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三反一”教作文

2019-12-06顾艳

关键词:作文指导

顾艳

摘要:模仿是学生学习写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范文引路也一直是习作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尝试选用范文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初显成效,现谈谈如何挑选和利用好范文,挖掘写作训练的要点,引导学生“举三反一”,逐步积累写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范文的选择;作文指导;举三反一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120-1

范文,就是符合题目的要求,又比较的规范,能为学习者提供示范的文章。笔者现以一堂作文指导课,来谈谈如何选好范文,如何举三反一。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场景描写中突出人物形象”,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经过反复筛选,最后运用了三段范文,来帮助学生进行作文升格。

这三篇范文,第一篇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刻画母亲的一个场景;第二篇是朱自清《背影》中刻画父亲的一个场景;第三篇是学生范文《有你相伴》中刻画母亲的一个场景:

到了一座高高的桥下,你为了安全,把我从后座上抱了下来。你右手推着自行车,左手牵起我的手,说:“孩子,我们一起走过去。”你的眼神里充满了温柔和坚定。雨似乎越下越大,忽然一阵大风携着雨扑向了我,我不由自主地微微后退了一步。你赶紧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了我的身上。突然,旁边一辆车子飞快的驶过,你下意识的的用自己的身体挡了一下,任凭水花飞溅到你的身上,你的神情带着些许慌张,却依然扯出一抹微笑。雨水顺着你的发丝钻入脖颈,你都没顾得上给自己擦拭一下。我心里只觉得风雨中的你坚不可摧,顿时,似乎有一种力量推着我紧紧跟上你的脚步。过了桥你又把我抱上车,继续稳稳的前进。

下面是我对教学过程的思考。

一、举三反一,突出“三”的共性

所谓“举三反一”,指的是在教授学生某一种写作方法时,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篇例文感受某种写作方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在学习中有一遍遍的巩固强化的过程。比如这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场景描写中突出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巩固场景的概念,明确构成场景的要素,学会如何写好一个场景,我先精心选择了两个课内文本中的片段作为范例和一个学生作品中的片段。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看到了这些范文的共性:都注重把人物放在具体的场景中去刻画;场景构成的要素中都含有:主要人物,配角映衬,景物烘托,“我”的感受;在刻画人物时,要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多方面来描写,并且都注重细节刻画。课堂上,我通过对这些范例的朗读、点评、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场景描写的要素,从而明确场景描写的含义:场景是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活动所组成的画面。在学生明确了如何进行整体构图之后,让他们进一步懂得在场景中如何刻画好人物:要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如何用好景物,巧妙的景物既能够烘托人物,又能推动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注重作文中的“我”的描写,来突出主角的形象。只有我们提供给学生的范文具有共性,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解,在学生着手模仿练习的时候可操作性更加强。

二、举三反一,注意“三”的个性

1.注意范本内容之间的互补

在选择范文的时候,我们在数量上要有所要求。但是所选择的例子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这些例子在具有共性的前提下,也应该是各有特点的。因为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个场景,不可能穷尽相关的写作技巧。比如我选择的两个场景之中,《秋天的怀念》这个场景,史铁生对于母亲的刻画有较多的语言描写,而且细节刻画也使得人物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挡在窗前”“悄悄出去”写尽了母亲的敏感细致。而《背影》中朱自清刻画父亲买橘子的场景,则运用了前一个例子中没有的外貌描写,来突出父亲的朴实,甚至以此隐含当时作者的家境;动作描写也是在前一个例子的基础上形成了系列,刻画父亲为了买橘子“走”“探”“穿过”“爬上”“攀”“缩”“微倾”,让学生可以从此例中去学会细化动作,并在辨析的过程中,形成准确选择动词的意识。这样的两个范例同中有异,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免在作文指导课的时候,用一个例子或相同的例子致使学生的思维固化,写作单一化,僵化。

2.注意文本与学生作品的结合

在这节作文指导课中,前两个例子的范文堪称经典,史铁生、朱自清,都是文字的名家,画人的高手,《秋天的怀念》和《背影》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有这样的文章,引领着学生的写作,自然是良师名作,受益匪浅。但是为了照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避免出现欣赏学习范文就是学生昂起头来赞叹的仰望,然后低下头来自叹不如的情况,为了蹲下来教作文,拉近范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还有意识地选择一段学生的作文,以暗示学生;范文的水平并不是高不可攀。你们只要努力,也可以写出来。这样做既是“举三反一”在数量上的巩固强化,也是引导学生用平视的眼光来欣赏这段范例,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愿意模仿学习。

三、举三反一,重视“三”的延伸

尽管注意到范文的“举三”,然而一节课的时间对于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可以说对于一种作文技巧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作文、日记、周记中我们都要有意识的追踪巩固,切实关注学生的掌握。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一大要任就是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作文综合体现了学生语文听、说、读、寫能力,其中“写”指的就是我们的作文,而“读”则是作文的输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不仅是写作的积累,更是写作最好的指导,而要发挥好阅读对于写作的指导作用,不仅仅是我们强调的学生自由的课外阅读,美文欣赏,更需要老师来进行精心的引导规划,做到读写结合,从而提升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作文指导
让习作成为学生的朋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探讨小学高段作文指导的教学方式
关于小学作文指导中的想象和观察研究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八点建议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探讨
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