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国情教育
2019-12-09彭怀友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地理面貌特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贯彻国情教育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实事求是的观点,揭示我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海陆兼备、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复杂多样、河湖众多、山川壮丽、土壤植被丰富多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初中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认识伟大、美丽、富饶的祖国多么可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是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例如,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84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742.6万公顷,倒塌房屋27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危害严重,防灾减灾工作特别重要。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讲述,我国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学生懂得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抗灾救灾才能取得伟大胜利,懂得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全民族防灾意识的重要性。
二教育学生认清我国的人口国情,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我国人口突出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2017年底我国大陆人口达到13.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众多,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我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确我国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不严格控制人口,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让学生懂得“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自觉遵守和宣传我国的人口政策。
三培养学生“人均”观念,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结合教材内容,在讲述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时,教师应指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也必须指出: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还存在着严重浪费和利用不合理现象。比如,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会更加突出。让学生认清我国自然资源国情,明白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增强学生建设“四化”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遵守和宣传“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等基本国策,以及《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法律法规。
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觀念,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人类与环境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对立又统一。在中国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我国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的经验和教训。如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南丰北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造成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对此,可通过跨流域调水和兴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来调配水资源。而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使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产量下降。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懂得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要很好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自觉遵守和执行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
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阵地,八年级的中国地理有丰富的国情和爱国主义素材,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挖掘这些内容,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时政,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文学.地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J].教书育人,2018(13):38.
[2] 王皓琨.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2(Z1):58-61.
[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地理》(2013年版)
作者简介:彭怀友(1972.2—),男,四川凉山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