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静与阿替普酶联合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对颅内血流速度、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9-12-09李剑钱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5期
关键词:醒脑静急性脑卒中阿替普酶

李剑 钱祥

[摘要]目的 分析醒脑静与阿替普酶联合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对颅内血流速度、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4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冰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阿替普酶+醒脑静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缺血面积(9.32±3.86)cm2小于对照组(13.02±4.12)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P<0.05)。治疗前,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颅内血流速度指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动脉(中、前、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4.9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DF-15、GFAP、磷脂酚丝氨酸(Ps)、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D水平高于对照组,GDF-15、GFAP、P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5.2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26.22,P<0.05)。结论醒脑静与阿替普酶联合用于急性脑卒中可通过改善缺血区域血供和脑血管内皮功能,降低GDF-15、GFAP、Ps的表达水平,达到缩小缺血面积,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醒脑静;阿替普酶;颅内血流速度;急性脑卒中;生长分化因子一巧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5-0435-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5.015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及时开通梗阻的血管、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1]。阿替普酶是一种糖蛋白类溶栓药物,可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而发挥溶栓效果[2]。醒脑静是一种中药注射剂,具有醒脑开窍、活血解毒之功效,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3]。血清标志物是目前评价神经系统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可促进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并参与脑组织缺血再灌损伤过程[4]。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自(GFAP)可诱导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炎症反应,加重神经功能损伤[5]。醒脑静与阿替普酶对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公认,但其对GDF-15、GFAP等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醒脑静与阿替普酶联合用于急性脑卒中对患者颅内血流速度、GDF-15、GFAP水平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50~75岁,平均(60.21±9.89)岁;病程1~4.5h,平均(2.62±0.68)h;合并症:高血压33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25例;其中吸烟19例,饮酒17例。观察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50~75岁,平均(61.02±9.95)岁:病程1~4.5h,平城2.66±0.63)h;合并症:高血压30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28例;其中吸烟21例,饮酒16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诊断标准[6];(2)经颅脑CT和(或)MRI证实;(3)发病时间<24h;(4)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1)头颅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脑转移者;(2)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和有出血倾向者;(3)血液、风湿性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全身系统性感染者;(4)精神系统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给予吸氧、脱水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商品名:爱通立,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0.9mg/kg,最大应用剂量不超过90mg,首先静脉推注10%剂量,之后60min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期间每隔15min,滴注完毕后6h内每30min,之后每1h进行一次神经学评估和血压监测,持续监测24h。如出现严重头痛、血压升高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阿替普酶治疗后24h内不使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静治疗,将醒脑静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

1.3 检测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德国DWL公司Multi-Dop X一体机测定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肱动脉,于心电图R波顶点时测定舒张末期肱动脉内径(DO)。将血压计袖带置于肱动脉远端,充气加压至200mmHg,5min后放气,放气后60s测定肱动脉内径(D1)。计算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D1-DO)D0×100%。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4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室温静置1h,以转速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DF-15、GFAP、磷脂酰丝氨酸(Ps)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缺血面积、颅内血流速度指标、GDF-15、GFAP、Ps、FMD水平变化。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缺血面积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缺血面积(9.32±3.86)cm2小于对照组(13.02±4.12)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血流速度指標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DF-15、GFAP、Ps、 FMD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D水平高于对照组,GDF-15、GFAP、P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评分、MoCA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所致的脑血管供血不足或中断,继而导致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等特点,可引起不同程度偏身麻木、功能障碍、口眼歪斜,或伴失语、昏迷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急性脑卒中发作后可引起神经元缺血、缺氧性损伤,代谢状态改变,活性氧簇生成过多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神经细胞损伤甚至引起神经细胞凋亡[8]。及时的溶栓治疗以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其致残率和病死率[9]。

阿替普酶是一种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后可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促进血栓溶解,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2]。醒脑静注射液是由麝香、冰片、桅子、郁金等中药经现代工艺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组方中以麝香为君药,功擅开窍辟秽、通络散瘀;冰片为臣药,可开窍醒神、清热解毒;佐以桅子清热解毒、泻火凉血;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诸药合用,共奏醒脑开窍、活血解毒之功效[3]。

本研究结果提示,醒脑静与阿替普酶联合用于急性脑卒中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益。这一结果与已有的临床研究结论一致[10]。这可能是由于醒脑静中的天然冰片可快速通过血脑屏障,抑制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脑氧摄取率,进而保护神经功能。麝香提取物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缺氧导致的脑损伤,进而保护神经元[1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内皮功能障碍时,血管功能结构破坏。FMD是反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损害程度的灵敏指标[12]。本研究中采用醒脑静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后患者的大脑动脉(中、前、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单用阿替普酶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醒脑静与阿替普酶联合用于急性脑卒中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缺血区域血流灌注。

GDF-15是近年新发现的神经缺损标志物,GDF-巧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当脑损伤发生后GDF-15大量释放[13]。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骨架组成成分,是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脑卒中发生后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合成GFAP[14]。Ps是脑细胞膜活性成分,可维持细胞膜柔韧性、增强信号传递,进而改善大脑功能[15]。本研究中采用醒脑静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后治疗者的血清GDF-15、GFAP、Ps水平低于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者。

综上所述,醒脑静与阿替普酶联合用于急性脑卒中可通过改善缺血区域血供和脑血管内皮功能,降低GDF-15、GFAP,Ps的表达水平,达到缩小缺血面积,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uger S,Witsch J,Dietz A,et al.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serum levelsdistinguish betwee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early phase of stroke[J].Clin Chem,2016,23(5):96-98.

[2]王自然,郑梅,赵广建,等.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 ,33(5):391-394.

[3]倪少波,陈翔,李勇,等.醒脑静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血清CRP及肢体功能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7(2):136-138,141.

[4]刘希奇.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1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171-3173.

[5]胡伟,刘丹荣,刘雨银,等.复方血栓通胶囊辅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和血清PARK7、GFAP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6,15(2):116-118,122.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规范共识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7]王淑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7 ,34(1):97-99.

[8]朱刚,余成,钟平,等.神经科重症病房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361-2363.

[9]魏竞竞,张志辰,申伟,等.40岁以上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腰臀比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及中医证候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3):242-247.

[10]魏雪涛,刘海花,马如静.醒脑静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神经功能及相关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4):2155-2157.

[11]马征,孙雅菲,麝玲伶,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9):186-190.

[12]胡蓓蕾,邹明,陈松芳,等.醒脑静对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清Tf与Ft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507-509.

[13]周静,罗勇,姚珊,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GDF-15、GFAY水平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7 ,57(18):46-48.

[14]项薇,潘速跃,武肖娜,等.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及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392-2394.

[15]Dunbar M,Mineyko A.Biomarkes of inflammation in pediatric arterial is-ehernie stroke J].Pediatr Neurol Briefs,2016,30(11):41-43.(收稿日期:2019-2-15)

作者单位:315400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李剑(1985-),主管药师

猜你喜欢

醒脑静急性脑卒中阿替普酶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效果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分析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