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辨证治疗面瘫早期耳后疼痛临床观察*

2019-12-05孟晓凤

光明中医 2019年21期
关键词:风池面瘫面神经

孟晓凤

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一般指面神经核以下的损伤,一般症状为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1]。发病早期患者多伴有耳后疼痛症状,疼痛明显者会蔓延到同侧额颞部、肩背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早期耳后疼痛的患者面神经局部充血水肿较为明显,需及时消除疼痛,以免影响面瘫预后[3]。本院对面瘫早期耳后疼痛患者应用针灸辨证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面瘫早期耳后疼痛患者130例,排除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面瘫患者,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功能、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65例,男30例,女35例;年龄29~62岁,平均(41.1±9.4)岁;病程2~34 d,平均(15.5±2.5)d。观察组65例,男28例,女37例;年龄26~65岁,平均(41.5±9.7)岁;病程1~33 d,平均(15.9±2.3)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疗法,快速静滴甘露醇250 ml和地塞米松5 mg,每日1次;口服甲钴胺片1片/次,每日3次;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 g/次,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针灸辨证疗法,局部取穴地仓、合谷、太冲、颊车、翳风等,同时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取穴,对于风寒型患者,加风池、足三里、列缺;对于风热型患者加曲池、鱼际、风池、完骨;对于风痰型患者加风池、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列缺、中脘,对于气血亏虚型患者加百会、足三里、风池、三阴交、关元。泻法针刺后留针30 min,期间每10 min行针一次,对于面部穴位进行艾灸,平补平泻,艾灸30 min。隔日1次,连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1)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面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耳后压痛消失;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面肌功能有明显好转,静止时面部外观正常,笑时口角轻微下垂,耳后压痛明显缓解;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2)疼痛评估:于治疗前、治疗30 min后、治疗1 h后用VAS法评测患者的耳后疼痛感。治疗期间每日进行1~2次疼痛评估,收集整理2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行χ2检验,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123,1)P=0.024<0.05

2.2 2组患者疼痛指标对比治疗30 min、1 h后,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后疼痛症状的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疼痛指标对比 (例,

3 讨论

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无明显的季节性,多数患者发病急速,以单侧面部发病较为多见[4,5]。面瘫发病早期患者多伴有耳后疼痛症状,其面神经损害部位多位于膝状神经节和岩浅大神经,疼痛是因面神经受损引起的,因风寒湿邪等侵入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缺乏神经营养,从而导致面瘫、耳后疼痛的发生[6],需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缓解疼痛感,消除神经炎性水肿,提高生活质量[7]。西医学治疗多以激素、维生素类、非甾体类消炎药等治疗,进行消炎消肿、神经营养等治疗,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如:非甾体类消炎药不仅抗炎止痛,还能快速缓解疼痛症状,抑制有害物质的合成,与神经营养药物联合使用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神经水肿、炎症反应,降低面神经管的压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8]。

中医学认为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经和足阳明经时,就会导致经筋功能失调,导致面瘫的发生[9]。另外,过度劳累、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致风寒湿邪等易侵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出现噼。因此在治疗中宜以理气通窍、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基本原则。本院对患者采用针灸辨证疗法,艾灸性温,可通诸经、散寒湿,渗透肌肤祛除寒邪,疏通经络。临床上艾灸多用于寒证、虚证的治疗。现代医学指出艾灸能影响红细胞和T细胞亚群,提高机体免疫力[10]。对于面瘫早期耳后疼痛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等进行辨证分型,对于不同证型患者选择不同的穴位针灸,以达到促进瘀血、水肿消除之效,祛瘀生新、通经活络、活血止痛。例如:对于风寒型患者,取手足太阳、阳明经穴为主,以泻法针刺并灸,起到调理经气之效,经灸法温经散寒、扶助正气、鼓邪外出。对于风热型患者,针灸治疗以祛风清热通络为主,以手足少阳、阳明经穴为主,针灸风池穴,祛风清热通络;针灸地仓、颊车、四白穴通经活络;针灸合谷穴清热解表;针灸曲池穴清热散风。现代研究亦证实:针灸疗法能消除局部水肿,调节机体功能,改善神经血液循环和兴奋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30 min、1 h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针灸辨证疗法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针灸辨证疗法在面瘫早期耳后疼痛症状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减轻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风池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墨风池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