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思考
2019-12-05毕丹紫玉
毕丹紫玉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文章通过对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历史意义和现存价值的论述,提出了对其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的一些简单建议和规划。
关键词: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
1901年9月,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朝廷在北京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此后有七个国家在山海关南部沿海一带驻军,并建立了六个营盘,侵占了东至长城、西至石河口、南至渤海岸,总面积为9平方千米的土地。各国列强中修建营盘的主要有英、法、德、意、日、俄六国,其中英国营盘占据宁海城,法国营盘位于小湾村北,德国营盘则在石河口东,意大利营盘位于小湾村南,日本营盘位于山海关城南2千米的“四炮台”。当时印度属英国的殖民地国,也参与了入侵,并修建了军营,当地称为“英下帮”。俄、比两国驻守时间较短,未大规模修建营盘,比利时驻军于1919年撤走,营址为意大利驻军所占。另建有与六国营盘相关的六国饭店及永平教区别墅,占地面积共约443800平方米。遗存有英、法、德、日、意驻军营房、别墅及六国饭店等建筑41栋,建筑面积12587.86平方米。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陆续撤走。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建筑规模
1.1 英国营盘旧址
英国营盘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位于老龙头景区的宁海城外,总建筑面积2916.86平方米。占地面积为2634.24平方米,营盘现有建筑物14幢,均为单层、红瓦顶、百叶窗,主要建筑采用砖墙承重,木屋架,坡屋顶结构。该营盘在六国营盘中占地最广,除地处宁海城部分建筑外,还合并了西到石河口一带的原德国营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撤出,营址由英军吞并)和印度营盘(北海神庙附近),印度营盘被当地群众称为“英下帮”。常驻官兵400~500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撤出。
经考察,现仍有“英国地界”桩等残碣块存在于老龙头长城上。新中国成立后由山海关部队驻防。2013年11月文物管理权由驻关部队移交山海关区,产权仍归驻关部队所有。2016年该营盘经修复后历史风貌得以恢复,但因产权问题,无法进行下一步规划和利用,现处于闲置状态。
1.2 法国营盘旧址
法国营盘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位于小湾村北,占地面积75837.43平方米,建筑面积3964平方米。营盘现存18幢建筑房屋,多为青砖绿瓦顶,少数为红绿瓦顶,前后出廊,砖墙承重,木屋架,坡屋顶结构。配有指挥室、士兵房、军械库、禁闭室。西南角另有一座军官家属楼,在其附近的一块建筑砖石上发现刻有“1904”数字,推测应是建筑年代。据有关记载,当年法营常驻部队人数在500人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撤走,新中国成立后由驻关部队驻守。
1.3 德国营盘旧址
德国营盘旧址在石河口东,印度营盘之西,占地面积235806.15平方米,建筑面积691平方米。现存2幢房屋建筑,青砖灰瓦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撤走,营址由英国吞并。新中国成立后由驻关部队驻守。
1.4 意大利营盘旧址
意大利营盘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地处于小湾村南,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意大利驻军撤走后,1942年由日本接收,现为铁路疗养院所在地。营盘主要建筑采用黄色墙面,砖墙承重,木屋架,钢板瓦,前出廊,坡屋顶结构。原分为南北两院,南院有楼房三幢,平房三座,保存较完整。东北角二层楼上,有一座由英国工程师所建的凉亭,应是供乘凉望海之用。此院又称“租借地”,不算营盘。北院建筑物如今已与最初所建的规制不同,其中营盘依长城外围建过一座东西长125米,南北宽110米的土城,现夯土墙已全部坍毁,仅存遗址。其北有一门,在长城以东45米处,该门洞高7米,长17米,宽5米,外口宽4.3米。洞内道路为条石铺砌,两侧有宽0.3~0.4米的水槽,保存完整。两边门垛各宽31厘米,距垛30厘米处有圆孔24个,孔深70厘米。拱券外侧上镶嵌卧碑,长1.7米,宽0.6米,上刻“靖远”二字。城台上东西长7.7米,南北宽11米,高12米。城台两侧各有长8米的土台,高10米。在城台上铁路疗养院建有“望海亭”,长5.5米,宽4.5米,高5米。新中国成立后,由沈阳铁路锦州铁路分局作为疗养院使用至今。
1.5 日本营盘旧址
日本营盘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位于城南肖庄村,当地俗称“试炮台”。占地面积50270.16平方米。常驻官兵近百十余人,直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才撤出。营内现仅存“将军楼”一座,其余建筑物均已拆毁。“将军楼”为日军少将住所,南北长15.15米,东西宽9.76米,建筑面积293平方米。该建筑系青砖木结构,采用砖墙承重,木构架,坡屋顶形式,为典型的日式建筑。
另外,建筑物四周还布有“旱牢”和“水牢”。其中“旱牢”保存完整,“水牢”已填平,但结构完好。1980年曾开过一次,内存有少量人骨,污水尚在。马厩遗址中曾发现一方铺地墓碑,上刻“故陆军步兵少佐”“从五勋四”字样,碑长约66厘米,宽约60厘米。营房四角原各有炮台一座,现仅存西南角一座,系三合土结构,外围砖石全无,为南北长6米,东西宽6米,高2.5米的夯土台。整个营盘占地共约二百余亩。1933年这里曾是日军侵占山海关时的指挥部,“榆关事变”后又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由驻关部队驻防至今。
1.6 永平教区别墅旧址
永平教区别墅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占地面积276380.63平方米。永平教区别墅旧址位于石河口东、英国营盘旧址西侧,紧依海岸,环境優雅,均为分布在永平教区的外国传教士所修建。保存完整的房屋有三幢,建筑面积876平方米。由原北京军区房地产管理局秦皇岛办事处管理,现闲置。
1.7 六国饭店旧址
六国饭店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地处于城外铁道南工人街,建筑面积2440平方米,系八国联军侵华时接待站。据查在《临榆县志》附图上,此处便设有“饭店”图标,旁为“扶轮学校”,即现在的铁路小学。该建筑为丁字形两层结构楼房,砖墙承重,木屋架,坡屋顶。一楼西半部为客房,东半部为餐厅;二楼设舞厅、仓库等用房,东西长61.4米,南北宽11.9米。建筑内部全为木结构,外为青砖垒砌,上为人字架梁,前出廊,西为走廊;后楼南北长16.5米,东西宽6.9米。楼后有五间房,东西长19.3米,南北宽7.7米;前侧有走廊,原为经理的办公室和宿舍。东北角另有楼房一座,供经理家属居住。另外楼东侧的冷库已拆除。现有建筑物保存完整。2011年至2013年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2013年收归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文物局所有。
据《临榆县志》记载,俄国营盘应有两处。一处在东罗城东南(原飞机场附近);另一处在桥梁厂南,赵亭子村西的“绥远城”北侧。由于俄国驻扎时间较短,未建正式营房,因此遗址已难寻找。还有比利时营盘,1919年撤走后为意大利所占。
2 有效利用
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大部分仍保留较完整,依稀可见当年的建筑风貌。基于历史背景与时代需要,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十分适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览馆被有效利用。展览馆应大致分为领导关怀、地理风貌、经济发展、百年沧桑、战火英雄、城市新篇、艺术陈列等八个专题展区来展示山海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
