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12-08梁晓雨
蒋 英 宋 微 梁晓雨
(河北易县医院 河北 保定 074200)
外力伤害,如交通事故、挤压、高处坠落和锐器等常常可致胸腹部创伤,临床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DR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本院收治179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均行DR检查和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并参照临床及病理检查结果,以期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179例,其中男124例,女55例,年龄8~64岁,平均年龄(34.1±8.5)岁。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发凉、淤血、瘀斑,脉率加快,恶心呕吐,咯血;主诉胸部/腹部疼痛、呼吸困难等。179例患者中,交通事故伤85例(47.4%),挤压伤35例(20.0%),高处坠落伤29例(16.1%),锐器刺伤19例(10.5%),重物砸伤11例(6.0%)。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179 例患者均行DR检查和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患者入院后即刻行DR检查。采用日立公司Radnext 50 DR检查仪,扫描参数:55~80kV,200mA。DR检查完成后,行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采用飞利浦公司Brillance 64排128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盆底。扫描参数:120kV,380mA,螺距0.984:1,层厚0.625mm,图像重建层厚5mm,扫描时间约为7s,不要求屏气。图像采集完成后,应用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主要包括对损伤部位的多平面重建和骨骼二、三维重建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和DR诊断准确率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创伤情况
179 例患者中,单纯胸部创伤32例(32/179),单纯腹部创伤29例(29/179),其余118例(118/179)均为胸腹部多发创伤。
2.2 64排128层螺旋CT和DR检查的准确率比较
179 例患者共损伤551处,其中肋骨骨折97例,皮下气肿49例,胸腔积液44例,腹盆腔积液43例,脾脏损伤39例,锁骨骨折37例,气胸33例,肝脏损伤30例,肺不张28例,肾脏损伤25例,骨盆骨折21例,胰腺损伤19例,膈肌损伤和胃损伤各15例,肺挫伤14例,肩胛骨骨折和连枷胸各12例,肠系膜撕裂伤和血肿各9例。参照临床及病理检查结果,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检出全部损伤,诊断准确率为100.0%,DR检查出损伤435处,诊断准确率为78.9%(435/551)。经统计学检验,64排128层螺旋CT和DR诊断准确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4,P<0.05)。
3 讨论
腹部空腔脏器受损伤破裂时,可因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而威胁生命。因此,快速、准确诊断损伤部位至关重要。
X射线是世界上最早的非创伤性内脏检查技术。但普通X线检查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成像容易受衣物、软组织厚度的影响,而且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普通X线难以准确监测出这些组织的病变。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率与透过率的不同,用X射线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特定断面的扫描,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形成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1]。CT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以不同的灰度来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白影表示高吸收区,黑影表示低吸收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了螺旋CT机,螺旋CT采用滑环技术,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以快速、不间断地采集数据,减少了运动伪迹和漏扫,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在单层螺旋CT的基础上,又发展起来多层螺旋CT,最早于1991年出现双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的检测器是多排的,可以同时采集多层投影数据,扫描覆盖范围更大,扫描时间缩短,Z轴分辨率更高。
包庆武[2]采用6层螺旋CT对6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能明显提高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水平。李清海[3]为了探讨螺旋CT急诊胸腹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和总结了54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研究发现通过CT检测可快速、便捷、准确地进行诊断,为急救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诊治方向,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本研究分析了179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0%,DR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8.9%,两者有显著差异。
综上,CT可快速、便捷地对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