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浮雕人物石摇钱树座的文化内涵探析
2019-12-05辛欣
辛欣
摘 要:摇钱树是古代丧葬文化领域的一种特殊工具,反映了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和愿望。文章从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汉代浮雕人物石摇钱树座入手,分析器物的形制和用途。在此基础上,对文物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做简单探析。
关键词:汉晋时期;摇钱树;文化内涵
摇钱树是古代丧葬文化中一种特殊工具,是随葬明器的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一些地区。甘肃省出土的摇钱树数量不多,且大多都保存的不完整。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浮雕人物石摇钱树座造型独特,是甘肃地区出土摇钱树座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 器物概况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浮雕人物石摇钱树座(图1),该器物为砂岩雕制,高30厘米。整体为上细下粗的圆柱形,顶部中间有一圆孔,圆柱周围浮雕4个裸体人像。座底部刻画三角形纹饰两周。4个浮雕人像为裸体,布局生动,姿势各具特色。尤其对人的刻画明快优美,恰到好处。整体造型独特精美,保存完好,是件难得的雕刻珍品。
这件摇钱树座的图像不同于其他地方已出土的摇钱树座,一般的摇钱树座图像内容多以祥瑞神兽、仙山为主,人物则以西王母的神像或是摘钱人形象为主。此座另辟蹊径,雕刻了4个裸体人,4人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有的似在伸手接钱,有的似在翘首期盼,形态各异,妙趣横生。在雕刻手法上,构思简洁,以熟练的雕刻技艺把人物的神情、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汉代雕刻艺术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摇钱树的形制
摇钱树又称“钱树”,是汉代、三国、魏晋时期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摇钱树因其树枝上挂满古代流通的货币,在摇动树干时钱币会纷纷落地而因此得名。
根据考古资料可知,摇钱树的结构复杂,一般是由底座、树干、枝叶组成。树身由树干和枝叶组成,树干有4至6节,每节有4个插孔,每个插孔挂1至2枚叶片,叶片上铸有钱币的图案,有些甚至为神仙、瑞兽、奇花异木等①。不同地区考古发现的摇钱树在造型风格和题材选择上都各不相同,但其枝叶的造型存在一定程式化,无论造型风格如何变化,摇钱树的整体风格都明显遵循一定的模式。
摇钱树座石质居多,也有小部分为陶质。学者们根据摇钱树座造型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山形座、神兽座、佛像座及人物、动物、山峦组合座四类①;神山式、神兽式、基座及其他三类②;下大上小的塔(山形座)、立体雕塑形座两类等。
尽管摇钱树和树座的造型复杂,题材多样,富于变化,但其整体造型均匀对称,大气沉稳,具有和谐平衡之感,完美地刻画出一种仙乐飘飘、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
3 摇钱树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从目前出土的摇钱树和树座来看,题材和内容多为西王母、羽人、仙山、辟邪、蟾蜍、龙、熊、兔子等,这与汉代的神仙思想有关。1999年甘肃省敦煌市佛爷庙湾墓群出土了大量的彩绘砖,有两件彩绘砖尤为特别,其中一件为“西王母”墨绘砖(图2),画像砖上正中为主神,头饰三叉,着宽袖汉襦,双肩有翼,领饰羽毛,头顶有华盖。两侧两仙人踞坐,持华盖柄;另一件是“东王公”墨绘砖(图3),画像砖上主神与两侍者均肩生双翼,领饰羽毛,两侍者头顶均有长耳。《山海经·西山经》曰:“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郭璞注云:“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张华的《博物志》中也记载了西王母与汉武帝会面时有三青鸟侍母旁。由此可知,画像砖中的人物就是神话传说中东王公、西王母的图像。
这两块画像砖具有浓郁的仙幻色彩,刻画的西王母图像,其隐喻意义是西王母可以给民间带来祥瑞,是带给人们长生、富贵、平安、子孙延绵等福祉的全能神③。晋代郭璞的《山海经图赞》记载:“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请药西姥(西王母),焉得如羿?”所以西王母在神话传说中拥有长生不死的药,因而也受到人们的崇拜和敬仰,是民间的长生不老之神。而描绘的羽人形象则与神仙思想中的羽化升天观念密不可分。东汉王充在《论衡》记载:“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又晋王嘉《拾遗记》云:“老聃在周之末……与世人绝迹,惟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可见“肩变为翼”“衣羽毛,耳出于顶”是古代仙人的特征④。古人把“成仙”称为“羽化”,即如若成仙,就必须要有身生羽翼的“化”的过程,这样才可以羽化登仙。除了这两块画像砖外,佛爷庙湾墓群还出土了许多以各种神禽灵兽为代表的祥瑞和神话传说的彩绘画像砖、力士画像砖,这些正是河西地区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得道升仙的重要物证。
河西地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密不可分的。东汉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战乱频繁,人们流离失所,社会阶级矛盾加重,这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期。原来占据主导思想的儒家思想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背离,其他的玄学思想盛行,外来的佛教也在中国流行起来,使得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精彩纷呈,空前发展。正是因为中原地区的动荡不安、战乱不断,反而给远离战乱、相对稳定的河西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河西地区自设立河西四郡以来,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许多地主豪强、士大夫贵族、文人墨客、商人僧侣纷纷来到河西,一则是为了躲避战祸,二则把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也带到了河西地区,促进了本地区的发展。所以在汉晋时期神仙思想在河西地区风靡一时,追求长生不老、羽化升仙,成为河西地区人们的精神向往和追求。
除此之外,道教也在这一时期盛行,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得道升仙的思想,成为饱受压迫和战乱之苦贫苦大众的心灵寄托。故将宗教信仰的观念融于葬俗中,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摇钱树和树座上出现的道教神仙和各类祥瑞异花的图案,也就显得不足为奇。
综上,摇钱树作为古代丧葬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工具,是道教灵魂不死、羽化成仙思想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墓主人渴望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并寄希望于死后,希望在另一世界能够过上比现实生活更为美好的生活,实现生前没有实现的愿望,是古人精神寄托的具体表现。其浓郁的仙幻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多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了当地居民在这一时期特殊的丧葬习俗,其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追求灿烂夺目的艺术氛围和风格,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宗教、民情风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祝中熹.物华史影——陇原文物赏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2]于光建.汉魏明器摇钱树意境与功能述论——以甘肃武威所出汉魏石雕摇钱树座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2(3).
[3]王煜,师若予,郭凤武.雅安芦山汉墓出土摇钱树座初步研究——再谈摇钱树的整体意义[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5).
[4]何志国.摇钱树研究述评[J].四川文物,2009(4).
[5]俞方洁.西王母神话形象演变的隐喻——兼论摇钱树中的西王母图像[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