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重构,让初中英语诗歌教学重生灵性

2019-12-06张广林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维力重构诗歌

张广林

诗歌学习既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也能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生成。整个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只在“8A Seasons of the Year”安排了一篇诗歌学习,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这篇文本,给每个学生的精神领域注入诗歌的精彩。英语诗歌跟中文诗歌一样具有固定的形式,都有相对独立的意象,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对诗歌文本进行重构,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而给他们最适切的诗歌教学。

1. 贴近学生的兴趣点,给诗歌学习以温度

尽管学生对简单的、朗朗上口的诗歌比较感兴趣,但教材提供的文本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加之篇幅较长又有一定量的生词,学生学习起来会缺少兴致,这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重构。文本中对四季的描述是典型的乡村田园生活,但现在的学生大多住在城里,或者城乡结合部,对书中的景致很陌生,学习的兴趣当然不浓。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小溪,没见过收割庄稼的场景,更没有夏天在树下乘凉的那种体验。首先,教师增设一个图像文本,让学生对着画面了解文中所描述的四季。这个图像文本在某种程度上将课本文本进行了轉化,让学生对诗歌的解读多了一个维度,也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对着画面说着里面蕴含的英语词汇、英语句式,碰到没有学过的,教师就轻轻带过,以便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接着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观看大自然的景象。很明显,讲这首诗歌的时候正值冬季,教师将文本的顺序进行了调整,让学生先从当下的季节学起,以便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切身的体会。教师先让学生说出这时候季节的特点,于是学生有了这样的表达,“The students are running in the playground. It is cold now. The school is still covered with snow.”

2. 对接学生的发展区,给诗歌学习以宽度

就英语诗歌学习而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知诗歌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即要让学生浸润在诗歌的氛围里,不能游离在诗歌之外。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学习部分诗歌,记一记单词、写一写短语、默一默文本,这样的诗歌学习,已经失去原本的韵味与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区开展教学,使诗歌的美真正在学生内心生根。比如说,教师首先让学生去读诗,每一组读一段(即对文本进行缩减),当然这个读是有要求的,教师让他们“Read it clearly and emotionally (有感情地) together. Pay attention to the stops、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语调).”接着教师让他们在组里相互对读,由于诗歌本身的韵律很强,学生读起来很有节奏,也很感兴趣。在读的环节里,教师要让大多学生都能从读中享受到诗歌的美,也能让他们在读的时候,享受成就感。教师随机在每组中抽取一名学生,让他们到教室前面去朗读,然后让其余学生按照生动、准确、流畅的标准给朗读者打分。参与诗歌的学习就成了所有人的事,不再是个别学生表演的特权。当然教师也要将教学环节聚焦于部分优生,在适当时可增设一些文本。例如,在朗读之后教师设置这样一段:“I try to do my best each day in my work and in my play. If I exercise more, Ill be healthier than before.”由此可见,重构文本可以尊重每个学生的学情,让他们的诗歌素养得以发展。

3. 提升学生的思维力,给诗歌学习以深度

所谓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教师也要通过对诗歌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诗歌不仅需要朗读,同样需要理解与鉴赏,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比如,教师增设一句诗,“If winter comes, will spring be far away?”让学生去理解诗歌的含义,首先在读完之后,让学生将它翻译成中文,接着讨论这句诗歌的内在含义。教师让学生用另外一种表达来感悟这首诗歌,于是他们写道,“If confidence comes, will difficulty be away?”学生表达的意思是,只要有信心,困难总会离开。学生的思维力已经从诗歌的表层进入诗歌的内在。教师问,在写作的时候,大家会运用这样的诗句吗。学生在作文里写道,“When I have some trouble, I always think of this famous poem.”可见学生的思维已经从理解转为运用,让优美的诗句点缀学生的思考。同样以这课为例,教师扩充一个主题诗歌阅读,“Lemon Tree”,部分内容如下:“Im sitting here in a boring room. Its just another rainy Sunday afternoon.”教师让学生跟着音乐自由地朗读,接着抛出这样的问题,“Whats in a poem?”学生会将这个文本域课本文本进行比较,他们会发现两首诗的相同点,学生将诗歌的韵脚标出来,发现两首诗都有“beautiful rhyme”。这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就诗歌学习而言,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诗歌,要让学生的思维飞得更远。学生从文本表面存在的现象,通过比较于甄别,发现了诗歌的一般规律,这提升他们的品诗能力与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所以说,文本重构可以有力地促成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总之,重构就是对文本重新组合与编排,包括对文本的减简、对展示形式的扩充、对出现顺序的调整等。重构的原则就是让每个学生更好地感知诗歌带来的精神享受,更多地满足他们对诗歌在感性与理性层面的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力重构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长城叙事的重构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七月诗歌
重构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