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12-05孙燕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孙燕

摘要:将赏识教育有效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理解学生、激励学生、信任学生、包容学生和尊重学生。围绕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因材施教,加强赏识教育的针对性;把握赏识限度,实现赏识与批评有效融合。

关键词:赏识教育 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190—02

赏识教育既是生命与爱的教育,也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得到他人赏识与肯定是每个人成长与发展中最基本的情感诉求,此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表现尤为突出,对于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正向引导和健全学生人格均极为有益。

一、渗透情感教育,明确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原则全面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理解学生

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尚未完善,在看待问题、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其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与体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体会学生的感受。例如,在《人有两个宝》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注重换位思考,理解学生认字、书写过程中的难点,并结合儿歌设计识字技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心得,让学生在被理解的过程中获得激励,提高识字学习的积极性。

2.激励学生

个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并且在特定的激励环境下得以展现。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比如在《大海睡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激励,启发学生的想象与描述;可以利用物质激励,对识字效率较高的学生奖励“小红花”,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情感动机,实现对学生的潜力挖掘。

3.信任学生

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当相信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并将这种信任转化为学生对自我的认可。例如,在学习《锄禾》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将古诗翻译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强调对他们的信任;在课堂检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明“为学生感到骄傲”的心情,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发展的潜力,强化自我认知。

4.包容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萌芽阶段,需要教师、家长的包容与理解。例如,有的学生在古诗背诵过程中没有按时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惩罚,而要与学生及时沟通,理解其在背诵、记忆中遇到的难题,用理解与包容激发其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意识,进而加强教学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古诗背诵。

5.尊重学生

尊重的前提是倾听,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表达时间,在课下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理解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并在教学指导中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进而提高赏识教育效果。

二、注重因材施教,加强赏识教育的针对性

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深入分析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并根据不同学生层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赏识教育。

优等生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突出,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但频繁的鼓励不仅会稀释赏识教育的价值,还会对其他学生造成心理压力。针对此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赏识教育中,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上,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激励其不断前进。例如,在学习《春雨》《春晓》两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应为优等生安排自主学习任务,根据其学习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展现其学习优势。完成古诗词学习之后,教师应与家长配合,鼓励学生进行适度拓展,收集描写春色的古诗,并完成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赏识教育既能有效纠正学生在优等生光环下的不良心理倾向,又有利于提高其自我要求,将优秀养成一种习惯。

中等生具有较大的发挥潜力,但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感”比较低。教师对中等生的要求缺乏针对性,教学指导与评价时往往一带而过,这部分学生易失去明确方向,在被忽视的过程中慢慢放弃对自我的要求。针对此问题,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当重点强调对中等生的潜力挖掘,以优等生为榜样,激励其不断提升自我。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求中等生辅助教师播放歌曲,并在音乐的配合下要求学生演唱,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在文本分析中也注重对问题的设计,利用符合学生知识学习基础的问题引导其逐步探究文本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价值。这样的赏识教育,能有效增强中等生的课堂“存在感”,使其在参与交流中不断进步。

学困生通常是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些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有的性格自卑内向。从某种角度讲,赏识教育实施的重点对象就是这些学困生,而如何让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指导与熏陶,提高其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能力则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教师应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关注与指导,一方面深入与学生沟通交流,打破师生之间的情感隔阂,了解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强化激励,相较于优等生与中等生,应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赏识、信任与激励,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与期待,进而逐渐提高其自我要求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把握赏识限度,实现赏识与批评有效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把握赏识限度,将赏识与批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指导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开展正确的价值指导

例如,在《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指导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小组互动讨论中,却发现一些学生未参与讨论。基于此,在小组讨论结果呈现过程中,我对这些学生做了重点提问,并针对其回答结果作出客观判断,进而重申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纠正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的行为,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体现集体的作用。如此一来,有助于学生突破认识误区,确保赏识教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2.巧妙设计“陷阱”,让学生在挫折中形成反思

例如,在《枫桥夜泊》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诗词中构建的动静对比情景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进行探究与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容易对动静结合的描写把握不清,在诗词赏析中陷入误区。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既要纠正错误,又要对其自主学习精神给予鼓励与赞扬,并要求其在学习的挫折中不断反思,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于挫折与赏识并行中提高自我认识。

3.坚持适时适度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赏识的目的,并在学生需要情感支持的情况下给予赏识,在学生获得学习成绩的时候给予赏识,在学生陷入价值判断误区的时候进行赏识,这样才能体现赏识教育的重要价值。

四、结语

总之,在新的教育教学发展背景下,赏识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导理念,而通过肯定、赏识、奖励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发展也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实践方式。当然,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合理设计赏识教育的时机,避免赏识教育的“任性”和“滥用”。

参考文献:

[1]刘林立.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2).

[2]武世芳.賞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9).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