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做小小社会人”的课程开发研究

2019-12-04包红英陈红梅陈珠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课程开发

包红英 陈红梅 陈珠

【摘要】本文以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幼儿园30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学做小小社会人”的课程开发研究。通过环境熏陶、领域渗透、主题创生、家园携手四手联动,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习得亲社会行为;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提炼出课程实施策略;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完善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小社会人”。

【关键词】“小小社会人”;园本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10-0043-04

【作者简介】包红英(1966-),江苏泰州人,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陈红梅(1967-),江苏泰州人,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幼儿园办公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陈珠(1974-),江苏泰州人,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

一、问题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造成了智与德的分离、理念与实践的割裂,以及“再苦不能苦孩子”等片面教育觀念的泛滥,幼儿与同伴合作交往的积极性不高、不尊重成人的劳动、不遵守基本的规则……种种现象揭示了幼儿亲社会情感的淡薄和亲社会行为的缺失,严重阻滞了其社会性发展。

基于此,我园以《指南》等相关政策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周边环境与资源为背景,以幼儿现实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进行了“学做小小社会人”园本课程开发研究。研究对象选取我园小、中、大班共300名幼儿(3~4岁幼儿100名,4~5岁幼儿100名,5~6岁幼儿100名),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追踪法以及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梳理。其中,“社会人”是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小小社会人”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挖掘有价值的社会课程资源,组织集游戏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真正参与其中,逐步将幼儿培养成“学习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角色”的“小小社会人”。

二、研究步骤与内容

(一)环境熏陶——此时无声胜有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教师从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公共区角、班级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其原则是:坚持以幼儿为本,从细节出发,将幼儿园打造成孩子的“另一个家”,人人都是这个“家”的主人。

1. 开放式环境创设,提供幼儿交往相处的机会。教师创设了“三水书吧”“姜堰风情街”“木工坊”等多个开放式活动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区里一起自主自由地进行游戏,形成“大让小、大带小、你帮我、我帮你”良好交往氛围。

2. 主题式环境创设,把每一块墙壁变成“会说话”的镜子。在创设主题环境时,教师注重用故事引导幼儿感知其内涵和寓意,如在感恩墙上,呈现着梅兰芳、陈毅、丘吉尔等名人的感恩故事。在创设区角环境时,教师采用以小见大、以趣激“趣”的方法,在规则墙上贴上各种生动形象的表征社会规则的图案,时刻提醒着幼儿如何逛超市、乘公交等,让他们成为一个“讲文明、讲道德”的小公民。

3. 实践式环境创设,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亲社会行为。教师在每一个楼梯台阶上做好靠右行的标记,让每个幼儿在行走的过程中能够随时看到斑马线、红绿灯、慢行道等标识。幼儿看到这些标识会自然而然地遵守过马路的规则,在反复的实践练习中增强其交通意识,巩固其亲社会行为。

4. 自主性环境创设,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树立主人翁意识。活动后,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操作材料等形式进行表征,提醒自己和身边的同伴要规范自身的社会行为。例如,大班“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活动结束后,幼儿以此为主题进行自主环境创设,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设计行为准则,如玩具和材料的共享、鼓励和称赞同伴出色的表现、提醒同伴需要改正的不良行为、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等。通过自主性环境创设,幼儿的社会意识更加强烈,言谈举止俨然成了一名“小小社会人”。

(二)领域渗透——湖光秋月两相和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将社会性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全部,通过五大领域的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社会化人格的发展。在语言活动中,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儿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在“下雨的时候”故事活动中,幼儿在听、说、演的过程中,体验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懂得了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及关心帮助他人的社会性品质。在艺术活动中,教师用优美的艺术形式启迪幼儿的亲社会情感,如在“我的好妈妈”歌唱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柔和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帮助幼儿学会尊重和关心父母,在爱的共鸣中激发他们向善向美的社会性情感。在科学活动中,通过过程性体验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如在“管子本领大”探索活动中,当遇到材料不够、管子不匹配、长短不适宜等问题时,幼儿通过协商、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了管道模型的设计和安装,体验了合作互助的快乐。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参与规则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如在“小猴摘桃”体育游戏中,幼儿了解到“手脚着地贴着地面爬行不会碰到头”“走独木桥要两手侧平举保持平衡不会掉下去”等原理,体会到了规则的重要性。

