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八点建议
2017-01-12田燕燕
田燕燕
摘 要: 近年来,高中生考场作文得分不高,究其原因是缺乏规范化、科学化训练;学生作文只要从主题、扣题、文体、素材、如何借鉴、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规范化、科学化练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作文 作文指导 八点建议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并多次参加金沙县高三模拟考试的阅卷。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和阅卷经验,针对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失误谈谈想法。
一、关于“主题”
在每年高考之前,不少学校会组织所谓骨干教师猜题,我认为这是多余的。对于高考作文的“主题”,最好是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就是历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几乎都是在围绕“做人”进行命制;所谓“万变”,就是指不同的命题者其实一直都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其实也就摸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命脉。鉴于此,我们在备考中最应该做好的事情不是猜题,而是让学生“以作文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这才是把握高考作文主题的根本。
二、关于“扣题”
“扣题”是高考作文的救命稻草,一点也不为过。我在作文阅卷中,偶尔遇到那种粗看不扣题,细看扣题的作文,总是不爽,于是分数就大打折扣。这有点和“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相似。我认为,作文“扣题”最好是无处不扣,标题、开头、过渡、事例、结尾都得扣,不仅在文字上表层扣,还应在行文中深层扣。2001年有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满分作文,被评为当年最牛作文。其实仔细阅读,会发现考生一直在写赤兔马的“忠诚”,而非试卷命制话题“诚信”,但就因为考生在行文中让“诚信”这个词随处可见,于是就麻痹了阅卷者,获得了满分。
三、关于“文体”
高考作文最好求稳,不必冒险,为此,在文体的选择上,最好还是选用常见的议论性散文,或者文化性散文比较妥当。在阅卷中,记叙文的扣题一般是暗扣或者结尾再扣,最容易被误判。至于那些创新的文体,比如演讲稿、网贴文、报告等,因为考生的把握欠缺火候,反而凸显出自身文字素养的欠缺与浅陋,于是弄巧成拙。我认为所谓文体创新其实是相对的,比如大家都写记叙文、议论文,只要你写了日记体,就算创新了。为此,选择易于把握的文体,是考生的首选。
四、关于“结构”
前面说了文体最好选择议论性散文,这就决定了与该文体相对应的黄金结构,也就是“三三式”结构。所谓“三三式”,其实就是“总分总”构成一个“三”,“分”有三段为另一个“三”。而“分”的部分最佳的结构是并列层递式,也就是说三个分论点在形式上为并列,而在内容上却呈递进。在字数的选择上,建议首段150字,中间三段各200字,结尾段150字,共计900字。
五、关于“素材”
很多专家都呼吁学生要使用新鲜的素材,增加文章的新颖度,我认为大可不必。专家呼吁的理由是作文里不应该天天学雷锋,像走亲戚一样,到处都是熟人,这会造成阅卷者的审美疲劳。但是就我们面对的现状,学生文字素养较差,功底薄,谋篇布局欠缺,你让他去尝鲜自我创新,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旧素材就不一样。旧素材被很多考生写过,而且可能存在不少经典,考生可以走捷径进行嫁接。水平欠佳的考生可直接组合,水平偏高的考生可进行个性的化用,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六、关于“借鉴”
去年高三模拟考试我改到一篇作文,全部是从我同事的书里借鉴的,我出于该考生组合不错且喜欢读书的缘故打了48分,另外一位老师打了56分,然后三评打了54分,我的分数被自然踢掉。后来,评卷组长给全体作文阅卷老师展示了这篇作文,我说这篇作文是借鉴我同事书里的内容的。评卷组老师反问我:“依据呢?”我不可能回家拿书证明,于是只得一笑了之。为此,让学生特别是文字素养较差的学生努力借鉴是很有必要的。牛顿临终遗言说:“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我想说的是,考生的作文所以有这样高的分数,是因为他们懂得借鉴的缘故。
七、关于“宿构”
事实上,借鉴的最高境界不是借别人的东西,而是借自己的文字。这就涉及“宿构”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都会要求考生不要套用,不要“宿构”。但是阅读部分满分作文,我发现那些考生也太牛气冲天,居然在考场上戴着镣铐跳舞也能舞出如此极致。我曾经读过一篇重庆卷的满分作文,考生在两个人物事例之前竟然还各填了一首词。说实话,那词的水平,我就是半天填一首都难,何况还是两首,何况还是800多个汉字的作文。后来和重庆一中的一个老师交流,才知道那篇作文是他的学生写的,该考生在备考时就已经将该篇作文修改了无数遍,在考场上只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根据作文命题换个主题而已。2014年高考前一个月,我也让学生花一个星期专门打造作文,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有的学生不以为然,有的学生却认真做了,其中一位认真做了的王姓同学的语文估分是105分,其中27分的选择题她才得12分,作文估分45分。后来高考成绩公布,她的语文得了127分,除了个别的题估分有误差外,我估计她的作文分应在58分左右。我们常说,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让学生认真打磨一两篇作文以为备用,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八、关于“表达”
我一直不喜欢叙述性的文章,其根源在于这类文章淡而无味,很难制造兴奋点,很难引起阅卷者阅读的兴趣与关注。在阅卷场上,如果一篇文章流于平淡,无任何吸引眼球的亮点,那么,阅卷老师肯定不会高抬贵手,给其一个相对满意的分数。事实上,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这种平淡如水的作文可能会占60%左右。为此,教师最好建议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多用几种表达方式,特别是要多用描写性的文字,这样可以让文章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即使是议论性散文,在写作人物事例时,也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融进描写的表达,使文章变得形象、生动,从而避免空洞与枯燥。而且从数据比例的角度,考生的作文一旦摆脱完全的叙述性,也就意味着其作文摆脱了60%的行列,有了进入前40%的可能性,作文也就进入新的境地,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