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贮藏期二氧化碳伤害及贮藏建议

2019-12-05里程辉王颖达

北方果树 2019年3期
关键词:库内气调换气

王 杰,里程辉,王颖达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 熊岳 115009)

当前我国苹果贮藏多以冷藏为主。但各地的贮藏方式和管理技术不尽相同,因此贮藏质量差异很大。部分冷库由于库内堆码过密、通风换气不畅,或因贮藏包装内衬膜过厚,造成包装内二氧化碳积累,导致果肉褐变,果实风味变淡,严重影响苹果的食用品质和商品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3年,王瑞娟等[1]对陕西省洛川和白水2 个苹果产区有代表性的不同库容量的冷库和气调库调查发现,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高(3%左右)所造成的伤害,气调贮藏较冷藏易发生二氧化碳伤害,贮藏期间的4—6月,果实外部伤害发病率为0.2%~2.0%,内部伤害发病率为0.16%~1.00%;7月,洛川县个别气调库的二氧化碳外部伤害率达到4%~5%,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总结了苹果贮藏期二氧化碳伤害的症状和引起伤害的原因,并提出改善贮藏措施的建议,供读者参考。

1 二氧化碳伤害的症状

苹果受二氧化碳伤害,分外部伤害和内部伤害两种。外部伤害发生在贮藏前期,病变组织明显,呈黄褐色,下陷起皱。内部伤害多发生在贮藏中后期,危害较为严重,起初果心周围出现褐色小斑块,随后病变组织失水,呈浅褐色空腔,果肉风味变淡,伴有轻微发酵味或苦味;严重时病变也可能扩展到果皮,与外部伤害叠加,果皮上出现褐斑,直至果皮全部变褐,并出现皱褶。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受害果实硬度偏高,坏死组织仍有弹性。

2 产生二氧化碳伤害的原因

二氧化碳伤害的直接原因是高浓度二氧化碳抑制了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干扰有机酸代谢,积累乙醇、乙醛等有害物质,引起果肉褐变,果实品质下降。苹果贮藏过程中,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果实内部氧气浓度逐渐减小,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如果不及时通风换气,就会造成果实内部二氧化碳积累。对于简易气调贮藏来说,虽然初始袋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以下,但由于管理不当或包装材料透气性差等原因,导致包装袋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以上,造成二氧化碳胁迫。

3 贮藏建议

二氧化碳对苹果的伤害程度与品种、采收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有关。‘红富士’苹果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库内堆码密集、通风不良、贮藏包装内衬膜过厚,均会导致二氧化碳伤害,且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大,伤害有加重趋势。低温条件下,果实对二氧化碳敏感性增加。防止二氧化碳伤害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因品种而异

果肉致密的品种,如‘红富士’‘粉红女士’‘密脆’等,由于果肉内部二氧化碳扩散能力差,细胞间隙二氧化碳积累多,因此对二氧化碳更为敏感,一般浓度不得超过2%。而‘秦冠’‘金冠’‘红星’等品种耐高二氧化碳,即使在8%二氧化碳环境中贮藏二三周也无伤害。

3.2 严格把握采收期

苹果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大而提高,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降低。因此应该适期采收,避免早采或采收过晚。就其采收期和二氧化碳伤害部位而言,早采收的果实二氧化碳伤害多见于表皮,而晚采收的果实则多表现为内部伤害。采收期可以根据从盛花期至果实成熟的发育天数来确定,一般‘嘎拉’110 d,‘津轻’ 120 d,金冠系140~150 d,‘新红星’150 d,乔纳金系150~160 d、‘秦冠’170~175 d、富士系175~180 d,‘澳洲青苹’180~185 d。

3.3 控制贮藏温度

常温比冷藏下更容易发生二氧化碳伤害。原因在于,温度过高呼吸加快,果实内部积累过量二氧化碳,加重二氧化碳伤害。但温度过低,二氧化碳在细胞液中溶解度增大,也会加重二氧化碳伤害。苹果冷藏适宜温度为0(±0.5)℃。气调结合冰温贮藏能有效减少苹果二氧化碳伤害的发生率,故气调贮藏的适应温度比冷藏略高0.5~1.0 ℃。

3.4 适宜的气体指标

苹果气调贮藏可获得最佳的保鲜效果,但‘富士’苹果对二氧化碳比较敏感,贮藏中应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伤害受氧气浓度的制约,当二氧化碳浓度一定时,降低氧气浓度(氧气浓度小于2%),加剧苹果的二氧化碳伤害。当二氧化碳浓度为2%时,氧气浓度降到5%以下,会加剧‘富士’苹果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引起二氧化碳伤害。一般苹果气调贮藏二氧化碳、 氧气浓度推荐条件如下: 富士系,二氧化碳小于0.5%,氧气1.5%~2.0%;嘎拉系,二氧化碳小于1.0%~2.0%,氧气1.5%~2.0%;元帅系,二氧化碳小于1.0%~2.0%,氧气2.0%~4.0%;金冠系,二氧化碳小于1.5%~3.0%,氧气1.0%~3.0%;‘澳洲青苹’,二氧化碳小于1.0%,氧气1.5%。采用薄膜包装进行简易气调贮藏时,控制袋内氧气浓度为12%~15%比较好。苹果采后贮藏前几周,更容易引起高二氧化碳伤害现象。因此,对二氧化碳敏感品种(‘富士’‘粉红女士’‘密脆’),气调贮藏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要求控制在2%以下。

3.5 贮藏期间的通风换气

一般来说,短期贮藏且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只要及时通风换气,一般不会出现二氧化碳伤害。只有长期贮藏且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该品种的忍受阈值,才会出现二氧化碳伤害现象。因此,要经常检测库内、袋内气体浓度,防止气体浓度超过阈值。

晚熟苹果入库时间一般为10月上旬—11月上旬。此时环境温度仍然较高,果实入库时带进热量较多,致使库内温度偏高,果实呼吸强度增大,库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快。因此,苹果入库前,要求预冷处理一二天,入库后每隔1 周测定1 次库内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及时通风换气。贮藏的中后期,库内温度一般稳定在0 ℃左右,果实呼吸强度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较慢。这时可以每隔10~15 d 检测库内二氧化碳浓度,一旦发现库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就要进行通风换气。通风换气应在库内外温差最小时段进行,每小时1 次左右。

3.6 选择适宜的包装薄膜

包装薄膜的透气性直接影响袋内二氧化碳水平。采用塑料薄膜袋贮藏苹果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宜的保鲜袋,并注意管理,防止袋内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而造成伤害。目前生产上苹果贮藏包装薄膜比较混乱,既有聚乙烯(PE)袋,也有聚氯乙烯(PVC)袋,厚度为0.02~0.04 mm。一般来说,PVC 保鲜膜表面极性分子多,能透析排除有害代谢产物如醇、醛、乙烯等,且具有较高的二氧化碳透过率。因此,PVC 袋的厚度不能超过0.06 mm。而PE 袋的通气性差,最大厚度不能超过0.04 mm。同时,根据不同品种对二氧化碳的耐受程度、装果量、薄膜的通气性能选择适宜的包装薄膜,特别是选择对二氧化碳高透性的苹果专用保鲜袋。

猜你喜欢

库内气调换气
动车检查库库内热源特性实测与分析
牵引蓄电池工程车库内充电插座烧损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如何注意换气点的掌握
果蔬气调贮藏技术及设备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
耽车泵站库内集渗试验分析
清晨别急着开窗
新型简易气调箱可延长果蔬保质期
利用库内风源进行HXD型机车预实验的研究
O2联合CO2气调对西兰花活性氧代谢及保鲜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