(三)主题创生——目光所及皆课程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1]我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资源背景,创生实践性课程。一是具有本土气息的社会实践课程。如姜堰的“捏面人”“打莲香”“贴大炉烧饼”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创生了“溱湖美”“姜堰的那些人儿”“姜堰的那些事儿”等主题,幼儿通过参观、欣赏和模仿,在亲身实践中走进社会,在心灵中滋生了“家”的情结和“根”的情怀。二是自主生成的社会实践课程。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延伸活动,如由“美丽的家乡”生成的“黄龙士”“曲江楼”等社会实践活动,由“小熊请客”生成的“去朋友家做客”“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自主生成的活动,为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内化为亲社会行为提供了实践平台。三是热点引发的社会实践课程。如国产华为手机事件,教师设计了关于“手机”的主题活动,幼儿通过听一听介绍、比一比款式、试一试功能、问一问用途以及“未来手机我设计”“我能和手机做朋友吗”等系列活动,了解了关于手机的最新科技,萌发了为祖国科技强盛认真学习的愿望,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四)家园携手——应是桃红柳绿时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园教师利用多种途径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一是寻找共鸣。以家长调查表和家长投票的方式,收集家长集中关注的问题,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性活动,如“一个小宝几个样”主题活动就是针对家长对孩子在园和在家不一样的表现设计的活动,引导幼儿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社会人”。二是挖掘资源。家长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教师有效运用家长资源能够助力课程的实施。例如,请身为交警的家长给幼儿讲解交通知识和交通规则,“交警老师”的知识和幽默打动着幼儿的“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交通出行规则。三是搭建平台。教师在幼儿园网站上创立“课题研究专栏”,呈现出幼儿园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进度、心得分享等,方便家长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幼儿发展了社会认知能力,习得了亲社会行为

教师利用情境表演、视频案例、实地观察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想一想,在观察与模仿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并滋生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积极情感。例如,通过观看情境表演“让座”,让幼儿了解乘车要文明、礼让他人;通过“三八节的礼物”“九九重阳”等节日活动,让幼儿体验了尊老爱幼、感恩他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走进敬老院学敬老”“走进超市学购物”“走上马路学规则”等现场活动,让幼儿理解简单的社会规则;通过“谁对谁不对”案例观察,让幼儿明白做人做事要言而有信的道理。通过一系列活动,幼儿发展了规则意识,强化了社会认知能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模拟区”中,如小班的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等,中班的小小银行、蛋糕坊、热闹的马路等,大班的小小烘焙坊、邮局、大舞台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摸索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通过环境的渲染和活动的渗透,我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增强和提升。如在小班“娃娃家”游戏中,有75%的幼儿“主动担当‘爸爸妈妈角色,交往语言清晰丰富”,有67.5%的幼儿能够“主动说出意愿、主动交换玩具”,有60%的幼儿“能和同伴轮流担当喜欢的角色”;在中班“走进敬老院”活动中,有73.3%的幼儿会“主动响亮地说出问候语”,有77%的幼儿会“积极主动地赠送礼物,大声说出祝福语”,有66.7%的幼儿能够“情绪愉快地为爷爷奶奶捶背、表演节目”;在大班“走上街头”活动中,有80%的幼儿“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有70%的幼儿会“主动热情地问候交警叔叔和环卫工人”。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了解了身边的“小社会”,主动亲近外面的“大社会”。

