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平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9-12-05黄山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思想政治

黄山

摘要:公平观是社会发展的保障,也是個人发展的必备品质。但民众素质和品德良莠不齐,加之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容易滋生一些不公平现象。而大学生受个体差异、原生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难免受到不公平现象的影响,从而作出一些极端行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及身边发生的不公平现象,摆正自身位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完成公平观的重构,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完成的一个使命。

关键词:思想政治 公平观 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001—0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公平的尺子,它既衡量自身,也衡量他人。这个衡量的过程也就体现了“公平观”。大到社会发展,小到每个人自身所处的环境,都少不了“公平观”的衡量。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群体,容易出现投机心理、不公平感、不敢作为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使大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从思想到行动坚定“公平观”的价值取向。

一、公平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及“公平正义”。旨在弘扬社会中的公平正义,构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基本权利。“公平正义”也被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可见其对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人们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公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相对性、社会性、历史性,讨论的内容是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评价与思考,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并非永恒不变,而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而变化的。而公平观与公平的概念也不完全相同。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是建立在阶级差别被消除的理想状态之上,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同经济关系并存,必然导致利益的不平衡。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很难通过自身力量来消解不同公平观的对冲,所以需要进行公平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首先,价值观趋于多元化,这是大学生群体勇于实践、追求新鲜事物的共性所决定的,但多元化价值观也带来大学生信仰弱化、思想意识淡薄等问题;其次,价值选择存在不确定性,这是价值观多元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到趋同心理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盲从于同伴的选择而放弃个人信念;最后,自我意识强烈,这是当今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绝大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在被关注、被照顾的情况下成长,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而这些思想意识往往折射到学生的举止行为上。公平观教育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上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平等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使之重新认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和价值观。

二、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公平观问题

大学生经过十二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平观具有相当高的认知,在行动上也具有较高自觉性和自控能力。但纵观当今大学生群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机会主义思想

在传统观念中,机会主义也可以理解为“投机取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实际上这是一种结果论思想导致的结果,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不正当竞争等方面。机会主义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惰性主义、好逸恶劳等思想的集中体现。当然,也是受到升学进修、就业等现实问题的压力所致。

2.不公平感倍增

随着我国社会法治不断健全完善,社会竞争越来越趋向公平公正原则,但从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群体现象来看,“不公平感”反而倍增。一种是来自生活方面的不公平感,这是受到学生家庭经济基础的影响,在一些贫困生、特困生身上往往表现出自卑感,特别是在勤工俭学的学生身上更为突出;另一种是来自思想方面的不公平感,有些学生觉得教育机会不平等,比如成绩优异的学生所获取的教育机会更多;还有一种是来自人际关系的不公平感,比如一些外向型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老师关注,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尽管自身条件很优秀,但得到的关注较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滋生不公平感的温床。

3.不作为态度

当今大学生群体往往表现出人际关系冷漠、不作为或不敢作为等心理现象。这是对不公平现象的退让造成的。一种是对不公平现象不敢说“不”,这是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所决定的,很多学生在面对不公平现象时不敢挺身而出、甚至伸张正义,只得盲从地跟随绝大多学生作出选择;另一种是事不关己心理导致的,比如不公平就业、不公平教育机会等问题,因为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对自我利益造成影响,所以采取了不作为态度。

当然,大学生群体受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平观问题也表现在诸多方面,以上列举的三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接下来,将对这些共性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

三、导致大学生公平观问题的因素分析

从大学生公平观问题集中体现的三个层面来看,导致其认知出现偏差或公平观缺失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身因素

在群体中,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今天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走向了多元化。对事物和社会现象的不同看法,成为这个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新标签。加之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教育经历也不尽相同,而大学生没有真正步入社会,辩证思维还没有真正走向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自身价值观与社会主流出现偏差,因而导致不公平感和机会主义等问题的出现。

2.家庭因素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每个人无法摆脱的印记。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缺失和教育过度两个方面。首先,家庭教育缺失是指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大学生青少年时期成为留守儿童,温情缺失是很多大学生性格冷漠、或面对不公平现象不敢作为的根本原因;其次,家庭教育过度则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导致很多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遇到困难不知如何解决,与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相比,很容易产生自卑或不公平心理。

3.学校因素

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场所,尤其大学,对大学生公平观问题的影响较大。可以说,大学生身上的机会主义、不公平感和不作为等问题基本上都会在大学校园内有所体现。一方面,由于大学不公平教育机会的发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与大学生个体思想意识和看待问题的差异有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大学集体生活使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很难避免群体中的良莠不齐现象,以及即将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都是诱使学生公平观出现偏差的原因。

4.社会因素

虽然大学生群体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步入社会,但社会环境和社会不良风气已经对大学生群体构成了严重的影响。首先,社会中的投机主义、不作为等现象使得大学生对公平观的判断出现了模糊,甚至发生改变;其次,由于社会监管机构对不公平现象的监管不到位,而大学生所接触的社会层面又存在局限性,因此导致大學生在认知公平观上走向了歧途;再次,社会竞争压力大,激励机制欠缺,也对大学生看待公平观产生了影响。

可以说,大学生群体的公平观问题是基于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加强公平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四、大学生公平观的重构策略

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公平观问题及其成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公平观的重构教育:

1.公平观意识重建

要改变行为,先转变思想。解决大学生公平观认知偏差的问题还要从自身做起,先进行公平观意识的自我重建。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存在感,使其感受到自身价值,特别是要帮助贫困生、特困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之体验公平竞争和平等参与群体活动,通过公平观重构,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人格体系,改善自卑的心理。其次,通过公平观教育改善学生“等”“拿”“靠”的惰性心理,主动接受公平竞争的考验。

2.原生家庭教育补偿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育环境。但凡家庭和睦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强、且解决问题能力也强,抗挫折能力同样很强;相反家庭环境不好、父母争吵或父母存在道德价值观问题的孩子,其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公平观教育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包括心理辅导等方面,融入公平观教育,重点关注贫困生和特困生的心理辅导,在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帮助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这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以便补偿其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对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挫折训练,以转变其由于父母过度保护滋生的机会主义或不作为等思想观念。

3.公平观教育体系构建

综合来看,要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认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需要将公平观教育纳入大学教育体系中去。首先,于日常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其次,将公平观融入大学教育体系,在考试、就业、创业等方面构建公平公正的教育规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通过学校教育体制本身,向学生展示公平观的重要性,通过教育的身体力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大学公平观教育离不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保障。首先,要通过公平的奖罚机制,尤其在就业竞争、职场竞争中,弘扬提倡公平竞争,使大学生看到坚持公平观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其次,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舆论传播正能量,并邀请大学作为传播基地之一,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公平观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提高思想认知。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公平观”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尽管大学生群体受到价值观个体差异、原生家庭潜在影响、学校思想教育待提升、社会不公平现象等原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公平观”认知的偏差或不足,但通过完善学校公平观教育体系、加强公平观建构、原生家庭教育补偿、公平观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等策略,有效进行大学生公平观的重构,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德智兼备的大学生。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思想政治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