突出地方特色,加大收集有关本地八国联军侵华的资料,了解当地历史,明确征集范围,尽量把与当地历史相关的八国联军营盘旧址资料收集齐全、完整。首先应积极、主动、广泛地向社会征集各种符合题材的历史资料。其次是系统地整理文物部门、档案部门所保存的资料,用于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展览馆的建设。
要提升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展览馆的展览层次,增强可观性。首先要解决以往展示手法陈旧、灯光布置不合理、参观流线不畅、文物及展品得不到应有展示的问题。应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使声、光、电等先进技术相互融合、呼应,提升展示冲击力。通过文字、图片及实物展览来全面展示山海关政治、经济、文化等,为普通参观者提升参观体验,使专业人员引發思考。把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展览馆打造成集寓教于乐功能为一体的项目,让人眼前一亮,难以忘怀。
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走进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展览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目前新闻、广告、宣传品依然是展览馆宣传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介绍正在展出的展览内容;二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展览巡礼、藏品介绍等相关的专题文章。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馆内重要活动和展览计划;三是在馆内设宣传橱窗介绍馆藏及近期活动。并在活动当天邀请政府官员、外交使团及社会名流参加,以扩大影响;四是制作展览海报、说明书、明信片、录像带等宣传书册。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展览馆附近发放,向人们介绍展陈内容、展出日期及时间。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创建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展览馆。一是要巡回展览,将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以可移动的展板形式做出来,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及社会公共场所展出;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技术。利用省、市、区及其他相关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开辟爱国主义专题宣传栏,定期发布山海关区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并适时地开展针对性展览;三是要综合展览馆的馆藏优势,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加强展览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挑选熟悉展品、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作为展览馆的讲解人员,定期反馈收集的情况,总结展览效果中的优势与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工作方案。打造一支能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专业团队。同时,要设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建立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的管理制度和展品涉及的征集、存档、移交等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展览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根据展览馆自身的特点,可在山海关区或者秦皇岛市举办“我是讲解员”活动。展览馆将选择经验丰富的讲解员或者文物专家作为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和社区培养义务的讲解员、志愿者等。培训通常使用比较简练和形象化的语言来进行相关的讲解。使其在正确引导中进行自我教育的完善,激发人们对知识与理想的追求,培养其主动进取的精神,在高雅舒适环境中,还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储备量。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人们对展览馆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和谐的互动氛围。
3 时代意义
爱国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主题,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传播正能量,使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文化阵地。
展览馆工作的创新服务方式,要求基于展览馆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从过去那种“坐等上门”的保守思想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作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够进一步拓展展览服务范围,使展览工作跟上时代步伐,成为展览工作新的价值体现。
展览馆应通过增加馆内藏品,充分利用馆藏档案,来扩大展览馆对社会的影响。展览馆建设的目的在于让尘封的历史走出“深闺”,让更多人了解战火中的山海关,让公众意识到展览馆的社会功能。展览馆可以凭借征集历史资料的职责权限,广泛收集相关材料。一方面对现有资料是一种补充和丰富,能使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更加详细、系统、全面;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爱国主义教育的这个选题要求工作人员既熟悉馆藏,又要了解历史,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自身也受益匪浅。
展览馆具备创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先天条件。一是展览馆保存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史料可靠、真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具说服力的原始素材。二是专题性展览馆有专门从事史料汇编的编研部门,都有专门对外服务的阅览室,大部分还拥有开放性展厅,具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越条件。
山海关八国联营盘旧址是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的历史遗迹。它是山海关这座古城“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它是一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活教材,发人深思,仿佛在告诉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承载着山海关古城的文化积淀,一旦损毁,文物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将不复存在。然而,这些建筑经受着风霜雨露、水火雷电等自然灾害的无情侵袭,不可避免的令建筑本体损伤、残坏、坍塌,加上人为的破坏情况的日趋严重,对其进行合理维护和改造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山海关区旧址校注委员会编.临榆县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2]冯颖.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及其保护和利用[J].文物春秋.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