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标准内涵为导向,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建设,彰显专业特色,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实践平台、师资队伍五个主要方面建设,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逐步符合国家规定的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求,为后续申请国家专业认证奠定较好前期基础。

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建设目标

云南农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3年申报通过教育部批准,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为新办本科专业,目前有两届毕业生,6年办学历史。随着学校学科专业内涵发展的需要,为增强本专业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形成具有地方性特色,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建设目标为: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导向,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内涵要求,同时突出专业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监控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建设,逐步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不断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增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力。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建设思路

以认证促改促建促管的思想为主导,对照专业认证标准,全面进行专业认证建设。具体围绕专业认证中的三个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目标或成果导向OBE” “持续改进质量CQI”,及认证标准中通用标准及专业补充标准(体现专业特点)进行专业认证建设[4]。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将认证核心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在认证建设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平台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各类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内外部质量监控保障机制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明确建设重点,以五大主要建设内容为抓手,即以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为核心,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为重要举措,以实践平台建设为条件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决条件,全面有效进行专业认证建设。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建设主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优化是专业认证建设的中心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个专业的纲领性文件,对专业建设起指导性和决定性作用,是专业建设的中心工作[5]。按照认证标准内涵要求,以目标为导向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即对现行2016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优化,形成认证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指导专业认证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内容。

1.依据社会行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省属地方农业院校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特别给排水行业发展需要,在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体现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来制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体现人才培养差异化、特色性、地方性,针对农业院校面向地方区域(地州乡镇)及供排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认证标准内涵要求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评估及修订,修订中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学院定位及学科发展要求;能反映学生毕业5年左右具有的社会能力和发展预期,体现素质、知识、技能、能力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对于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和达成,毕业生反馈信息中能较为有效体现出来,因此,培养目标的制订要反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要引入企业行业专家的参与评价修订。

2.突出专业特色,确定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明确后,制定毕业要求,形成体现专业特色差异化发展的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能体现“明确、公开、可衡量、覆盖、支撑”的要求。在正确理解认证标准中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12条毕业要求内涵的基础上,突出农业院校给排水专业地域特色,如体现地方区域水安全与水净化及绿色减排等,制定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12条毕业要求,作为毕业要求一级指标; 细化12条毕业要求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点(2~4点),毕业要求指标点要能反映地方农业院校给排水专业学生毕业时应掌握和具有的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根据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2条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实现的关系矩阵图表。

3.建立成果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每个专业课程的优化组合,是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基础,课程体系设计能支持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的达成[7]。按照认证标准中关于课程体系的四种分类和比例要求,对现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并对课程各部分学分比例进行计算,看是否满足认证标准的最低要求。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交叉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基于成果导向,根据该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反向设计和梳理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与12条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构建12条毕业要求(一、二级指标)与支撑课程的关系表;要求每个二级指标点均需有对应的支撑课程(不少于3门课程),每门课程均要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有贡献;根据每一门课程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大小(关联度大小)确定权重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毕业要求和支撑课程的权重矩阵表,其中支撑同一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所有课程权重和为1,毕业要求和支撑课程关系矩阵表是评价毕业要求达成的主要依据。

(二) 人才培养达成度分析评价是专业认证建设的核心工作

人才培养达成度评价是专业认证标准实现的核心所在,能够体现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8]。达成度评价是专业认证建设的核心工作,目的在于明确教师教学组织责任,明晰学生学习要求,检验各教学环节,是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进行达成评价时,要求课程的达成要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毕业要求的达成要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达成度评价包含课程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其中课程达成度评价是基础。

1.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根据毕业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指导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对所有支撑课程,根据课程与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系,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明确支撑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按照认证要求的知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每个课程环节必须针对指标点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将“互联网+课程”融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支持相关的能力要求,并与毕业要求分解的二级指标点相匹配。

课程达成度评价是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础[9]。评价前要明确评价机构、评价对象、评价周期、评价方法、评价样本,为更准确评价课程达成度,鼓励采用多种形式的达成度评价方法。课程达成度评价一般在课程学期结束后即可进行,为体现持续改进,要求同一门课要进行至少连续两个年级的评价。具体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法-课程考核成绩评价法,通过对课程教学考核环节中学生成绩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评价;(2)定性评价法-问卷调查法,针对课程目标设计问卷,对上课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定量评价法的补充。

