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择期介入治疗冠心病焦虑状

2019-12-06邵凤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人员研究组

邵凤霞

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以中老年人群为疾病多发群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2]。经皮冠脉介入术(PCT)是当前临床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创伤小、成功率较高,但手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如果患者手术后护理不良,会加大对其身体的伤害,致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疗效。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模式的转变,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学”模式逐步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冠心病与情绪障碍并存的问题开始受到临床医学的高度重视[3-4]。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联合应用于择期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对其焦虑状的影响,并将详细内容作如下报告。

1 基础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从他院转回我院病房的冠心病患者68 例,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4 例,参照组患者男20 例,女14 例,年龄在47~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35±2.25)岁,其中15例为单支病变,13 例为双支病变,6 例为三支病变,病程在1~6.5年,平均病程为(5.15±1.05)年,参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男16 例,女18 例,年龄在46~7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5±2.02)岁,其中14 例为单支病变,12 例为双支病变,8 例为三支病变,病程在1.5~7 年,平均病程为(5.08±1.28)年,研究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纳入标准:属于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择期实施PCI 的患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单支、双支或者是三支病变,且需要进行PCI 治疗者,与2012 年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符合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超过50 分者。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严重心衰、心律失常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患有严重脑器质病变者,存在认知障碍者。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会同意,且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对比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下一步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具体为心内科药物治疗,药物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每天100 mg(该药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0 mg,国药准字为J20171021)、氯吡格雷口服,每天75 mg(该药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产生,规格为75 mg,国药准字为J20180029)以及口服阿托伐他汀,每天1 次,每次20 mg(该药由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生,规格为10 mg,国药准字为H 20133127);抗焦虑治疗,药物采用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该药由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每片含氟哌噻吨0.5 mg 与美利曲辛10 mg,国药准字为H20130126),取药口服,每天2 次,于早晨与中午服用,每次2 片,持续治疗4 周。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干预,具体为:(1)疾病知识教育,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相关的发病因素,也可以采用小手册发放、多媒体、讲座以及面对面等方式进行教育,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方式及目的,可给其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改善其焦虑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患者审视自己当前生活中的问题,并认真、细致帮其构建健康的生活习惯。(2)心理干预,冠心病的病程较长,且临床症状较多,许多患者均会在心理上出现压力或是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和患者构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导致负性情绪的原因,并给予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与患者聊一些他感兴趣的事,让患者心情得以放松,让患者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接受治疗。此外,为了保障患者在身心两方面的舒适,应该患者构建良的好舒适的治疗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房内确保物品摆放整齐,病房必须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人员进去,确保病房得到良好通风和保暖,病房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需保持适宜,帮助患者换上干净衣物,尽量选择舒适、宽松以及棉质衣物。病房中可依据患者自身的喜好为其播放轻音乐或电视节目,让患者放松心情,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并提醒患者注意休息,以确保睡眠充足。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醒家属给患者足够的关心,并向家属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与注意事项,让家属多鼓励患者,以确保患者得到亲人朋友的温暖与支持,增强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最高分为100 分,量表内容的共20 个小项,每个小项依据1~4 级进行评分,焦虑评分为各个小项目得总和,SAS 评分为得到50~59 分示轻度焦虑,分值达到60~69 分者中度焦虑,超过70 分则定义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 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均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分,)

3 讨论

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血液内的脂质沉着于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表面,并在动脉内膜一些近似于粥样脂类物质堆积后产生白色板块,临床将其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5-6]。冠心病的发生率与病死率非常高,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当前临床上多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进行治疗,该治疗方式疗效较好,且不易对患者造成创伤。大量研究显示[7-8],择期介入治疗虽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如果者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手术后的康复与预后效果造成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改善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临床治疗抑郁与焦虑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该药主要由两种几何异构体构成,患服药之后,氟哌噻吨中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可以长达4.5 h 的,且半衰期可达到35 h,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易引起不良反应[9-10]。

心理干预首先通过认知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冠心病具体的发病原因、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效果,并向患者讲解该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让患者认识到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进而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再让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针对患者的具体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和鼓励,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与的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此外,医院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可让患者身心均感到舒适,并通过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剧、音乐等,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确保患者的心态良好和稳定。手术结束后,再依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康复状况,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有氧锻炼,鼓励患者多和外界接触,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促进疾病康复[11-13]。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0.33±2.63)分,参照组为(56.38±3.16)分,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表明联合应用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状改善效果确实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14]。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联合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冠心病护理人员研究组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