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孩子的美感
2019-12-06杜月朋
杜月朋
摘 要 美是对于人的主观需求有功利价值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使人主观上产生出的一种快乐感觉。若想感受事物之美,则该事物必将使你感到快乐。对于孩子的成长,需要让他们顺应自己的天性,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应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美感,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观和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培养;美感
中图分类号:H09,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81-01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分展示教师的聪明才智、学识才情、技能技巧的过程,也是教师心理品质的再现过程。本文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感悟诗歌之美、感悟修辞之美、感悟诵读之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美感,并生成美感的课堂,丰富心理品质教育的内涵。
一、感悟诗歌之美
诗歌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歌无疑是最具审美性的。苏雪林说:“诗乃美文之一种”。诗歌不仅本身是美的,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美;它驯服一切不可融合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人们对诗歌的喜爱,从根本上讲是源于诗美。
小学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小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指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诗词的特质决定了小学诗词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不是轻易就能够很好地完成的。“诗无达诂”,因此我们小学老师的诗词教学也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与高度。要顺利地承担这一重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修养和较宽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善于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不管是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语言美、音乐美,还是通过对诗人及成诗背景的介绍,把握小学诗词的意境;或者是通过教学辅助手段、绘画及音乐获得诗美的灵感,通过讨论、背诵等方式获得名词佳句的理解与积累;还是通过分析领悟诗的意味与兴味……见仁见智、见浅见美,小学诗词的教学如同小学诗词的鉴赏,不拘定格、各见所长。
二、感悟修辞之美
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系辞上》有云:“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对外界的认知,包括语言的习得必须遵循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语言的形象化、生动化是满足其好奇心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其成长和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必须借助于修辞来实现。小学阶段学习了大量的儿歌,这些儿歌具有较高的修辞艺术。在音乐方面旋律活泼、优美动听、寓教于乐;在内容上意象清新自然、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在结构上,句式巧妙、章法紧凑,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
三、感悟诵读之美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讲析”的模式,教师看重的是知识点的传授,对课文谋篇布局的分析,对字词句段的理解,对语法修辞的掌握。这些并不错,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却提不起兴趣呢?原因在于我们注重文本的分析,我们习惯了解构,把一篇文章肢解开来,按语文知识点来归类,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记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并用来考试。以致于我们的学生不能体验并享受语文之美。
语文之美最为直观的表现方式就是朗读、朗诵。通过朗读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语文(书面语言)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感,加深并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朗读本身又是一种创作(二度创作),朗读者加入了自己的体會,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朗读因而成为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创作行为,而这正是朗读的魅力所在。
四、小结
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必须拥有更为敏锐的美感,因为将来的世界为他们所拥有和创造。如果我们在儿童时期就学会了用美的眼光和标准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思考和价值判断,具有艺术的心灵不被陈规陋习所束缚,成为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主体,不言而喻,我们将来的世界将会是个怎样子呢?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儿童拥有自发的审美倾向和创造。正如罗恩菲尔德所倡导的:”让儿童以异于其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赛清.裸读文本:别样的阅读美感[J].小学教学参考,2019(19):26-27.
[2]杨健.董一菲“诗意语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