2.毕业要求达成评价

课程达成评价中,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涵盖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内容,以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达成评价结果用于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具体达成度分析评价采用权重分析法,课程达成依据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所对应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考核成绩进行课程达成度评价,再根据每门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计算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对毕业的最近两届毕业生人才培养毕业要求达成进行分析,毕业要求达成度为0.6~0.9之间,要求最低达到0.65。同时还可根据毕业要求一级指标点设计问卷,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定量评价的补充。

3.培养目标达成评价

培养目标达成评价目的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验证,一般采用定性法。培养目标在符合学校定位的同时,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要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并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因此需要由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教师进行参与评价,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法,按培养目标设置问卷,评价内容包括毕业生能力、课程体系、支持条件、教学管理、教师水平等,通过调查分析对培养目标的认同程度和达成情况。

(三)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建设的重要举措

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最为强调的一项工作。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贯彻持续改进的思想,是实现教学质量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重要措施[10]。而持续改进的前提是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建立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核心任务是以保证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实现。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健全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机制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要建立质量标准,要求各主要教学环节(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编制、任课教师要求、教材要求、教学计划制定、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有明确的质量要求;第二,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质量跟踪监控,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收集教学质量评价典型案例;第三,要建立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围绕培养目标的达成,对毕业生进行5年左右持续跟踪,包括就业情况、从事本专业情况、工作成效等,由于该专业只有两届毕业生,毕业生较少,逐步完善该机制;第四,与行业企业多沟通,构建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2.基于评价结果的专业持续改进

一个有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可分解、可操作、可控制的闭环管理流程。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改进机制,专业注重收集来自内部和外部各方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社会评价结果,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教学活动实施持续改进以及定期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修订;通过内外部评价和反馈过中获得信息,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四)实践平台建设是专业认证建设的条件保障

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是把传授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1]。实践教学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对实践教学部分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应具有的能力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平台条件是实践教学能否进行完成的条件保障,进行实践平台条件建设是基础工作。在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条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对策措施。

1.实践平台条件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对于实验教学,认证标准中有明确的开设要求,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由于该专业只有6年办学历史,平台条件建设基础薄弱,实验场地和面积有限,现有专业实验室较少,不能完全满足认证开设实验的要求,只能开出一部分实验,实验开出质量不高、开出率低,实验开出种类单一,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够,不能满足认证要求的台套组数;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由于专业办学历史不长,社会影响力不够,与行业企业联系合作不多,目前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够、性质单一,特别是与有影响的大型供排水企业、污水处理厂还没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学生实习实践还不能完全有保障。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对策措施

对照专业认证标准和专业规范,梳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学和实践基地部分。首先,要明确开设的实验课程,包括独立设课实验和课带实验及每个实验课程中的具体实验数、名称、仪器设备及场地等;第二,对专业现有开设实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包括专业实验室情况、已开设实验情况、下一步拟开设实验及所需仪器设备及场地情况等;第三,根据全面梳理核实结果提出实验室建设规划及仪器设备购买详细计划,分年度实施完善,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达到认证和规范要求;第四,提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计划,走出去请进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基地建设,基地要能覆盖专业方向,满足专业规范所列实习单元的要求,使用稳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五)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认证建设的先决条件

专业认证对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工程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我国工程教育,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先决条件[12]。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学生,师资队伍在专业认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认证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专业认证要求,针对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1.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情况,共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硕士8人;本专业4人,相关专业15人;35岁以下4人,36~50岁 12人,51~60岁以上3人;另外兼职教师有5人,来自设计院和供水排水企业。教师基本能够承担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讲课任务,但仍有一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等课程,需由企业或行业专家承担。 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教师认证观念理念滞后,认证意识不强,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创新不够;教师总体数量够,但本专业教师少,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把握不够;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教师较少,学科方向带头人较少,学术梯队不尽合理;大部分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够,理论型书本型教师多,工程背景不能满足专业认证要求对教学需要特别是实践教学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需要。

2.师资队伍建设对策措施

根据认证标准对师资队伍要求及目前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措施。首先,加强教师专业认证意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基于认证的教育教学改革,渗透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全过程;第二,优化本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制定教师引进计划,加强对口专业教师引进力度,特别是市政工程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同时加强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育;第三,要求教师根据专业毕业要求、课程目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第四,要求专业课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参与实际工程,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使工程背景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第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职业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的能力,同时多参与学术交流,及时掌握本学科专业发展动态。

四、 结论

专业认证建设是当前高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笔者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进行探索与思考,提出专业认证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平台条件、师资队伍五个方面,其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是中心,达成度分析评价是核心,持续改进是重要举措,实践平台建设是条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先决条件。通过专业认证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力,为新办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毕业
强化住培管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住培质量——中医住培基地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