(二)教师提升了自身素养,提炼出课程实施策略

我园教师系统学习了《人类与社会》[2]里的教育观念,开展了“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人”论坛活动以及“公共规则知多少”知识竞赛等,幼儿在拓宽社会视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同时,逐步内化为自身行动。其次,教师通过一系列环境和活动的设计,深入挖掘了園本课程实施策略。一是走出去——耳濡目染地感知。教师会带领幼儿逛超市观察导购员和顾客的交往;坐上公共汽车了解乘车的规则;踏进医院观察医生为病人服务;走进田野体验农民伯伯劳作的艰辛;来到敬老院体验成人如何为爷爷奶奶做义工;走进社区感受清洁工阿姨每天的劳动等。幼儿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到各行各业的不易,理解了简单的公共规则,如乘车规则、过马路规则、到医院探视病人的注意事项、超市购物的规则等,还掌握了一定的社会交往知识和技能。二是学起来——煞有其事地模仿。教师先后创设了“宜家小屋”“红红理发店”“热闹的马路”“三水舞台”“罗塘街道”“亲子阅读区”等三十余个社会实践模拟区,幼儿在其中扮演着“爸爸”“妈妈”“医生”“烘焙师”“歌唱家”“葫芦娃”等角色。幼儿自由选择玩伴,自主进行游戏,自行分配角色,在游戏的世界里协商讨论、倾听分享,一系列社会化行为在幼儿煞有其事的模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请进来——爸爸妈妈来传经。教师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幼儿园,扮演“妈妈老师”为幼儿亮一亮家务绝活,扮演“警察老师”帮助幼儿明辨社会的是非美丑,扮演“医生老师”传授幼儿自我保健的知识,扮演“邮递员老师”指导幼儿科学分类包裹,扮演“导游老师”带领幼儿游遍祖国的山水。幼儿在不同“老师”的传授下,理解并学会了一定的社会规则和社会交往技能。四是再出去——身临其境地体验。通过“走出去”开阔视野的感知教育、园内环境创设的隐性教育、“请进来”社会角色教育等实践活动后,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教师带领幼儿再一次“走出去”,如带领幼儿走进超市自主购物、询问价格、购买商品等;带领幼儿走进社区争做环保志愿者,在社区捡垃圾、贴宣传画;带领幼儿与农民伯伯一起挖山芋、拔萝卜、摘扁豆、掰玉米等。一系列过程性的亲身体验,让幼儿在耳濡目染和身体力行中体验不同工作的劳动,帮助幼儿习得亲社会行为,并内化为终身受益的良好品格。

(三)家长更新了教育理念,转变了教育行为

家长调查表结果显示,75%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只要健康聪明就行,不会交往、不懂分享这些都不重要,长大了自然而然就学会了”;62%的家长认为“孩子社会性的培养是幼儿园的事,家庭只要配合教育就行了”。为此,教师开展了“育儿知识知多少”“社会性培养经验谈”“家庭教育之我见”等系列论坛以及“家园立交桥”“微博互动”等活动,为家长搭建沟通桥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此外,我们开展了“家长助教”“爸爸妈妈志愿者”等活动,还把幼儿园的活动延伸到家庭里,如“分果果”“坐在公共汽车上”等游戏。家长的教育行为得到明显转变,他们会主动带孩子走出家庭,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如和孩子一起到敬老院做义工、带孩子到家乡的红色基地曲江楼做“小小讲解员”等。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更关注孩子的社会化人格发展,育儿之路走得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

(四)幼儿园完善了课程,并逐步形成特色

在课题探究中,我们秉承着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指南》为引领,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小班以“交往发展”为主线,设计了“朋友多了快乐多”主题活动,并由此生成了“我分享我快乐”“谁对谁不对”等活动。这些活动以情境表演、绘本阅读为载体,促进了小班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中班以“关心尊重他人”为主线,设计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主题活动,生成了“姜堰有个敬老院”“夜深了,谁还在辛勤地工作”等主题活动(如图1所示)。这些活动以幼儿的亲身体验为主,是培养幼儿社会情感的“温床”。大班以“规则意识培养”为主线,设计了“学做小小文明人”主题活动,生成了“走在姜堰的马路上”“在高二适纪念馆里”等主题活动,幼儿在亲身实践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发展其亲社会行为。这些主题活动,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既有师幼互动又有家园联动,既具适宜性、本土性,又具趣味性、开放性,极大吸引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也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饱满和灵动。

我园通过“学做小小社会人”课程开发和探索,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大社会,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习得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良好的社会品格。当然,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挖掘本土资源,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基础,预设并生成“学做小小社会人”主题活动方案;也需要家园同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言传身教,共同促进幼儿成为一名“小小社会人”。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惠中.人类与社会[M].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做小小社会人的园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D/2016/02/420)的中期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包红英,jybhy@126.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课程开发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